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徐家棚”,真的姓徐吗?

杨光华 原创 | 2020-11-12 11:40 | 收藏 | 投票
 
据说,很早以前,在武昌月亮湾那里,住了几户徐姓菜农,以棚子为家,后人们称之为徐家棚。
 
对于这一传说,很多人在写徐家棚的历史时,都是这样写的。
 
因为没有可以考证的史料。武汉的很多地名,也的确和姓有关。
 
王家湾、杨家湾、唐家墩、贺家敦、谌家矶,在一个地方以大姓为地名,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不过,我对徐家棚的来源,有一种不同的看法。
 
一次沙龙上,我们聊起汉口的历史。
 
在二七那边,有一个刘公庙火车站。
 
当时,卢汉铁路到汉口,就在这里停车检修。也称平汉线,从北平到汉口。
 
在车站周边,还有进不了城的,从河南逃难过来的灾民。其中很多是回民。他们住在棚子里。
 
1901年,法国人看好二七,在这里办厂修理火车。
 
1909年,徐家棚站设立。当时是詹天佑选址于此。
 
粤汉铁路,1918年通车后,徐家棚站就是北端的终点站。后改为,武昌北站。
 
这里有一个猜测:徐州当时是最会修火车的地方。当时,有一批徐州铁路工人就在徐家棚生活。
 
1910年,徐州就有徐州站。隶属于上海铁路局。当时,徐州是中国铁路的咽喉。徐州通,则全国通。
 
所以,以徐命名,徐家棚。
 
除铁路外,徐家棚曾经有机场、码头。1943年,徐家棚机场建成。当时来往武汉的民航飞机在此起降。
 
1937年,火车在这里上船,运到江对岸的徐家棚车站。火车过江至少要2小时。
 
然后从徐家棚到广州,这就是粤汉铁路。从广州坐44个小时的火车,到武昌徐家棚。
 
徐家棚火车站周边,曾经是武汉繁华的地方。
 
回到汉口,1950年,郑州铁路局决定,徐州铁路工厂迁往汉口,与江岸铁路工厂合并。
 
第二年,徐州铁路工人携家属2000多人,迁往汉口,帮助重建江岸车辆厂。
 
当时的工人宿舍区,叫徐州村。工厂内最流行的是徐州话。历史上,徐州是徐国的重要地区,以国为姓。
 
后来,刘公庙改名徐州新村。
 
于是,武昌有徐家棚,汉口有徐州村、徐州新村。
 
这两个地名如果联系起来,大概能知道徐家棚的来历。
 
这两个地名都与徐州、铁路有关系。
 
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是对望。在未来,两大商务区,两大超高层地标,相互守望。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
个人简介
地产评论与新闻,微信公众号“光华楼评”、“光华评楼”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