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非理性繁荣,可转债市场将何去何从?

曹中铭 原创 | 2020-05-13 08:06 | 收藏 | 投票

     5月7日,泰晶转债开盘暴跌30%触发熔断,尾盘报跌47.68%。5月6日晚,泰晶科技公告了拟提前赎回全部“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泰晶转债”事项。客观上,这也成为泰晶转债开盘暴跌的“导火索”。个人以为,由于目前泰晶转债的价格还高高在上,高位买入者出现亏损已成定局。

 
    截至7日收盘,泰晶科技报收于24.88元,泰晶转债报收于190.92元。泰晶转债的转股价格为17.90元,转股价值为134.75元。由于正股价格高于转股价格,最初申购或作为上市公司股东获得配售的投资者,无形中将能从中获利。但如果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泰晶转债的价格高于134.75元的话,那么将会出现亏损。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此前不温不火的可转债市场悄然火爆。一方面,因证监会收紧定增,鼓励可转债融资,近几年来可转债融资额出现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某些上市公司的可转债,也常常遭到市场的炒作。且由于可转债不设置涨跌幅的限制,投资者往往也能从中获取暴利,但个中却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以泰晶转债为例。去年6月24日泰晶转债报收于104.25元,五个交易日后的7月2日,最高曾上摸209.90元,最大涨幅超过1倍。也正是由于可转债遭到市场的大肆炒作,既导致可转债发行受到市场的追捧,也导致可转债市场炒作的日益火爆。
 
    就泰晶转债而言,继去年遭到市场的一轮炒作之后,今年3月中旬开始,包括泰晶转债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再现火爆的炒作局面。其中,泰晶转债价格最高被炒至420元的高位。此后其价格一直在340元左右震荡。但上市公司提前赎回的公告,也引发了其价格向转股价值的“回归”之旅。
 
    与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配股等一样,可转债也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前两年因证监会对非公开发行强化监管后,可转债又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最爱。由于可转债亦债亦股的特性,投资者买入(申购)可转债时,实际上也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当正股价格低于转股价格时,上市公司出于再融资的需要,也为了避免出现投资者赎回的格局,往往会下调转股价格;而当正股价格高于转股价格时,通过转股,投资者也能从中获利。而且,可转债还存在到期后可赎回的特点。投资者如果不愿意转股,可让上市公司赎回手中持有的可转债。
 
    但近两年的可转债市场,却有逐渐走偏的意味,这主要体现在市场的无底线炒作以及非理性繁荣上。相对而言,可转债价格一般跟随正股的价格波动。正股价格上涨,可转债价格也会同步上涨;正股价格下跌,可转债价格也会下跌。但近两年可转债价格的上涨,往往大幅领先于正股价格的上涨,这实际上也导致买入可转债的投资者处于较大的风险中。7日泰晶转债出现大幅下跌,既是风险的一次暴露,也是风险的一次释放。
 
    在前期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松绑之后,非公开发行有望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但可转债作为再融资的一种方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投资者在投资可转债时,需要保持一份理性的心态,盲目追高,或疯狂投机,注定会付出代价。
 
    近两年可转债遭到市场的爆炒,沪深交易所也强化了监管。2020年以来,已有17家上市公司决定提前赎回发行的可转债。可转债出现非理性繁荣的一幕,制度上存在缺陷难辞其咎。一方面,可转债实行T+0回转交易,资金利用率高,客观上也有利于资金的操纵行为。另一方面,可转债不设涨跌幅限制,也为可转债的暴涨暴跌埋下了隐患。个人以为,这一漏洞需要及时堵上。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