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乳业的前景

迟竹强 原创 | 2007-12-31 21:18 | 收藏 | 投票
  中国奶业将在未来15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无论从需求还是供给方面看,奶业的高速发展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在需求方面,2000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38千克,远低于世界人均100千克和发达国家260千克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肉、蛋总产跃居世界第一,人均肉类和蛋类产量分别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后,要继续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改变中国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仍然不足的状况,增加奶类消费是首要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一系列促进奶类消费措施的加紧实施,奶类的潜在发展空间将逐步转化为实际的市场需求。在供给方面,要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要求加快发展畜牧业,奶业作为畜牧业中潜力最大的部分被作为发展的重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奶业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农业部制订的《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奶类生产”,并将“奶业发展工程建设”列为重大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奶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乳品加工业都已具雏型,“公司加农户”等适合中国特点的奶业生产组织形式也已初步形成,奶业加快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

  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将是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和产品结构的优化。由于未来中国奶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市场消费拉动,产品结构变化和产量的增幅都将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市场的依存度很高,因而此次奶类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将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奶制品结构的优化,产品档次提高、花色增加,购买更加便利,消费者福利大为增加。

  原料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将出现质的飞跃。以“公司加农户”为典型形式的各种奶业产业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养殖小区等组织形式将更加普遍,原料奶生产和加工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以农户为单位的原料奶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纳入产业化体系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和良种及配套饲养技术的推广,原料奶的单产水平和质量都将明显提高。此外,与原料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也将逐步得到发展。

  乳品加工业整体素质将全面提高,实现产业的升级。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兼并和改制,乳品加工企业的集中度将显著提高,一批大型企业将在优胜劣汰中成长壮大起来,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都将迈上新台阶,由此推动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

  奶产品流通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原料奶质量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优质优价原则得以切实执行;各种形式的奶产品销售网点广泛延伸,奶制品包装、保鲜技术进一步改善,销售方式较为先进合理。

  奶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将进一步优化,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将基本形成。传统的原料奶生产基地东北奶牛带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与乳品加工业向消费地转移的趋势相适应,靠近经济较发达、城市较集中的东部消费区的华北和中原奶源基地将得到发展壮大,为东部消费区提供液态奶等奶制品;中小城市近郊和大城市远郊的奶业也将继续发展,保证市民鲜奶供应。

  总的来看,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中国奶业不仅产品产量和质量将有大的提高,而且从原料奶生产、加工到奶制品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将获得飞跃性的进步,奶业生产和消费都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

  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从开拓市场入手,以消费拉动生产,全面提高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中国乳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是市场消费。中国奶业之所以长期发展缓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奶产品的消费水平太低,奶类的市场需求十分有限。目前奶类总产和人均占有量仍在世界上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口就是要引导消费、开拓市场,以消费拉动生产。不少国家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我国近几年奶类增长速度加快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方面,政府和企业都大有可为。二者应互相配合,各司其责,各展所长。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奶产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消费引导工作,培育新的消费者群体;同时为奶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制订和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进行市场细分,创名牌、出新品,同时改善乳品销售,直接开拓市场。在开拓市场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原料奶生产紧紧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原料奶生产与乳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要从优化生产组织形式、增加技术含量等方面着手,提高原料奶产量,改进质量。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