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出台《指引》,炒“差”炒“小”炒重组将受到抑制

曹中铭 原创 | 2020-12-07 07:13 | 收藏 | 投票

     日前,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信息披露分类监管》(下称《指引》)。这也是上交所继信息披露直通车、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刨根问底”式监管之后,为了强化信披监管推出的又一举措,也将对市场的炒作产生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老大难”。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迟报、瞒报、不报、虚报等现象较为普遍。此前,由于违规成本低,上市公司信披违规现象在资本市场已成“常态”,显然这是不正常的一种“常态”。今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版证券法,则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单列成章,既凸显出信息披露监管的难点,也凸显出信息披露受到的重视程度。
 
    在此前上交所推出的信披监管三大举措中,信息披露直通车明确了事前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的界限,分行业监管按公司行业分类调整监管阵型和思路,“刨根问底”式监管要求聚焦问题公司和典型违规行为开展问询。三大举措各有侧重,又非常具有针对性。
 
    此次出台的《指引》,其针对性同样明显。上交所的信息披露分类监管,主要剑指重点公司与重点事项两大维度。其中,重点公司主要涉及四类公司,主要包括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年度信披评价为D、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年度内控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等。
 
    而重点事项则主要涉及八大项,包括“财务信息或重大事项的披露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通过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关联交易等形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其中,“利用信息披露炒作概念,影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或者投资者投资决策”事项又引起市场投资者的重点关注。
 
    A股市场是一个投机盛行的市场,虽然随着A股先后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后,境外资金正慢慢进入A股,自2017年开始价值投资理念也开始在市场上生根发芽,但市场投机现象仍然猖獗。而市场的这一行为,客观上也为投机资金的炒“小”炒“新”炒“差”炒重组等提供了条件,也为市场炒概念与题材提供了条件。
 
    比如A股既有“新股不败”的神话,也有逢新必炒的“传统”。只要有新股上市,无论其发行价格多高,也不论其盘子多大,市场都会大肆炒作一番。当然,市场爆炒新股的结果,最终必然是留下一地鸡毛。
 
    此次《指引》将利用信息披露炒作概念题材列入重点事项,显然是有的放矢。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利用信息披露炒作概念与题材的比比皆是,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蹭热点”。A股市场上不乏有“蹭热点”专业户。热点股票往往会受到市场资金的大肆炒作,其股价在短期内涨幅不菲,这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上市公司所利用。热衷于“蹭热点”的上市公司,其最大特点就是市场上出现什么热点,其就蹭什么热点。或通过煞有介事地发布“正规”的公告,或通过沪深交易所的互动平台,或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相关消息披露出去,进而引发市场资金的炒作。
 
    而在《指引》发布后,无异于向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如果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蹭热点,或意欲影响股票价格,那么将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照顾。反过来讲,当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能够真正做到规范、透明的时候,客观上也压缩了市场投机炒作的空间。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