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确实给不同行业的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段时间,鹰腾咨询一直在走访客户,发现在经济冬天到来之际,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
这里可以用三个忙字概括——
第一“忙”,忙于生计,找业务,扩大现金流;第二“盲”,盲目裁人,减少开支;第三是“茫”,漫然的茫,所谓不知所往,不知所为。
对于冬天的看法,同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本性而言,困难、寒冷带给人的感受都是不舒服。但是更多的人也认为冬天孕育着机会。正如软银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所说的,冬天里实现两个升级。在冬天,企业要实现两个升级——管理升级与产业升级,在下一个产业爆发点到来时,才能抓住机会。这其中,管理升级包括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品牌美誉度。产业升级则包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鹰腾咨询更多地提倡的是走出冬天,而不仅仅是过冬。从两个词来看,过与走在意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
从动物冬眠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动物冬眠方式中获得一些关于企业过冬的启示。动物过冬有几种:第一种是冬眠。有很多动物是变温的,因而这些冬眠动物,在秋天的时候就拼命地进食,储备了足够的能量。这样,整个冬天就可以不吃不喝地生存下来,一直等到春天来临;第二种是迁徙。对于无法忍受严寒的动物会选择迁徙,如大雁南迁;第三种是原地忍受。对于没有冬眠能力的动物,冬天是难过的。有些生存能力不足,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的,可能会死掉;第四种是弱肉强食。那些在冬天还有能力吃掉其他动物的大型动物,冬天未必是一件坏事。对某些动物是灾难,对某些动物则意味着机会。
冬天很难熬,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个时间要持续多久,一年、二年甚至是几年,但是冬天过后经济将呈现一种与众不同的格局,那么企业需要思考,你的企业未来要处于什么位置,想有什么作为?毛泽东说过,在战略上轻视它,在战术上,这就是谋略。在经济冬天,企业必须要有冬天战略。
鹰腾咨询通过在管理实践的研究,总结了三大冬天战略——
第一、 保温战略
第二、 优势调整战略
第三、 收购引领增长战略
战略的意义是让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冬天里面的战略用一句更为现实的话来讲就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生存和竞争……
Ø 保温战略:保温战略从字面就可以理解,这个战略的重点是削减成本和现金流最大化。改善企业运营现金流是保温战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金流的改善会因不同企业和行业而异,但相同的地方在于:
*应立即对企业“额外津贴”项目(如商务旅行、娱乐活动等)加以严格控制,这不仅可以节约现金还相当于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即财会纪律的重要性大大增加以及显示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削减成本的决心。
*充分利用整个组织的协同效益并对企业的对外支出加以更严格的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外购投入。
*减少同信誉不佳的机构合作,避免应收账款回收的难度;
*采用更为精妙的定价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加已有客户的回报率。
*精简和优化业务流程。
*推进内部管理改革
Ø 厘清优势调整战略:在经济冬天,如果不加区别地削减成本将会带来极大风险,这其中包括:决定企业未来成功的各种能力将被消除,或者使企业缺乏足够灵活性以应对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为了将这些带有风险的结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可预先确定一个关于企业未来运营模型的共同愿景。这一愿景应能回答以下问题:
*未来的增长来自哪里?收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收购可能在哪里进行?
*企业将如何组织,是根据产品、地理区域还是流程?
*要取得成功需要哪些关键能力?鹰腾咨询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鹰腾咨询有什么样的备选方案可用于填补这些差距?
*哪些活动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通用;而哪些活动是专门针对个别业务的?
*鹰腾咨询在内部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哪些资源?
在以企业未来运营模式的清晰愿景为蓝图的基础上,评估企业的优劣势,此时所做的各项成本削减方案的可行性是现实而理智的。
Ø 收购引领增长战略
大宗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规模效益、更大的地理覆盖以及稀缺资源的获取,因此它仍是极富吸引力的企业未来增长源。有足够财力支持大宗收购的企业应将低迷看作是一个通过国内、跨国和全球性兼并与收购确立市场领先地位的最佳契机。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走出冬天的内部解决方案
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可以记住这样几个词:关注绩效、关注量化、关注结果,关注执行;如果用比较完整的表述就是精细化管理以流程为中心,以提高绩效为目的,强调执行和结果的管理模式或文化。概括而言,粗放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区别表现在:1.追求由投资和需求所拉动的规模增长;2.热衷于哲学层次上的管理思路和经营战略的思考;3.管理实践中的形式主义;4.管理浮于表面化;5.管理停留在“差不多”的层次。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走出冬天的内部解决方案,更是企业走向真正意义成功的必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