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制度标准化路在何方?

汪华斌 原创 | 2006-10-28 07:14 | 收藏 | 投票

中国企业的制度标准化路在何方?

一、问题的提出

    到目前为止,中国各类企业已相继通过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占80%以上(不包括新增企业的统计);虽然这些企业在外部市场竞争力、内部管理规范等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体系文件深奥复杂、难于理解、可操作性差且没有自身特色;

2、日常记录繁琐、重复,造成员工情绪抵触且体系运行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3、体系运行不切合实际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

4、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别运行而且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体系不相溶,造成实际管理工作的更趋复杂等。

针对这些长期严重困扰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小企业更是需要帮助实施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有些还要与自己的实际经营管理体系整合。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些探索并没有人真心诚意去做;很多管理咨询公司也只是因为利益而断章取义地孤立地做。由于没有一种整合理论说明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创造企业自己的标准化,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标准化的深层次内涵问题。

二、管理标准化的误区

1、制度化不等于标准化

现在的人一提起标准化,就认为是制度化;其实标准化包含有人治标准化(经验型管理)、法治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和无为标准化(文化管理)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既是标准化的阶段,也是标准化的存在状况;在一个标准化管理的企业,既有某种状况的独立存在;也有可能是三种状况共存。所以说,仅制度化就是标准化实际是不全面的;也是对企业不公正的。

2、企业标准化是个性化的产物

企业如同大海上的船只;有航空母舰,有驳船,也有小木船;因此这些结构完全不同的船只是不可能用同质标准化来描述的。企业更是如此,何况同质企业还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不一致等问题;所以企业标准化更不具有普遍性。

三、企业标准化的文件构成

1、企业制度化的原则

从理论可知,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制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对应不同的方针和目标就会有不同的组织机构,而对应不同的组织机构就会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此外,即使同一组织机构下,对应不同的目标同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这就说明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等(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循环执行的文件)。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以下原则:

1)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战略,确定和阐述实施管理的方针和原则;

2)必须能够正确恰当地说明管理的目的和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管理的特性,设计出相应的指标体系;

3)应该规定管理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使企业的每一项活动或业务都得到明确的管理;

4)必须选择和确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5)必须规定如何开展管理、管理的步骤和顺序以及管理节奏等管理程序;

6)必须确定实施管理主体,明确管理指令发布者的权力和责任;

7)必须明确管理中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程序和方法,以及利益分配和奖惩实施。

2、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构成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成它分别由外来文件(法律法规等)、责权利文件(考核制度等)、职能文件(管理流程等)和作业文件(办法或条例等)等组成。由于企业制度既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和体制框架,也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从内容的构成来看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实际是企业与顾客价值平台的描述,在这个平台上有企业各个组织机构之间、各个岗位之间和企业与外部基于契约(或价值链)的关系。

个人简介
一位从政府机关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再到民营与股份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虽然管理理论与能力总是在最前排,而且成果又是最多的人。但因为对管理的执着,总是与潜规作斗争;结果失败的人总是我(请看日志连载)。正因为其黑色…
每日关注 更多
汪华斌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