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可战胜的力量

邓正红 原创 | 2007-07-03 13:38 | 投票
标签: 未来生存管理 
  

时下,无论企业发展还是国家强盛,提升软实力已成共识。怎么看待企业软实力?如果在企业层面做一个横切面加以观察,我们会清楚看到,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被比作企业的硬实力,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被称为企业的软实力,后者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性。

  从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看,核心生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终极目标,超越红海竞争和蓝海博弈,但企业从基本生存到核心生存,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资源整合过程,这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企业软实力发挥作用的过程。企业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也就是将企业软实力与企业硬实力紧紧捏在一块,形成核心能力,直接参与市场竞博,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生存力的目的。

  企业未来生存理论强调,企业软实力是确保企业持续稳定有效发展的灵魂指针。软实力对于硬实力的作用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的。在企业未来生存的时间轨迹上,硬实力只能管一时,一般仅维持企业基本生存,而软实力管长远,是企业迈向核心生存、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可分割的无形纽带。如果缺乏软实力,企业硬实力将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且缺乏软实力,企业的任何战略都是盲目的,企业的任何作为也都毫无效能可言。基于企业未来生存的考量,从现在开始,企业应抓紧时间塑造自己的软实力。

  具有雄厚软实力的企业,无不占据各个产业的宏观地位,这是它对所在产业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这种资源整合能力不仅来自于资本实力、规模实力,而且无不出自于有强大的技术、品牌、信誉、营销体系、供应链网络等构成的软实力。在全球化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的竞争,从技术、产品的竞争上升到企业理念和道德的竞争。如果企业软实力不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软实力就会变成中看不中用的“软蛋”。

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润滑油生产企业,2006年销售量超过140万吨,占国内润滑油市场的1/3 200766日上午1030分,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第一桶SINOPEC润滑油在狮城新加坡完成生产灌装,正式下线。以此为起点,源自中国航天科技的SINOPEC润滑油首次在海外实现本土化生产,将加快拓展亚太乃至全球市场。

  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总经理宋云昌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SINOPEC润滑油在新加坡下线,并在亚太地区正式上市,是中国石化国际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同时也表明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具备了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和能力。他把这次产品下线称做“一个新的起点”,希望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懈努力,让全球客户享受到SINOPEC润滑油源于航天科技的卓越品质。

     2004年统一出口业务运作以来,SINOPEC润滑油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销售量从2004年的1600吨,提高到2006年的8000吨,出口国家和地区扩大到25个。其中,亚太地区是中国石化润滑油进军海外的重点目标市场,销售量约占国际市场总销量的半壁江山。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润滑油生产企业,2006年销售量超过140万吨,占国内润滑油市场的1/3

  随着国际市场开拓步伐不断加快和海外销售量的迅速增长,中石化润滑油分公司决定在东南亚率先启动委托加工业务,通过本地化生产灌装,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同时调整国际市场的品牌策略,统一使用“SINOPEC”作为润滑油品牌,最大限度地借助中国石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速润滑油产品的海外推广。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中石化润滑油分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其在税收政策、成本、物流上的优势,与当地两家具有较强加工实力的企业——新加坡意大新石油公司和新加坡环球石油公司,合作生产具备航天品质的高档润滑油产品。

中国石化润滑油与中国航天事业有着40余年的紧密合作关系,从“两弹一星”到“神五”、“神六”,中国石化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都提供了高品质的润滑保障。有媒体透露,今年下半年将发射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已将SINOPEC润滑油应用于各个部件。届时,SINOPEC润滑油将成为美、俄相应产品之外,最接近月球的润滑油产品。

   中国石化润滑油以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为主要形式,在新加坡顺利投产,标志着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国际化发展新战略的启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润滑油企业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这个跨越表明,经过多年的市场化磨炼,中国的润滑油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价值,具备了扩大战场、进军海外的实力。也只有具备这样的实力,我们的企业才有可能从国际市场的“打工仔”变成有软实力的竞争者,中国才有可能从润滑油生产加工大国,变成润滑油技术和品牌强国。

 

洛桑商学院曾经发表了一份关于世界各国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化企业生命力平均为5060年,现代欧美企业的生命周期为1618年,而中国企业生命周期为3年左右。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企业的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的软实力。

  从企业未来生存发展来看,只有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成长,企业的发展才能从无到有,从数量到质量,从能力到竞争力到生存力,才能做到健康有序。万丈高楼平地起,企业从现在迈向未来生存,软实力的培育是绕不过多不开的必然过程。去年81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将刊登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其中“可口可乐”继续以675.2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冠军。然而,把名单翻遍,在100个品牌中,却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对于具体的一个企业而言,品牌即意味着生存力。市场竞争从初级到高级阶段分别是成本、技术和品牌。品牌竞争已经是企业间竞争的高级阶段,比拼的是企业的软实力。

 

  而我们目前大多数企业似乎还处于低成本竞争的初级阶段。诚然,廉价重组的劳动力符合我们的比较优势,但是,如果一直满足于贴牌生产,满足于成为世界的加工厂,那么,我们只能在这一水平上徘徊。美国营销大师弗朗希斯•麦奎尔就曾说过,如果一个企业仅仅试图利用廉价劳动力,为别人贴牌生产,同样可以快速成长,赚取许多利润,但是这样做不可能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塑造出一个伟大的品牌。

  根据《商业周刊》的解释,评选依据的是三个标准:第一,品牌价值必须超过10亿美元;第二,企业必须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第三,公司的营销和财务数据必须对外公开。去年国内的一家机构做过一个类似的评比,评出的前5名——海尔、CCTV、宝钢、联想、中石化,品牌价值都超过了60亿美元,然而,海外市场销量需占三分之一,基本上就全部被卡掉了。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一段话对我们理解软实力的作用似乎不无启发。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老子的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企业必须从未来生存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构建软实力的重要性。需要破除限制软实力发展的种种障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吸收跨国公司有益的文明成果,整合各种资源,塑造企业精神,促进我国企业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