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干活的人!

李光斗 原创 | 2011-10-22 21:36 | 投票
  

  在今后相当一段的时间里,“没人”的感叹还会成为企业领导的口头禅。其实“没人”并不是真的“没人”,而是“没有可用之人”,其原因还在于“用人的标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岁末年初,都是人心思变的时候,也是人力资源部门最为忙碌是时候,但我相信,“没人”的感叹还会在相当的时间里成为企业领导的口头禅。

  其实“没人”并不是真的“没人”,而是“没有可用之人”,其原因还在于“用人的标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0年前,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就将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称为21世纪的重大管理挑战。我们不得不敬佩大师的预见,因为在那个时代中,管理者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管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现而今,谁都不会再怀疑大师给“管理者”Executive下的定义——“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正是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出现以及“管理者”Executive角色所发生的变化,让“监工”式的管理者渐渐地退出了管理的舞台。但问题是,我们管理者的能力建设也随之发生变化了吗?

  现实情况似乎并不理想,现在很多人只想到了管理者的“权益”,忘了“贡献”与“责任”!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经理当接收到任务的那一刻起,第一时间往往不是想到该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想到该把这活儿分派给谁。

  我曾见过一位企业老总冲着他的一位经理吼道:“在一个团队里,我们需要的是干活的人,而不是监工。每个人都得做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吼,也许不起作用,因为一百多年来,我们对于管理的理解就是“管控”,我们的管理者已经扮演了那么长的“监工”角色,谁又能在短期内“脱胎换骨”呢?

  我的一位老总朋友就一再叮嘱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中要避免招到“监工型”的人物。在他看来,这些人喜欢对别人谆谆教导,对于团队来讲,“监工型”的人仿佛是个累赘,他们往往想出各种事情让别人去做,在丢下自己的工作去安排别人时,他们就制造出了更多的事——不管这些事是否需要去做。

  监工们还喜欢把人拖去开会,实际上,会议是“监工们”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在开会时才显示出他们的重要,与此同时,每一个被他们拉去开会的人都没法踏实干活了。

  有关“监工型”管理者看来是落伍了,但近来,有关“沉静的领导”、“坐在沙发上的领导”却相当流行,而在我看来,有时候管理者也需要“亲力亲为”,在你亲自尝试这份任务之前,永远不要指派他人,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这项工作的本质。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懂得如何判断工作完成的好坏,才会知道怎样写出符合实际的岗位招聘要求,也才会清楚在面试中该问什么问题,才会招到你认为的“可用之人”。

  亲力亲为还有一个好处,会帮助你尽快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管理者,因为你是在指导人们完成你已经做过的工作,你知道何时该批评,何时该辅导,何时该鼓励!尤其是当你的团队是由“知识型员工”组成的时候,亲力亲为或许是最好的团队催化剂,因为知识型员工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他们要么受过高等教育,要么经验丰富,讨厌受到指使,具有更多的平等精神和参与精神。

  亲力亲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和你的团队共同分享、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让整个组织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毕竟,让精英的智慧成为组织的智慧、让个人的能力成为组织的能力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