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邓小平理论(3-5章)

郑建仁 原创 | 2005-11-25 22:32 | 收藏 | 投票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路路线的形成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思想路线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它是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4.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全新解释P40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确立

1976.10粉碎“四人帮”→1977“两个凡是”→1977.5邓小平得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978上半年邓小平大力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1978.12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P41-42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论的全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主要的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这两者的全过程。

2.1992.1.19-2.21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讲话

四、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2.强调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

3.深刻阐述了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

4.特别强调“与时俱进”,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邓小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基本要求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永恒标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主必须尊重群众;

3.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群众愿望

第三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准确概括;

3、与时俱进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所证明;

4、与时俱进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

二、与时俱进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1、十六大报告对思想路线的新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三者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主观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二者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中,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3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努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最根本的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有创新精神(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两个基本要求P53);

3制度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变革、反腐败最根本的要靠制度);

4、科技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补充参考资料:

1、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邓小平: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造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思想

3、据10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公安部最近的估计数字,2004年中国的暴力事件大幅度增加,而大多数暴力事件的起因是人们在经济上的不满。(爱德华·科迪.面对差距,中国承诺均均衡发展.转引自《参考消息》2005103日(8))

4、蔡元培:蔡元培主持北大工作六年多,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校内既可以讲封建经学,又可以建立研究团体“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Communism的谐音)。由于有此条件,北大不仅成为呼唤“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当时,北洋军阀政府视北大为“过激派”基地,一再采取镇压手段。191954日,北京学生大游行时有32人被捕,其中北大学生便有20名。蔡元培得知后赶到警察厅,宣布“只可归罪校长,不得罪及学生一人”,经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支援终于保出了被捕学生,同学都称他“几爱戴之如慈母”。“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马、恩设想和预测→1917十月革命→中国毛泽东→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社会主义本质P58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最终产物,认为“共产主义是在保证生产力极度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邓小平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过去的教训:(1)只强调在生产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差别,忽视了生产力这一根本前提;(2)脱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仅仅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3)离开生产力这一最大的实际来确定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屡犯超越阶段的错误。

2、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目标。

3、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的(共同富裕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与其他一切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4、以上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层面深入到本质层面。

2、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内在的规定性。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社会主义观念的深刻变革,把人们对当代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4、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的两条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5、意义:P65第二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与资本主义不同之处:目的不同P67)。

3、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列宁:劳动生产率归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三大差别P69上)。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中国解放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P70下思想路线,错误)

补充参考资料:

1、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2社会主义的来源与发展历程: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848共产党宣言)→一国实践(1917十月革命)→多国实践(二战后东欧、中国)→挫折、失败(1989东欧剧变,1990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探索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1、社会主义是分阶段发展的:马、恩:共产主义社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高级阶段→列宁: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并提出有不发达和成熟阶段之分→斯大林: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并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其他国家照搬照套,都屡犯超越阶段的错误,并导致重大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相应失误。教训: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正确把握本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1)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起始条件:半殖民地导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2)我国的现实国情(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3)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结论:我国的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于马恩的第一阶段,而我国社会主义必经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1、形成和发展:1956年毛泽东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区分开来→1959年庐山会议-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左”倾,阶段斗争为纲→十年“文革”→1979年邓小平提出底子薄、人口多、耕地产的国情→1980.4邓小平支持包产到户,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也要解放思想”→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1987年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本路线→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基础性组成部分;(3)是制定党的路线和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认识这一国情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前提)

三、涵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绝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基本特征:总特征: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具体特征:P79-80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认识的曲折历程P80-8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1、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是“在保证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是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马克思)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基本路线的形成

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条总路线):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69年九大“以阶级斗争为纲”→1987年十三大P84:“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坚持…坚持…自力…艰苦…为把”。

二、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1具体说来,为六个方面: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贯彻自力更新生、艰苦创业的方针;奋斗目标;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3、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发展是目的(硬道理),改革是动力(革命),稳定是基础和前提

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奋斗目标以及行动路线和方针的集中概括和反映;

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最低纲领是民主主义革命,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革命;

3、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党的最低纲领(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代表中共的最高理想和前进方向);实施最低纲领是实现最高纲领的现实基础和前提,最高纲领是实施最低纲领的方向。P9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其内容

1、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对外开放,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为、二百方针……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的意义

1、正确的基本纲领的制定是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主要的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上、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3、系统地规定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坚持的基本政策,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

4、有助于进一步统一党和全国民的思想,妥善解放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世纪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的胜利。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放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意每一点后面的具体内容)

补充参考资料

1、“经济学家网站”上的部分文章;2、读书笔记的做法;3、张五常介绍的美国式教育;4、自学考试;5、中国教育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郑建仁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