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集团化重组,先说服自己再打动别人

庞亚辉 原创 | 2006-04-11 13:53 | 收藏 | 投票

医院集团化重组,先说服自己再打动别人

 

                        上海卓跃咨询管理公司咨询顾问 庞亚辉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关于医院集团化重组的案例。应该说,杨海林院长的这种不甘于现状、居安思危的精神非常值得钦佩。而且为了实现将梅林市中医院联合起来,形成集团化的构想,杨海林作了一些前期性的调研和准备工作。然而,就案例来看,杨的所有工作还仅仅止于设想阶段,并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案,甚至这些构想连自己都不能够说服。仅此一点,就注定杨海林所希望的“自己的中医医疗集团计划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最好能和几家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几家中医院签订协议”必定会和者寥寥。

退一步,如果杨海林的这个报告是做给梅林市及其所属相关政府部门看的,是作为下一步动作的吹风会或者沟通会,可能会得到一些掌声和支持,可惜对象选择错了。

案例的结尾,“诸如这种松散型联合究竟意义何在?它有没有生命力?有多久的生命力?如果组建紧密型的医疗集团又会怎么样?应该如何操作……”那么多问题,杨海林自己都没有搞明白,何以奢望别人的认同,更别想签订协议了。

其实,不仅仅梅林市,整个中国中医院目前的发展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做出特色、如何更好地吸引病患者、如何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如何做出品牌、如何与综合性医院竞争、如何解决产权激励问题、如何做大做强等等。应该说,杨海林的想法是好的,而且前面也有一些省份的医院集团化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说明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虽然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工作。

对杨海林来目前的情况,卓跃咨询以为,杨必须要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如何与政府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取得政府部门从行政上的认可和支持。从案例中,我们看出,除了杨海林所在的梅林市中医院经营还算不错外,梅林市及所辖县级中医院大多惨淡经营,这为梅林市中医院以优质资产整合非优质资产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但是有一点,目前大部分中医院多是国有体制,那么要想整合这样的各类别医院,必须获得各级政府的允诺和支持,否则再好的构想也是白搭。因此,建议杨院长先从上往下走,要针对说服政府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体现出项目的意义、操作构想、能解决什么问题,为政府带来什么利益等。

第二、有没有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论证体系,这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所在。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个工作的主体部分,也体现出杨海林的动力所在。至少杨海林要做大很清楚整个项目能不能操作,项目操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利益点是什么?将以谁为主导,能够为梅林市中医院、各级加盟医院带来什么样的现实和潜在的利益?所辖中医院有没有被重组的基础和潜质?整个项目会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这种风险包含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资源共享风险、以谁为主导风险、将来的紧密合作甚至资产整合的风险等等。另外,从案例中,我们也看到,除了梅林中医院外,其他医院的经营状况大多乏善可陈,那么经过整编后,梅林中医院有没有能力去驾驭,尤其在资金风险的保证上?

第三、对加盟医院的利益和责任的清晰化。很显然,杨海林在会上所做的《关于梅林市七家医院联合组建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报告》,更多的还是从宏观上充当了构想的作用,或者起到“画饼”的目的。但是,任何一家医院都是极为现实的,究竟这种联合能够为他们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加盟前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具体在操作细节上改如何明确和执行,各自能够分享到什么收益并承担多大的风险等,这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而此点恰恰是杨海林报告中所欠缺的。就这一点,卓跃咨询认为应该样应该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系统地为其筹划并给与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为宜。显然,本案例中的这个会议,杨海林预期高了,而且会议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开早了。

电子邮件:flagflying@vip.sina.com,手机:13341921106

 

 

附案例:

中医院集团化的困惑

 

夜深了,北方深秋的寒意让路上稀稀疏疏的行人也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可梅林市中医医院院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院长杨海林正伏身看着厚厚的一本材料,直到看完最后一页,他才如释重负地把材料合起来,关于梅林市七家医院联合组建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报告几个大字赫然映入他眼底。

院长,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家休息吧!明天在梅林饭店讨论组建医疗集团的会,您可是主角。院长助理王斌续上一杯茶递到杨海林手里。

杨海林喝了口茶,活动了活动颈部有点僵硬的肌肉,是该好好养精蓄锐,医疗集团能否成功就看明天的会议情况了。

走出医院大门,迎面吹来的冷风让杨海林打了一个冷战,他赶忙钻进了汽车里,冲着坐在前排的王斌玩笑地说道:冬天来得可真快,咱们组建医疗集团的计划可别像这天气一样中途冻结了

作为一家中医院的院长,杨海林深知中医这行现在比较难做,梅林市作为一个地区级城市,统辖范围内有大大小小中医院10多所,除了梅林市中医院的运行情况较好,大多数医院处在惨淡经营的境地,一些基层的中医院无奈之下已经转让。梅林市中医院作为梅林市内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医院,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在资金投入、设备更新、研发进度、技术力量的扩充等方面都较为滞后,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难道中医在医疗市场上真的没有立足之地了吗?中医世家出身的杨海林也曾经困惑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地在全国各地调研,向医疗行业的专家请教,他发现一种松散的医院集团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像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浙江绍兴市第二医疗集团……,可谓是遍地开花。这种松散式医疗集团的特点就是在独立法人单位不变的前提下,集团成员内部实现包括人才、技术、专家、科研教学、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等资源共享,整个集团实行后勤服务一体化。

在梅林市组建中医医疗集团成为了杨海林调研回来后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在中医医院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把梅林市10多所中医院联合起来,采取集团式的发展模式,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中医拳头品牌,建立竞争力强的中医联合队伍,利用集团式运作将各个成员医院的特色发挥出来,从而形成集团特色。

更让杨海林对组建中医医疗集团胸有成竹的还有两点原因:一是这种松散型模式的医疗集团不改变各成员医院的独立法人资格,从而使集团的组建少了很多的官方气息,在执行、审批等环节也比较容易操作。二是以自己所任职的梅林市中医医院为组建集团的龙头,不论是从技术、设备还是知名度都能起到吸引其他中医院加盟的作用。

明天就是和加盟者第一次正式接触的日子,杨海林希望自己的中医医疗集团计划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最好能和几家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几家中医院签订协议。

    清晨的旭日似乎驱赶了深秋的寒意,当杨海林坐进他的专车里,笑着对陪同他一块前往梅林宾馆的王斌说:今天的太阳挺好,看来是个好兆头!

王斌从后车镜子里看到西装革履的杨海林:院长,您今天的气色不错,您做了这么充足的准备,咱们的医疗集团计划肯定会被大家积极响应的。

但愿如此吧!杨海林把头转向了窗外,看着那一轮红日一点一点地向上升着。

下面有请梅林市中医院院长杨海林给我们做《关于梅林市七家医院联合组建梅林市中医医疗集团的报告》,大家欢迎。会议司仪念到杨海林的名字时,他已经站在了演讲台上。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之前,行业管理条块分割,诊疗技术参差不齐,多数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不突出,连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说市场竞争了。实现集团化以后,集团把利益最大限度的让给下属医院,通过各类培训,行政、管理、护理等业务和水平都显著提高,下属医院真切地感受到加入集团的实惠。杨海林以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实例拉开了他准备在梅林市组建医疗集团演讲的序幕。

我们组建医疗集团就是要让各成员医院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目的,根据成员单位的需求以及原有专科优势进行特色专科重组,无论是专家的医疗诊断还是科技研究,集团都会充分整合、相互交流,甚至为重点专科提供病源。在人才交流方面实行柔性流动,即原单位关系不变、职级不变,年收入由受聘单位支付。另外,集团还将逐步建立医疗信息网,实现病人在各成员单位就诊信息联网,不仅病人就诊更加便捷,总体医疗费用下降,还可以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整个房间里回荡着杨海林抑扬顿挫的声音,一幅医疗集团的蓝图也在众多中医院院长的眼前慢慢地拉开。

杨海林的报告赢得了场下一片的掌声。梅林市一家县级中医院的副院长表现出对这一合作模式的期待:组建中医集团就是为了造大船,形成竞争优势,这是一件好事!中医没有西医那种学术交流的氛围,一般都是各自把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协同作战意识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的发展。组建中医集团就可以扭转这种个性化,为各医院科研、教学业务搭建交流平台,一方面促进中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在这种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向心力,握紧拳头去拼市场。这位副院长的一番发言简直就是为杨海林的医疗集团计划摇旗呐喊,他激动地向这位副院长表示感谢。

从某种角度说,医院也是企业,尤其在中医药行业整体并不景气的时候,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肯定是大家最关注的,比如怎样为重点专科提供病人来源,如何分配相互销售药剂的利润等,这些问题解决不了,集团运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杨海林听来一种另类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膜,他循声望去,原来是梅林市中医研究所的所长杨涛。

说起杨涛,凡是在梅林市中医药行业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他以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对中医药市场的把握,颇受业内人士的敬重。

杨海林和他也算是老相识了,不论是在公在私,两人的关系都很不错,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居然和自己唱反调。他提到了我国较早组建的一个松散型医院集团,由一家综合医院、两家专科医院组建而成,三家医院都是市属三级医院。集团成立后,三家医院的确也有一定程度的互动和资源共享,却没有任何实质性举措。至今运行七年有余,并没有实现人、财、物的统一,依然是分灶吃饭的局面。杨涛以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松散型的集团化模式存在的问题,早在2002年,由一所著名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组建起来的中医医疗集团,也采用松散式的管理,组建初衷也是想强强联合。但是,由于成员医院的实际条件等原因,电脑联网的网络建立不起来,规划中的药材种植基地因缺乏资金难以启动,集团很多有价值的项目也没有通过集团运作的优势推广出去,各成员自身的困难导致集团管理不是很得心应手。组建这样一个集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具体操作起来的困难不容忽视。所谓集团,即使是紧密型的,也有可能会流于形式,何况是松散型的联合呢?

杨涛的发言就像是一块巨石投进了池塘里,激起了阵阵涟漪,也重重的压在了杨海林的心坎上。

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杨海林立刻拨通了郑远名教授的电话。教授曾参与过两家规模较大的医疗集团的组建,就组建医疗集团的话题,杨海林也曾与郑教授有过几次交流。现在,他有一脑门子的问题,诸如这种松散型联合究竟意义何在?它有没有生命力?有多久的生命力?如果组建紧密型的医疗集团又会怎么样?应该如何操作……他期待教授能够给他答案。

个人简介
上海卓跃营销咨询传播机构首席咨询顾问。营销咨询、家电问题研究、品牌塑造与危机管理、净水行业专家。品牌中国 “十大品牌专家”、武汉大学危机研究所专家、价值中国专家、东方卫视特约专家、多家企业顾问。著有《考验:危机管…
每日关注 更多
庞亚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