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可让“关键少数”拖后腿

曹中铭 原创 | 2020-02-04 08:17 | 收藏 | 投票

     1月16日至17日,2020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2020年证监会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涉及的内容包括防风险强监管、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证券法配套措施落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多个方面,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亦现身其中。

 
    此次会议指出,要优化退市标准,进一步畅通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渠道。以提高透明度为目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为重点,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稳妥推进基础性制度改革,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关键少数”已多次出现在监管部门的相关会议或表态中,个人以为,要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就不可让“关键少数”拖后腿。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我们往往会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是把好企业的入市关。A股上市公司质量整体上不高,IPO发审环节没有把好质量关难辞其咎。不提那些通过欺诈发行方式上市的企业,即使是某些符合条件的企业,IPO时也常常存在包装粉饰等行为,目的无非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地通过审核。这也导致了质地一般的企业、缺乏成长性的企业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而像贵州茅台、格力电器这样的优质企业在市场上较为少见。
 
    其二是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的退市。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得到完善,但短板仍然存在。比如,目前的A股还大量存在或财务状况严重不良、或业绩长期亏损,或属于僵尸企业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上市公司显然都属于扫地出门的对象。但囿于现行制度的缺陷,股市“不死鸟”仍然能够横行于市场中。
 
    但实际上,某些“关键少数”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影响,同样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像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内幕交易、以及财务造假等行为,其所产生的危害,某些时候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比如已经退市的华泽退即是如此。由于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亏损,最终被扫地出门。该上市公司落得退市的命运,与其巨额资金被大股东强行占用密切相关。由于资金被占用且没有归还,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链断裂,日常经营都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其连年出现亏损,退市也变得不可避免。一家本来经营还算正常的上市公司,在历经了资金占用的悲剧之后,也上演了被强制退市的悲剧。
 
    再如财务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上市公司就会遭遇到投资者的索赔。这一来会对上市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二来,投资者的索赔行为,也会波及到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且,由于存在财务造假的违规违法行为,轻则遭到证监会的罚款处罚,重则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而对于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其再融资同样会受到影响。这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做大做强等都会产生负面效应。
 
    市场上的“关键少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包括上市公司中的“关键少数”与实控人等“关键少数”。事实上,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往往也只是“少数”,而上市公司实控人违规的,同样只是“少数”,但这些“少数”,却成了害群之马,损害了市场的诚信,也损害了多数投资者的利益。
 
    让“关键少数”不拖上市公司质量的后腿,个人以为可采取多项举措,比如认定“关键少数”实控人为高管的不当人选;比如对于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严重的上市公司,进行风险警示;对于财务造假严重的上市公司,采取强制退市的措施。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