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富豪的成长

沈志勇 原创 | 2008-01-26 16:16 | 收藏 | 投票

中国式富豪的成长

上海超限战策划机构总经理   沈志勇
本文发表于《销售与市场战略版》第11

一年一度的“富豪榜”又一次在国内掀起舆论巨浪,碧桂园26岁的接班人杨惠妍以13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位居首位,更是成为众多老百姓茶余饭后品评的焦点。

其实,“富豪榜”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富豪们财富的信息公布,也不仅仅是为国人提供了一些谈资,更重要的是,它启蒙了中国人的财富观。

自从邓小平发出“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后,中国人追逐财富可谓是前赴后继。但是,一旦这少部分人真的富起来后,整个社会如何正确对待富人,富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财富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它甚至是检验一个商业社会的商业价值观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检验我们改革开放成果的试金石。因为改革开放要检验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财富背后所带来的社会大众成熟的文化心态与精神倾向。

当我们看到香港的普罗大众对富豪们并无特别的喜爱或憎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艳羡香港商业社会伦理的成熟;当我们看到香港富豪出镜,主要就在正常的财经版和娱乐版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对香港富豪们成熟的财富心态而称赞。

然而,回过头来,去回顾中国式富豪的成长过程,中国富豪拥有财富时的表现与中国大众看待富豪们的眼光,却让我们乐观不起来。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商业文化成长与精神成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个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拥有成熟的商业价值观的商业社会还没有完全成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原罪说”

当我们翻阅5000年的中国历史,走进二十四史的世界,关于财富的故事,看得最多的并不是如何赚取财富的传奇,更多的则是“均贫富”的残酷斗争和此起彼伏的改朝换代。

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对财富的认知非常有中国特色,民间供奉的两位财神,一个是赵公明,是个军人,另一个是关公,还是个军人,他们都是杀富济贫的将士,而不是创造财富的英雄。商人这个词最初也是周朝人鄙视商朝人的,可谓“成份不好”已经定调了两千年。

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仇富”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长期左右着国人那脆弱的心理,劫富济贫远比以法治国更加深入民心。数十代王朝的兴亡,都直接与均贫富有关。因为贫富差距拉大,而政府不闻不问,于是豪杰们振臂一呼而天下群起响应,均贫富、吃大户,然后改朝换代。

财富没有保障,富人每每提心吊胆。劫富济贫也好,改朝换代也罢,不过是角度不同,说法有异,实质上都是对财富的仇视,对社会分配的外力干预。

而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原罪观”:

中国人也有原罪观念,但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原罪,而是对获取财富所产生的负罪感:挣的钱越多,积累的财富越丰厚,就越觉得自己理亏,对积累财富就越有恐惧感。“财富原罪观”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

“重农抑商”一直就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家战略。这一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农业是本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农夫才是惟一的生产者,而工商业是末业,它的存在与发展,对国计民生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这样的统治思想,来自于长期统治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正是因为这些哲学思想的长期影响,才造成了中国“重农抑商”的独特现象。

黄明东、朱九思在《财富原罪观对中国人精神结构的影响》一文中写道:

老子主张清净无为,反对聚集财富,他认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进而指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人道》也认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能长保。”表现出对财富的恐惧和担忧。

春秋以降,管仲、商鞅、韩非等一大批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思想家,都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提出过富国不求足民的观点。

在对待物质财富追求的态度上,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孔孟、董仲舒、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这个正统儒家思想系统,对财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越到后来这种态度越明显。

此后,又有历代思想家反对聚集财富,如近代思想家龚自珍就对商品货币经济,对商业抱消极以至敌视的态度。他把""()""()严重对立起来,认为"匹夫之忧,货重于食","人主之忧,食重于货"

从以上中国历代思想家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财富文化的缺失。虽然中国古代仍然有“陶朱公和沈万三”这样的财富故事,但是在几千年“重农抑商”的历史中,那也只是“沧海一粟”,太容易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了。

这样的财富观,一直延续到当代,就形成了很多人对富豪们的“仇富”心理;同时,又从另外一个不受约束的角度,反向嬗变成了“拜金主义”。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中国富豪的成长

关于中国富豪的成长历史,我们想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观望:改革开放以前,拥有财富对于中国人来讲,无异于洪水猛兽,很多人避之而唯恐不及。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头几年,国人对于财富的观念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1984年,柳传志创办联想集团的前身,当时由于公司赚了一些钱,在年底给每个员工发了几十元的奖金,在当年,柳传志是以“不要告诉其他人”的告诫来发这些奖金的,也就是说,“发奖金”似乎在当时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犹如“偷了东西”。

个体户:随着改革开放无可避免地滚滚向前,国内第一批尝到改革甜头的人是个体户。得益于商业流通领域的逐步市场化,很多原本没有等到工作分配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毅然跨入了个体户的行列。   当时,有一句顺口溜: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道出了中国第一批富翁的尴尬出道背景。

李晓华开始了在北戴河卖冷饮的岁月;周正毅在上海滩则卖起了馄沌;德隆集团的唐万新则在乌鲁木齐一个公园门口开了个照相馆。。。。。。

这些依靠练摊儿起家的个体户,最终成为了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当年的“万元户”就主要指的是他们,他们给中国人上了第一堂财富课,也让很多人对财富傻了眼、开了窍。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样的顺口溜在今天读来,虽然其中不乏人们对个体户的轻蔑,但是也多少让人从中看到一些无奈和羡慕。

倒爷:如果说个体户是在人们更多的关于“脑体倒挂”的舆论中成长起来的话,那么,诞生在80年代的“倒爷”们,则更多地激起了人们对富翁、对资源分配不公的不满。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实行“双轨制”,一部分人游走在“计划内”和“计划外”,依靠政治资源和社会背景,倒腾钢铁等生产资料,快速致富。

据有关专家估计,双轨制价差为倒爷们带来的总财富有6000多亿元。那一时期,倒爷、批文、公关小姐、皮包公司等等关键词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词语。  

大款:1992年前后,随着邓小平的南巡和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以及股市的第一次放开,诞生了中国第三批富翁——“大款”,其中的代表就是依靠炒股一炮走红的“杨百万”   

 其实,真正在股市上催生的大富翁,是一些隐性的富翁,比如:92年,德隆集团的唐万新看准了深圳股市的发展,他在乌鲁木齐组织了500人的买股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深圳买股票,结果赚到了超过千万元的原始资金。

儒商:看着个体户和倒腾股票的人都迅速致富了,一些“天之骄子”坐不住了。他们原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原本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拥有待遇优厚地位不错的工作,但是财富在这时,对他们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吸引力。

在当时,赚取财富已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全民都已经“向钱看”,包括这些“高智商”的人们。

此时,中国社会迎来了“下海潮”, 这是一批官员的下海热,当时,下海、停薪留职、闯海南成为流行词汇,比如:王文京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辞职在中关村创办用友财务软件公司;潘石屹从石油部辞职闯海南岛炒房地产。。。。。。

他们这批人的下海成功,我们称之为“儒商”。

知本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富豪的身份也越来越有层次,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的一批富豪,更多的是与高科技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们被称为“IT英雄”。

以王志东、丁磊、张朝阳、陈天桥、马云等等为代表的高科技英雄们的出现,标志着知识和技术也是生产力。当知识和技术也被市场化的时候,其所爆发出来的财富效应要远远超过传统产业,因为它们更多地与风险投资和资本有关联,中国从此进入了“资本时代”与“知本时代”。

当互联网、CEO、纳斯达克、资本等等词汇进入中国人的思维里的时候,正是中国诞生第五代富豪的时刻,那是一个梦幻的财富时代,很多人在互联网狂潮中迷失了自己。

总起来看,尽管中国的每一代富豪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批评与质疑,但是,正是这一轮又一轮的富豪的崛起,让中国人对财富的定义越来越清晰,可以这样讲,正是无数富豪的启蒙教育,才让中国人对财富有了概念,从而也掀起了全社会的“致富热”,这是天大的幸事。

但是,只有物质财富的启蒙,而没有精神财富的启蒙,从这个意义上讲,五轮富豪的财富启蒙,也是中国人的不幸。

 

对“一夜暴富”的质疑

中国现阶段的富豪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草根民营企业家。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低,他们的上辈也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的财富,他们依靠“白手起家”,辛辛苦苦打拼几十年,终于创造出自己的财富帝国。这一类富豪,他们的突然崛起常在于其在不可预见的、混乱的环境中恰有超常的洞察力,并敢于去闯、去试。并且,他们擅于抓住机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抓住了不止一次的市场机会,最终走向财富圣殿。

第二类,是新兴富豪。他们主要是在新的互联网经济和房地产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新富豪。本世纪初,随着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众多的“IT富豪”,他们依靠其深厚的科技背景和全球性的视野,掘到了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桶金;而近年的地产商们,则在房地产一片喊涨的的呼声中,迅速崛起,并连续几年成为富豪榜的“造富工厂”。

这第一类和第二类富豪,在国人的心目中,一分为二:支持的人认为,他们是真的英雄,虽然人们对他们的财富也有艳羡和嫉妒的心理,但是基本上都能接受,也能够做出起码程度的尊敬;另外一部分“仇富”的人则认为,这些所谓的“富豪”,不过是胆大敢冒险,富了之后就穷奢极欲、作威作福、为富不仁,包二奶,偷税漏税,假冒伪劣,行贿受贿等各种标签都贴在了他们的脸上。

而对于第三类富豪,所有的人们,都一致的是质疑和不满甚至是仇视:

第三类,我们把他们叫做“政治企业家”或者“问题富豪”。这些人要么是依靠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治资源,赚取资源之外的利润,比如80年代的“倒爷”;要么是90年代至今的吸收流失的国有资产的“隐身富豪”们;要么就是通过行贿、腐化等非正常手段获取利益而一夜暴富的人。。。。。。

这第三类“富豪”,是社会的毒瘤,他们以特权的、掠夺的、欺骗的方式积累财富的方法,日益引起社会大众的不满。因为他们的存在,造成了当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信任感在下降。对于财富结果的赞叹最终演变为对财富积累过程的追问,并在贫富分化严重和日渐不平衡的大众心态压力下,演变成对其合法性的怀疑。这就是当今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富豪们的“仇富”的根源,也是导致很多群众不能拥有正确对待“富豪”态度的深层原因。

可以这样讲,对于富豪阶层,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意识阶段:富豪一族的合法性还没有完全被社会民意承认和吸收。社会大众对富豪们的不满情绪的归于平静,对于富豪的整体性尊重的建立,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全民经商”与“拜金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随着一浪又一浪的致富浪潮的冲击,在国内兴起了“全民经商热”和“全民下海热”,从最初的“勤劳致富”到后来的“知识致富”,对于通过自身努力求得事业的成功,求得财富的增长,“致富光荣”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这种“全民经商”的热潮,正是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商业环境崛起的伟大标志。

但是,“万里黄河,泥沙俱下,”在全民努力追求财富的进程中,由于市场规则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完备,以及原有社会价值体系被新的商业社会所冲毁而又来不及重建,于是,就出现了道德伦理的沦陷,商业伦理的缺失,和“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文化增长和精神的增长已经远远地落后了。

从企业角度来讲,有的不法商家完全不顾基本的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不择手段赚钱现象甚嚣尘上,屡禁不绝。假冒伪劣成风,甚至对悠关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和悠关婴儿健康的奶粉都不放过;偷税漏税严重;富豪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民营企业的诚信问题、不守法规尔虞我诈问题、耗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等问题,层出不穷。一句话,都是金钱惹的祸。

从普通群众来讲,拜金主义则表现为:笑贫不笑娼、有钱就是爷、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傍大款、包二奶等等现象十分普遍。

500万包养美女大学生,应聘者成千上百;

网上发了一个中学生的帖子,题目是质问白毛女,喜儿,你真傻,人家傍大款都没机会,你还拒绝黄世仁躲到深山里面去,真傻;

有了回扣敢做豆腐渣工程,收了贿赂可把有罪判成无罪,为了金钱,可以以身试法,胡长清、成克杰之流就是在金钱面前失去了气节,李纪周等人也是经不起财富的诱惑,从党的高级干部堕落成阶下囚。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拜金主义惹的祸。其最大的恶果就是:“道德的沦丧”、“精神的贫穷”和“价值体系的紊乱”。

成熟的商业社会需要成熟的商业价值观

金钱是上帝,也是魔鬼;金钱万能,也可能万恶;金钱能助人,也能害人。以上所述的当今社会不成熟的财富价值观,都是只贪求财富的物质层面的功用,而忽略了财富背后真正的文化与精神的功用,也标志着当今社会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社会。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民奔小康的发展新阶段,财富和富人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拥有什么样的财富观,如何提高全民财富境界,都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来关注的问题。

富裕之后,如何对待财富?如何驾御财富?如何实现从物质之富到精神之富的成长?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的富豪们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200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评出之后,一家媒体采访了当时的首富,他谈到了财富的良心这个话题,他说:财富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资源。对现在的我来说,它是社会财产,尽管在法律上它现在归在我的名下,但长远看来,它并不属于我一个人。它是我们所有员工创造出来的,它将被用来继续增加社会财富,用来培养更多的人。当然现在我对这笔财富拥有支配权,我也珍视这样的权利,这是因为我认为由财富创造者来支配财富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更有效率。如果现在把它分散了,它就无法发挥更大的效能。

而另一个富豪说:每天早上醒来我想到的都是一张张的嘴,企业里有几千人,他们的背后也许还有上万人,他们要吃饭,要过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活。如果企业没有发展,我就要面对他们失望的目光,这比任何一种外在压力都要大得多。

我们在想,这样的富豪的回答,应该是对待财富、驾御财富的最优秀的中国答卷。

同时,让我们放眼世界,搜索关于财富的世界答卷,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也为中国的富豪们做出了榜样:他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公开表示,巨额财富对其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会将这些财富全部造福社会。

比尔盖茨始终将自己定位于一位财富看管人,对于巨额财富,他认为自己只有尽职尽责管护的义务,奉献社会、反哺社会,而没有丝毫享受的特权。乐施善举,成为世界首富的最大乐事、幸事和孜孜追求的善事。财富品质,因盖茨的慈善而绽放出了道德的光芒。

财富是什么?财富绝不仅仅是金钱,也不单单指物,它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

衡量一个人或企业家的价值,不在于其财富规模大小和财富多少,而在于他有没有责任心,为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所有的财富,都始于一种内心状态,内心是个人能完全控制的唯一的东西。只有拥有积极的精神和追求事业成功的努力,拥有平静而从容的心态,拥有内心的真正满足和自信,才是真正的财富。

也就是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财富,而是用深度去衡量

而对于普罗大众,对于那些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而致富的富豪们,也不能存在“仇富”的心理,要学会尊重那些最大限度创造社会价值和就业机会的企业家们,只有学会包容和尊重,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财富和别人的财富,才能显示出国人自身的精神成熟度。当然,对于那些通过非正常手段暴富的所谓问题富豪,我们则不但要“仇富”,更要号召全社会的力量来打击他们。

最终,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的出现:

对于富人们,只有当裸露在阳光下的财富及其拥有者,感觉是安全的,在心灵上是坦然的,并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真正实现从物质的丰富到精神的丰富,那才是真正的富翁;

对于普通人,只有当看到别人通过努力奋斗而拥有巨额财富时,不眼红、不仇视,懂得尊重和宽容,懂得理解和学习,并不把金钱作为财富的唯一标准,那么,这样的国人,才是拥有成熟的商业社会价值观的现代人。

总之,只有富人和普通人都成熟起来,都拥有成熟的财富价值观,既在物质上富有,也在精神上富有,我们这个民族才算真正进入一个创富民族的行列,我们的“和谐社会”才会最终建成,中国的“大国崛起”之梦才可能最终实现,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才无愧于“大国国民”的称号!

 

沈志勇简介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

营销专著《谋势》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2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新经济第一代策划人”,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在无“市”的市场,创造“市”; 长于帮助弱势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

曾为中华香烟、五粮液、古川纯粮液、广州电信、中华英才网、雪龙人内衣、天蚕羽绒内衣、361度运动鞋、沃特运动鞋、梦娜袜业、红了网络饭饭、雅客集团、泡吧饼干、红桃K、广州中药一厂、WNQ健身器材、石人族珠宝等数百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策划和品牌打造。

欢迎与作者交流:

电话:021-64327608

网站:www.chaoxianzhan.com

个人简介
朋友们,你好!沈志勇新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沈老师的龙门阵”! 内容是在媒体碎片化,渠道碎片化的时代,营销该何处着力呢? 也许,传统营销、广告该革命了吧! “沈老师的龙门阵”,每周一篇原创文章,侃侃互联网时代,怎么…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