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不是金

张目分 原创 | 2008-11-29 18:00 | 投票

 

我第一次在职场“崭露头角”是在深圳伙伴同盟广告有限公司,那是2001年初,人才市场人头攒动,亲自面试我们的老总叫张晓娟,她咄咄逼人地质问我前面的应聘者:“每个来我这里应聘的人都说自己有才能,你拿什么证明?”当毫无文案经验的我战战兢兢把几篇散文随笔递给她时,她问了几个问题,眼皮都没抬,最后她说:“聘用你我觉得自己疯了!但我看好你!”

这是人生第一次求职,充满戏剧性和成就感,它巅覆了一个内地人对深圳的艰难想象:是谁说大学生在这里送盒饭?是谁说很多人一两个月都找不到工作?看,我是如此才华横溢,让人刮目相看,降格以求!

老总给我安排了宿舍,让创意总监着力培养我,把重要的案子交给我当练兵场……恃才傲物的我,视这一切为理所当然,我甚至不把刚从麦肯光明出来的创意总监放在眼里,他分配我工作时,我总在质疑他的正确性。我的自信缘于轻狂,认为才华高于一切——我有才华,不是吗?

我所谓的才华是什么东西呢?当我看着高大的棕榈树,我能感到一股昂然向上的力量,当我听到一首歌,我能捕捉它带来的意象,更重要的,我能以接近文学的方式把它们准确描摹出来。那么,我的那位猪头总监连话都说不清楚,怎能比我强?另一方面,那疑似文学的才华往往衍生严肃的社会使命和道德优越感,比如,当我们为一个农药产品寻找卖点发想创意时,我会脱离广告的使命而用道德的眼光去评判,得出的结论是:农民亦或消费者的需求被商业利益戏弄甚至欺诈。这不是一个高尚者的行当。

那是一段痛苦的、失衡的、被个性蒙蔽的时期,24岁的我,在个人与他人之间比较,在文学与商业之间挣扎,像井底的蛙,我个人即整个世界,我的才华是头顶全部的天。

总监终于忍无可忍,跟老总告了我一状,张晓娟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批了我一顿,用她一贯的犀利语气:“张目分,你以为你是谁?我告诉你,你现在连广告的皮毛都还没摸到!你狂妄什么?”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难道她不知道,自视才高的人往往心胸狭窄经不住批评、自尊心像豆腐一样不堪一击?我的自尊最终演变成小人物的倔犟:在没日没夜的加班工作并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一项重要提案获得客户认可之后,老总对我的态度明显好转,但第二天,我走进她的办公室,提出辞职。这是一种报复性行为,报复的前提是觉得这种行为能够打击他人,我那时只觉得公司失去我是一种损失,却看不到离开这个平台我的损失更大。事实证明,我用几秒钟的快感,换来之后长达几年的蹉跎。很久以后我听说“情商”一词,才知我的情商多么缺乏,严重缺乏。

当我再入广告界,职业的轨道已留下阴错阳差的代价,曾经失去,更懂一切得来不易。我怀着虔诚的心投入工作,再无轻狂与傲慢。我同时也很幸运,总是遇到给我机会的老板。但老实讲,归根结底,使他们真正重视并因此提携我的绝非才华,而是勤奋与努力。有时我也暗中叹息:如果当年在伙伴同盟我也能有这份心态,今天的我在职场会多么出色?虽然虚设“如果”没有意义,但反思是有意义的,若能警醒更多职场同人则更有价值。

那么,才华呢?我那能够感觉到棕榈树的力量、领会一首歌的意象的才华呢?哦,它是我内心珍藏的五色花,在每日的工作中,琐碎的事务里,悄悄为心灵注入甘霖。更大的惊喜还有,偶尔有同事看到我的疑似文学的文字,会大吃一惊,愿意跟我谈心,我因此收获很多朋友。我从前把才华放错了地方,总拿它去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所以妄念不断,纠结不快。由此我发现,才华好比一支利箭,情商是它坚硬的弓,没有良好的性格和心态,不消说事业成功,就连个人的快活都难实现呢。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