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完善制度建设是关键

曹中铭 原创 | 2021-07-27 06:49 | 收藏 | 投票

     在上周五召开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何时推出的问题,新闻发言人表示,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涉及做市商资格准入、券源安排、信息披露、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需配套制定相关制度规则。目前,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做各方面前期准备。个人以为,完善制度建设才是关键所在。

 
    目前的股票交易实行的是竞价交易制度,遵循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原则,买卖双方的报价由电脑撮合成交。现实案例中,某些交易不活跃的股票,由于买卖双方报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会无法成交,或其分时图上出现“心电图”走势。做市商制度是市场交易制度中的一种,最主要特点是由券商做中介,买卖双方不必等到交易对手的出现,就能按报价买入或卖出。
 
    由于券商将在做市商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券商行业而言将是利好消息,也将为券商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这需要相关券商获得准入资格,更需要券商具备一定的实力。
 
    对于做市商制度,市场其实并不陌生。像新三板目前虽然也有竞价交易,但也引入了做市商制度,而且,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评价指引(试行)》,排名靠前的做市商还会获得做市交易经手费减免资格。但除了新三板外,目前沪深主板、科创板与创业板都实行竞价交易制度,而没有引入做市商制度。
 
    此次监管部门欲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市场倒逼下的结果。相对于沪深主板与创业板,科创板股民基础薄弱是其一大“硬伤”。一方面,科创板设立时间不长,市场对其认识还须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科创板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50万元的门槛,其实已将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挡在了科创板的大门之外。虽然投资者可通过申购 基金等方式间接投资科创板,但其买入的是基金,而不是股票,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科创板吸引力不足,市场流动性不足,换手率低也是其存在的短板。沪深股市也有某些上市公司出现换手率较低的情况,但往往出现在“巨无霸”上,而且也与行情有关。科创板某些上市公司换手率虽然不低,但流动性不足的现象仍然常见。客观上,科创板以中小型上市公司为主,流通盘较小,但其换手率较低的现象,与沪深主板、创业板同类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别。像7月23日迪威尔换手率为0.37%,成交金额637万元;皖仪科技换手率为0.47%,成交金额496万元;秦川物联换手率为0.57%,成交382万元。流动性不足,换手率低,无疑会影响到科创板的吸引力。
 
    此外,某些科创板股票还频频遭到大肆炒作,挂牌首日的最高价,往往成为某一段时间的“天花板”。比如像金盘科技、天能股份、凯因科技等科创板次新股,上市首日即创出最高价,此后便是长时间的下跌,且跌幅巨大,首日买入股票的投资者遭遇严重套牢。挂牌首日出现股价一步到位的现象,也折射出科创板存在价格发现功能缺失的问题。
 
    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将能对上述短板产生缓解作用。尽管如此,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个人以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须引起重点关注。
 
    科创板做市商制度涉及券商的资格准入问题,这就需要在科创板做市商中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公司治理结构良好、“三会”运作规范、内控机制健全,并建立了完善的“防火墙”制度的有实力券商,才应该成为准入的对象,而且可参考证监会对于券商的分类监管评级,一旦相关券商出现重大风险、公司治理出现重大问题、以及评级大幅下降的情况,应撤销其做市商的资格。
 
    科创板公司引入做市商制度,也应避免一家公司只有单个做市商的情况发生。根据美国市场的经验,单个做市商容易发生道德等层面的风险。一家证券有多个做市商,通过做市商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减少买卖价差,降低交易成本,也会使价格定位更准确。在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竞争也会使市场比较活跃,交易量增加。
 
    当然,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也要防止相关券商利用做市商的漏洞操纵市场。由于券商往往成为交易对象,做市商制度容易被市场所误解。但实际上,像美国市场要求一家公司应有多家做市商,就是为了防范做市商操纵市场现象的发生。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也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个人简介
独立财经撰稿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曹中铭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