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林永青 原创 | 2007-03-02 08:11 | 收藏 | 投票

一定有中国式管理,因为文化不同。从实践上看,管理(领导)是针对人的管理(领导),所有这是个文化问题。

但也不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类说法。因为“体”和“用”、或者“道”和“术”是无法严格区分的。这种区分是过于简单化的作法。说明之前的“西化之辨”的实践还不够。(德鲁克说的很正确:管理即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管理是一个实践。)知识有分工,但知识没有高低之分。用处不同而已。“细节”有时反而比“策略”重要。反之亦然。

至于中国的文化需要“发展”、“进化”,也是肯定的。中国当前的发展经济,要考虑如何“现代化”,而不要太在意“是否西化”。——从长一点时间看,意识形态不是最重要的,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关系”,与生产方式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总会被改变的。这不是个别人的意愿,而是社会力量最终起决定作用。

文明也是生物体,(如卡尔.波普尔的“知识3”体系),文明是在演进当中一直发展的。历史地看,中西文化已经在大范围的融合当中;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具体地讨论,中国文明和(从希腊传统继承下来的)西方文明,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定还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讨论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也就有了实际的意义。

中国式管理还没有成为“显学”,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所有企业发展的时间还太短,中国现代化的时间还太短,水平还较低,规模还很小。所以,中国企业总体上还太幼稚。再需要15~20年左右吧,中国式管理会发出显著的声音。例子:也只有日本有“终生雇佣制”,因为日本的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差异;也因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到世界第2,这样一个大的规模。

我的基本态度是,不要着急下结论:先实践、多实践、赶快实践!“实践出真知”(毛泽东语),实践出规模。(有规模才有人听中国说话。)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