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新股现首日破发潮,倒逼发行价格更趋理性

曹中铭 原创 | 2021-10-27 08:05 | 收藏 | 投票

     10月25日,科创板挂牌新股凯尔达以及创业板挂牌新股可孚医疗开盘即出现破发。而在此前的10月22日,科创板新股中自科技开盘也出现破发现象。科创板与创业板已开启注册制试点,其新股出现破发潮,将倒逼新股发行定价更趋理性。

 
    其实,这并非科创板首次出现新股破发。2019年12月4日在科创板上市的建龙微纳,挂牌当天就破发了,也成为注册制下首只破发的新股。此次科创板与创业板出现新股挂牌当天集中破发现象,个人以为需要引起市场各方的重点关注。
 
    客观上,新股破发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比如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来挂牌的上市公司中,有37家出现破发。不仅涉及科创板,也涉及沪深主板的股票,即使是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的中国电信也难逃破发的命运。这实际上也意味着,上市(次)新股出现破发,在目前的市场中已经成为常态了。
 
    注册制下新股出现集中破发现象,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今年新股发行与上市明显提速,2020年沪深股市上市新股438家,而今年上市新股已达391家,新股供应明显增加。既有让市场不堪重负之感,也让市场对于新股有麻木之感。而且,更多新股发行与上市,无形中也会产生“抽血效应”,导致市场资金面承压。
 
    市场低迷的因素不可忽视。虽然前段时间A股出现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大关的盛况,但个股的表现远没有成交量那样精彩。相反,除了极少数板块与个股外,其他板块与个股表现呈现出低迷的一幕。虽然此前A股频频上演“新股不败”的神话,但低迷的市场必然会对新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科创板与创业板新股出现集中破发现象,也与询价新规的出台有关。今年9月18日,上交所发布新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与承销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同日,深交所也发布了新修订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这个被市场解读为“询价新规”的规定出台,对于新股发行价格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体现出现。
 
    一是参与科创板创业板新股询价机构的有效报价区间宽度中枢被大幅拓宽,也为新股更加灵活定价创造了条件。二是此前科创板创业板频现募资不足,集中报价等现象,主要受“高价10%剔除”以及“四值孰低”原则的影响。而询价新规实施后“四值孰低”原则被突破,间接导致新股发行价格的提高。
 
    此次科创板与创业板出现新股集中破发的情形,发行价格高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像可孚医疗发行市盈率虽然只有37.15倍,但发行价格高达93.09元;中自科技发行价格70.90元。发行价格高,且所属行业也没有什么亮点,市场用“脚”投票也在情理之中。
 
    注册制下新股出现破发潮,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虽然对于发行人与保荐机构而言,都希望新股能够高价发行,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如果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话,无论是对发行人还是保荐机构,其声誉、形象等都会受到波及,这显然是其不愿看到的。而且,注册制下新股出现破发潮,也将倒逼新股定价更加理性,毕竟盲目追求高发行价格并不可取。
 
    破发潮的出现,除了发行价格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质地。今后,业绩与成长性不俗的新股,更容易获得市场资金的追捧,而业绩与成长性平平的个股,或会遭到市场的抛弃。如此,将倒逼保荐机构在选择标的时,更加重视发行人的质地,此举也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此外,破发潮的出现,也意味着“新股不败”神话的破灭。“新股不败”神话是A股市场的一道风景,但如今其光环正逐渐消失。破发潮的出现,说明投资新股有风险,打新同样存在风险。个人以为,这将导致投资者在打新与投资新股时,保持一份审慎的心态,有利于控制个中的风险。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