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吴世昌先生的《 “马太效应”与“第一原则”》

徐新桥 原创 | 2007-05-07 17:30 | 收藏 | 投票
  吴世昌先生的《“马太效应”与“第一原则”》讲了超市案例,超市愈大愈要做大,保持销售额和客户群的第一,从而利益最大。诚哉斯言,在我国颇具实践意义。但读罢嚼之,感到也有理论上的缺憾。

  的确,大敌当前的我国,第一的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土不敌洋,小巫大巫。在这个层面的实践意义上,作者的提法鼓励争当第一,做大做强,就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要想争第一,就得大鱼吃小鱼,把小肚子吃鼓了,吃成了鲨鱼,就更能吃小鱼了,甚至可以吃大鱼了。

  不过,恐龙是否就是吃死的呢?把树叶吃光了,吃得地球之肺空空荡荡,二氧化碳肆虐猖狂,温室效应甚嚣尘上,于是恐龙们纷纷倒毙,万命归西,成为化石标本。

  如今,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要想再现昔日恐龙雄姿,就要比肩微软之类。但微软这只恐龙也有软肋,它慑于法律的权威——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高悬之剑,就是抑制唯我独尊、一企独大的。

  理论上,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市场垄断,所以,需要法制对市场逼近终极状态进行预警、抑制和规制,让企业保持适度竞争与合理规模。

  永争第一是可以的,无可厚非,但如果第一的市场份额过大,大到足以左右市场的服务和价格,形成垄断,恐怕就有损于消费者了。

  所以,从理论的意义上来研究,吴世昌先生的《“马太效应”与“第一原则”》,还需要补充另外一篇文章,成为姊妹篇,就珠联璧合了。这另外一篇文章就是,《“龙太效应”与“第一原则”》。
个人简介
博士。长江讲坛、荆楚讲坛演讲嘉宾。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