IPO为何突然提速了?

郭施亮 原创 | 2020-01-11 09:25 | 收藏 | 投票

 IPO为何突然提速了?

  近年来,A股市场逐渐形成了一周一批次的IPO发行速度,市场也开始逐渐适应了这一种IPO发行常态化的现象。然而,从最近一段时间分析,IPO却突然提速,以今年为例,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合计发行了两批次的IPO。具体而言,在今年18日,同意广大特材、赛特新材等3家企业的科创板IPO注册,而在110日,则分别同意道通科技、瑞松智能的IPO注册以及核发良品铺子等3家企业的IPO批文。

  实际上,按照这一数据分析,主板市场的IPO核发还是按照以往的常态化速度发行。但是,对于科创板的IPO注册,却明显提速,在一周时间内,却有两批次的科创板IPO注册,IPO注册的企业多达5家。如果加上主板的IPO核发,实际上一周的IPO数量达到8家,这也是近年来单周IPO的数量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IPO突然提速的背景下,处于深化改革状态的新三板市场,其挂牌企业转板的意愿依旧较强。步入2020年,已有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加速“转会”,这或多或少丰富了科创板市场的IPO资源。

  事实上,与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近期曾经出现了多家企业IPO集中发行的现象,且有部分新股的公开发售超购现象明显。其中,九毛九公开发售部分就有超过600倍的超额认购,而在此期间,多达十多家新股发行与上市,港股的IPO速度确实让投资者感到惊叹。

  IPO突然提速,对市场存量资金环境难免会构成或多或少的考验。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A股市场的流动性高于港股市场,且活跃度与日均成交量也较港股市场具有优势,在IPO密集发行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承接能力应该会高于港股市场。但是,在IPO突然提速的影响下,难免会对股票市场的持续做多热情构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思考,这也有为市场行情降温的意味。

  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背景下,料科创板的注册数量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发行速度,或许一周两批次的IPO,可能成为今年的又一常态化现象,对市场的资金面考验仍存。不过,退一步思考,假如股票市场保持较高的投资活力以及较强的流动性优势,那么市场的活跃度与流动性仍然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一周两批次的IPO压力仍然可以得到对冲。但是,与之相比,若市场行情再度熄火,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量再度萎缩,那么在股市投资活力再度降低的背景下,却未必可以承受住一周两批次IPO的压力。

  由此可见,对于持续盘活股票市场的投资活力,且持续保持股票市场较强的流动性,是实现IPO发行常态化的重要前提。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市场的持续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IPO突然提速的背后,或多或少也在为国内间接金融模式加速过渡至直接金融模式做铺路。相比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状况,直接金融模式的广泛应用,确实对资本市场乃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对于长期依赖于间接金融模式的国内市场,也正在加快对接海外成熟市场的良好发展模式,而国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升温。或许,这也是长期战略部署的考虑,但完成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模式的过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市场仍需保持足够的耐心。

  对于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并非在于其IPO数量的多少,关键所在,要培育良好的市场发展土壤,并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甚至培育成为一家又一家的大企业乃至巨头企业。与此同时,在市场加速IPO的同时,充分的优胜劣汰效率就颇显关键,而部分僵尸企业长期占据了市场的资源,存量股票不愿意退出,却不断加大新增企业的上市速度,在存量资金博弈环境下,难免会造成资金分流的影响。

  除此以外,仍需关注到一个问题,即在IPO再次提速后,对后续限售股解禁及减持问题,应该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近年来,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减持意愿不减,持股成本低廉却成为了大股东及董监高实现财富大增的主要原因,而在一夜暴富的氛围环境下,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大股东却很少,资本市场却成为了不少大股东、企业家的变现渠道。因此,如何营造出良好的市场土壤、如何引导企业家踏踏实实做好实业,且如何引导企业家更注重投资者的回报功能等,这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所在,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者,也希望分享到股票市场发展壮大的成果。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