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为创新建立框架

李道煜 原创 | 2009-11-22 06:18 | 投票

金秋十月,有三位百岁老人(吕正操,最后一名逝世的开国上将;贝时璋,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奠基人)先后驾鹤西去,这几位老人经历了曲折的世事变迁仍取得了不朽的成绩,自然让人对人生心生感概——人的一生应当留下什么,钱老的问题:“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激发出自己需要为创新建立框架的强烈愿望。

现实又产生了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教育、住房、医疗现状不容人乐观,而中国这个制造大国如不能迅速走向创新大国,所有纠结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出路只有一条,通过超前创新,占领时代的制高点。超前创新就是要另辟蹊径,不纠缠于具体的创新,而是为创新建立框架。

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极限的任务,但想到理清创新的框架,能显著降低人们解决现实中具体问题的难度,就觉得这是一项必须要去完成的工作。由于企业已成为了社会的红细胞,因此,为创新建立框架,就立足于企业,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面向未来三个维度来理清。如果阅读完本文,对未来能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对你身边的问题能催化出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明晰企业运行框架

创新的源头就是挑战极限,一般的理解,挑战极限就是更高、更快、更强,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停留在执行层面来理解,钱老的问题就会无解,要解决钱老的问题,必须要明晰现代企业运行的正确框架,才能为建立创新框架立下基础。现代企业运行框架是分成三个层面的:事业层面、企业层面、执行层面。

在企业层面主要是三点:使命、团队、坚持。企业也是象人一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使命就是定位企业的追求,没有清晰使命的企业,就只是随机的在碰运气,是不可能成长为行业领袖的,很多企业做起来内部没有凝聚力,对未来心里没底,根源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清晰的使命(要么是现实中做到了而不自觉,要么是意识中就没有,就象一个混日子的人,要么只是有一个文字性的使命);团队不是简单的人员聚合,而是要经过不断的磨合才能真正形成,比如刘邦,取胜就是靠最后磨合出来的团队(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有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草,畅通道路,有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有韩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团队非常关键,特别是高管层的核心班子,难于想象史玉柱没有核心团队的支持能从负债2亿翻身成风云人物,有多少企业因为核心班子的离心离德,失去机遇,最终使企业分崩离析;企业最终的成功也是源于坚持,使命只是给定了有矿藏可以开采,如果是先行者,就需要经历“定位矿脉、勘探试采、量产竞赛”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最优方法,只有坚持才能找到,最终采出矿藏,并在强手如林中脱颖而出。

在执行层面的主要三点是:动力、工具、习惯。对个人而言这是成就事业的基本要素(详见《成就事业的基本要素),对企业同样适用。只是以前的大型企业主要由作业流程甚至流水线固化了习惯与工具,靠强压来维持动力(现代企业通过提供比平均高得多的薪水来维持,其副作用是压抑了真正创新、增大成本,并最终导致美国汽车业现象),未来是创新性企业才能生存,还仅仅依赖于物化流水线来承载习惯的企业必将会被市场边缘化,对现代企业而言,要落实动力、工具和习惯三要素,需要做好基本功:一是对人员从能力上分层:‘熟练到一致、能处理好差异、能筹划并组织’;二是对内要有凝聚力、对外要有互动力。企业练好了基本功,坚持才能到位,团队才能磨合出来,执行力才能达到最优。

在事业层面主要的三点是:方向和基础价值观、供方和物质条件、领袖和运行秩序每点都是阴阳互补的,是不可孤立而存在的)。方向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有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有的事前不知道,一旦发现就易于被广泛接受),因此,一般来说,除非特别的封闭和固执,在方向上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而基础价值观却是需要理清的,基础价值观是由三部分组成:“在此方向上社会价值观的子集、在此方向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此方向内特定的基本价值观”;供方和物质条件,这是基础,供方是明确而具体的,物质条件还包含很多隐含的东西,有些是遇到挫折时才会被意识到,如果脱离了这样的基础,没有物质支撑的超前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有时人们往往被理想追求感染,而忽略这一关键处;领袖和运行秩序,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方向上,最优的方案会被筛选出来,一般规律都是出现领袖及其体现的运行秩序,逐渐汇集形成较稳定的运行系统,就象宇宙中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在一个方向上,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个中心(一个中心意味着有一个太阳,其他聚合成行星、卫星等围绕太阳运转),这也是为何成熟的行业市场最终都是由不到二十个集团所切分,其他企业只是在边缘起到完善补充的作用。

企业作出战略规划,进行基础投资,最后生产出产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这样的串行流程,是适合于“备茶待客”的商业模式,而对于“逼入墙角、诱入绝地、随现随灭、川流不息”等商业模式(这五大商业模式的解释见《从〈亮剑〉的缺陷),就不是串行流程,而是并发的,实际上是事业、企业、执行三个层面九个关键点并发,且在运行中递次完善,而且企业不可能独立行动,与社会的互动性很强,难于划分清晰的边界,如果社会任由“逼入墙角”和“诱入绝地”商业模式泛滥,则腐败和竞次的社会风气就会花样百出,防不胜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