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创造者-消费者-专业精神

林永青 原创 | 2006-02-06 11:0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创造者还是消费者

 

 

“我很COOL”、“怎样怎样才够COOL”,是所有的商家针对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利器,没有人能够抵制时尚的力量,小到发型、服装的选购,大到学校、职业和工作的选择,很少有人能够抵制“潮流”的巨大力量——“潮流”往往是人们缺少自信的产物。

 

“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消费者盲目地看到舞台上的明星是如何地光彩照人,却往往看不到明星后面的“梦工厂厂主们”的设计——比如:“当前的歌坛主流的声音太甜了,我们需要包装一个声音沙哑的歌星”;“当前的流行歌词都太理性了,我们需用要一个无厘头、或更为莫名其妙的话语表达”......等等。

 

追星族们是消费者,即使他们穿着打扮再象明星,再“酷”,也还是消费者,不是明星;另一方面,“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成为明星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机会,比中《泰晤士报》彩票的机率还要低”这是一个英国明星经纪人公司的总经理,前几天在英国媒体上说的话。目的是告诫英国的青少年不要因为“明星梦”而荒废学业;而梦工厂的设计者们才是“专业人士”和“创造者”。

 

广告上说“我的地盘我做主”,而你能做的主,不过花你自己的两元钱下载一张图片或一段手机铃声。这有点可笑——这就是商家告诉你的、关于“你的”个性。奉劝一下年轻的消费者,你大可以有个性,但千万忘记了,你并没有“地盘”,你更“做不了主”!

 

比尔.盖茨说:“你的父母在你出生前并不是这样‘乏味’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二十多年来,他们每天一直在为你付帐单、洗衣服,然后每天不厌其烦地听你说你是如何的‘酷’!”(从价值中国网获得的引文)想想吧,年轻的消费者们!

 

让我们看一看最“酷”的人物吧——娱乐产业的“终结者”——好莱坞影城——在好莱坞,连斯皮尔博格那样的大腕人物也用了十几年才开始独立担任导演;在好莱坞,光有漂亮的脸蛋,不能保证你就一定成为明星,更多需要超人的努力;在好莱坞,连周润发、李连杰这样杰出的中国演员,都要为说服美国主流社会而苦苦打拼,台湾出生的导演李安刚刚获得了奥斯卡奖,而且这一次他拍的不是功夫片——传统上都认为美国主流社会只接受中国的功夫片。他之所以比陈凯歌、张艺谋在好莱坞更为成功,其实也很简单,他已经在好莱坞耕耘了几十年了!这都需要职业精神。


 

 

图:笔者2003年在好莱坞拍摄的星光大道

 

 

即使中国的娱乐业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大家对于娱乐产品的质量要求还不太高。我们也已经看到每年“设计春节晚会越来越难”;我们也已经看到一些偶像剧开始没有票房了;我们也已经看到象“超级女生”这样营销神话,不是因为她们的长相,而是因为十多位超女凭借职业水准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数十万人当中脱颖而出;马东在央视《挑战主持人》的节目现场调侃:“你可能不服,你可能委屈,但是你被淘汰了!”这就是令人欣赏的专业精神!——就是好的娱乐也需要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

 

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自己所处行业中成为专业人士,否则无法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其它的行业的竞争我们大家都看到了,而大到互联网行业、小到博客行业的竞争,现在才刚刚开始。没有专业能力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生存的。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专业精神,没有专业精神,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用户的产品购买就无从谈起。前几天,一位上海的媒体记者通过电话采访,问到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价值中国网如此的另类,和其它的博客网站都大不相同?”我的回答是:“我不认为价值中国有什么‘另类’的举动,反而我认为其它的博客网太‘另类’、不太正常了。如果说博客网站在中国,需要经历一个早期业余的阶段,那么,价值中国网的目标就是下一阶段的专业网站。我们在国外看到的主流博客网站都是专业网站,我不相信中国的博客网站就只是业余消遣的玩意儿!如果说,一个网站是专业的却认人感觉‘另类’,那么,我宁愿坚持这个‘另类’!”

 

                             专业、专注

 

什么是专家?中国有不少媒体的记者或编辑总是向采访对象提所有领域的“大”问题,这是很不恰当的。我曾经看过一个省级电视台记者向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提问:“某某企业是否应当将上游的供应商也整合到产业链里?”,那个经济学家哭笑不得,说“我实在无法回答”——不少媒体连“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涉及领域都分不清,很笼统地认为“经济学家”熟悉与经济相关的所有问题。

 

其实,企业的经营与经济相关,但肯定与“经济学家”的相关度很少。经济学是基于宏观的统计理论,而管理学基本上是基于实践的操作经验。我见过全球不少大师级的人物,他们认为自己是“研究风险管理的专家”、或者“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专家”,很少人笼统地认为自己是“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中国的各理论学科或各个实践领域的发展都相对滞后,很多的研究都还停留普及阶段,所以中国有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同时“经济学家”也在媒体上大谈诸如“没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应当如何差异化经营”,而“管理学家”也在大谈“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改革应当如何降低风险”之类的、对方某一个分支领域的专业问题;再比如,很多“咨询专家”会长篇大论地为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企业提出许多“战略建议”——任何企业的经营与其所拥有的资源有关、与具体的经营者及经营团队有关、与所处竞争环境有关、与当前的企业资金和业务状况有关……等等,“咨询专家们”只是在媒体上看了几则似是而非的报道,就一些一般性的问题提一些评论,应当可以,但提什么 “战略建议”我以为就算了。这些跨领域的专家们,如果说是为了“普及读者”亦无不可,但不可能一直处在这种状态。所以说,还是各司其职的好、而且还是更细分关注到小的专业领域的好。

 

我从来不谈“地区经济增长模型方面的问题”,因为我完全不懂;我也不谈“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太懂……专注并且专业,与朋友们共勉!

 

 

                           承诺、坚持

 

“在你和你的目标之间的障碍,就是缺少完全的承诺。承诺使成功者从坚持者中脱颖而出!”

 

王石攀登珠峰的体会是:“最困难的不是战胜那座山,而是战胜你自己。山就在那里,你完全可以不去爬呀!”

 

安德鲁.卡内基,美国70年代的钢铁大王,他和洛克菲勒都是当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家。有人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是‘努力地工作’还是‘聪明地工作’?”,卡内基的回答:“要聪明地工作,也要努力地工作,还要长时间的工作。”

 

未定待续... 

 

参阅: 《成功是一种思想》,林永青 2004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