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振荡:外部环境巨变

王吉鹏 原创 | 2014-10-17 07:00 | 投票
标签: 趋势 管理 格局 营商环境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管控事业部

 

我们仍然用海上航行来比喻集团企业的发展,那些历经风暴锤炼的船长,既要眼中有海,也要心中有船——懂得如何驾驭风,也懂得如何穿越漩涡和暗流,懂得携带多少物资和燃料,也懂得如何让船员分工协作。驾驭集团企业扬帆远航的企业家,要像船长一样,既要洞察企业外部环境,也要熟谙企业运营的内部要素。

 

影响大型集团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大型集团企业的外部环境

 

 

一、政策动向

 

政府的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都是企业不可小视的因素,包括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欧美国家。这一点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尤其得到强化——各国都推出经济振兴计划,伴随计划的往往是数千万的资金注入。

 

我国政府则以气吞山河之势,一揽子推出了4万亿的计划,再加上地方政府和企业为迎接这4万亿投资配套投入的,专家估计总额将超过10万亿。紧接着,纺织工业振兴计划、电子工业振兴计划、钢铁工业振兴计划、汽车工业振兴计划、房地产振兴计划、物流业振兴计划陆续出台。于是,各个部委、各地方政府、一些大的行业和机构开始积极行动,为争取从4万亿的大蛋糕中分得一块而努力。例如,我国铁路新增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2万亿,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四大行已全部介入这场蛋糕争夺战。农行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铁道部提供5000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中国银行则表示,将全力支持铁道部各项事业发展。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时候称其为总导演也不为过。因此,国家政策动向历来为我国企业所重视,国家的一个政策有时候可以决定一批企业的生死。例如,2003年,国家发改委为遏制钢铁工业盲目发展的势头,发布《关于制止钢铁工业盲目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从加强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土地管理和改进银行信贷等多方面对钢铁投资过热进行抑制。国家对钢铁产业实行的产业政策导致钢铁产业格局发生重要变化,一些小的钢铁企业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因此,对于集团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庞大,转型较为困难,如果顺应政策的发展,无异于顺风而行的航船,如果和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冲突,则恰似逆风而行的航船,等待他的只有停滞或者被吞噬的命运。

 

二、产业格局

 

力量微弱的时候,集团企业倾向于在既定的产业格局中谋求比现有的地位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当集团企业积聚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可能力求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建立产业新秩序。

 

你是那个等着别人破局承受冲击的人,还是那个雄心勃勃准备破局的人,取决于什么?发展趋势,政策调整,新技术横空出世,外来户进入,供求关系变化,客户需求改变,哪一方面没有把握好就会被动,而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必然会给这个产业内的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出于市场份额和品牌的原因,中国的汽车工业被定位为“3+6”的格局。分别为一汽、东风、上海三大汽车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6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这个新格局的缔造者是汽车工业协会,对于已有的众多小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前景不会太乐观。不过,一旦这种产业格局趋于稳定,这些汽车企业可以尝试着找到新的位置。

 

产业格局对于多元化集团企业来说,影响的是资源配置;对于专业化集团企业来说,是生存环境和发展速度。

 

三、技术趋势

 

科学技术常被冠以第一生产力的称号,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某些领域(例如IT、信息行业)的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掌握最新的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华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网络和电信行业研究公司DellOroGroup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华为市场份额上升到12%,排名第三的设备商阿尔卡特朗讯则从16%下降为14%。华为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的北美市场,也开始所有松动。不久之前,华为被美国电信运营商CoxCommunications选中,为其提供端到端的CDMA移动网络解决方案。对于华为来说,这是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也难怪华为副总裁徐直军直言,2009年华为将在北美市场上的表现超过2008年。根据华为刚刚发布的年报,2008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达到1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也超过之前170亿美元销售收入的预期。净利润达到11.5亿,同比增长20%40%的增长基本符合了华为的成长节奏,但是如果相对比行业内其它巨头的年度业绩,就可知华为之春风得意:2008年,爱立信净收入减少40%,诺基亚西门子亏损3亿欧元,阿尔卡特-朗讯(阿朗)、摩托罗拉、北电更是亏得一塌糊涂。在排名前几位的巨头之中,只有华为一枝独秀。华为在别人的忧患中享受着高速成长。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不但催生了一个新兴产业,而且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增强技术进步意识,充分认识技术进步对创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

[1] [2]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