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联盟日本阪神地震灾后重建考察

冯仑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8-10-30 03:00 | 收藏 | 投票

背景介绍:

7月25日由中城联盟抗震建筑与灾后重建考察团赴日本考察。此行的团员有中城联盟现任轮值主席孟刚、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益达董事长夏刚、金大地董事长陈淮军、万科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付志强、中城联盟秘书长戴大为等。在日本期间就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日本的抗震建筑、地震研究与预防、危机预警与指挥、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第一站:伊藤火腿工厂

企业在地震灾害中的紧急处理与灾后重建中的应对,这其中包括企业危机处理预案、企业员工救助计划等。

第二站:神户大学

在这里接待我们的是留日两位华人教授,黄磷和王柯教授。和他们的十几位中国留学生。据介绍,在日本有一个华人教授组成的协会组织,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组织起来,向汶川捐款捐物,并同时启动阪神地震资料翻译工作,在王教授等人带领下,30多位中国留学生陆陆续续翻译了厚厚的30多本书籍,其中有《阪神·淡路大地震—兵库县一个月记录》、《神户市复兴计划》、《复兴总结·验证》、《防灾应急指挥手册》、《灾害救援指挥干部手册》等,全部是记录和总结有关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灾害以及重建方面的资料。他们表示“希望日本这些无论是拯救遇难者还是灾后复兴的经验和教训都能对中国目前的抗震救灾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按照计划,这批资料的翻译工作将于近期完成,但如何编辑出版,如何将其推广到中国国内去,这是他们目前遇到的难题。现场对话中孟主席表示,中城联盟愿意帮助他们完成翻译工作,并可将在合适的时候在成都进行一次“中日灾后重建与地震防治研讨会”,邀请当年在神户震灾复兴第一线指挥重建的专家(尤其是建筑防震方面)与国内专家共同探讨。

第三站:神户市政府

中午一行人赶到政府时,天气突变,阴云密布,暴雨倾盆,原定14:00神户市副市长会见,由于城市遇到紧急时间要处理,他晚到了几分钟,这位市长非常歉意的给大家一一解释,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日本政府官员的敬业与谦逊。并安排相关人员详细为我们介绍了神户大地震的受灾情况、紧急应对方案、灾后重建计划、以及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第四站:阪神地震纪念馆、亚洲地震研究中心

一、阪神大地震重建纪念馆

该地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95年1月17日阪神7.2级大地震而兴建的主要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对阪神地震进行纪念与回顾,二是地防灾基本常识的普及。馆内集合了大量关于阪神大地震的珍贵资料,除图片、文字及模型外,还有大屏幕演示系统、触摸显示屏、计算机多媒体放映等技术设备向参观者提供各种信息。馆内设有观看与震灾有关的录像放映间,参观者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参观者还可利用馆内的信息系统查询与震后重建有关的信息。还可用电脑模拟火灾蔓延以及通过电脑游戏的方式掌握防灾的常识。另外馆内的录像室不间断的放映有关1995年1月17日阪神—神户大地震震害、修复重建、避震防灾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录像,馆内有一小型图书馆,收藏了与震灾有关的书籍供参观者查阅。馆内还有演讲厅用于举办有关讲座或专题讨论会、放映电影或供当地救灾支援小组交流及学习使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设有多处冥想空间,向一个个小小的洞穴,里面的墙壁是温馨的彩绘,可以自由选择播放优美安详的音乐,用于放松心灵,抚平创伤。纪念馆出口还设有销售应急食品用品的小卖店,有高能量的小食品、夜灯、轻型睡袋等等。纪念馆虽规模不大,但馆内设施先进,布局紧凑合理,教育手段多样化,生动有趣,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二、亚洲地震研究中心

    与纪念馆相连的是亚洲地震研究中心,这里同样是建立于1995年,阪神地震后,集合了世界27个地震多发国家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如何减灾和躲避灾害。

给我们做工作介绍的小鹿先生也是华人,他们有一个工作组,在汶川地震后一周就进入四川震区做详细的灾情考察,并且提出很多灾后重建的想法,正苦于无法与当地进行对接。王石提出可以在万科帮助的遵道镇进行试点,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亚洲地震研究中心铃木所长的响应,当下进行研究,并达成合作意向,很快会在遵道镇开始试点。短短半小时双方就达成工作意向,这也不得不让人钦佩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

 

第五站:日本国家防灾指挥中心

在东京期间,我们考察了刚刚落成不久的日本国家防灾指挥中心。

这是一个3万多平米的建筑,完全是按照抗震建筑的要求建设的,其中指挥室可容纳300多共同工作,每个桌子上都备有电话、电脑等办公装置。指挥室前面是两大块大屏幕演示系统,每一大块屏幕分别是图像显示器及灾情显示器。通过该大屏幕演示系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各地区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
    指挥中心抗震能力很强,能够承受与日本关东大地震相同震级的地震,我们特意到建筑的地下室部分勘察,每个建筑的立柱都是落在橡胶垫上,所有的管线都是离地的,无论地震的方向如何,通过橡胶弹簧的减震,将消弱大量的地震波,并且建筑与周边的地基不是相连的,如果一旦发生地震,指挥中心将向一个孤岛一样,与周边完全隔离。中心备有发电装置,平时储备的燃料可供中心正常运转天。另外,在距离指挥中心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的范围内设置有一个大型医院,医院平常是癌症研究中心,但在紧急时刻会很快变成为救灾医院。中心附近有一个大型公园可以当作避难所,附近的大型网球中心可以搭建足够的临时帐篷,在大楼的一侧还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以备紧急运输需要。
    指挥中心主要任务平时是进行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上下传递。中心通过专线、有线、无线、卫星等手段与有关部门、防灾救灾机构和市町村(区县级)传送灾害信息及指令。东京也有高层及空中摄像监视系统,日夜监测城区的灾害发生情况。紧急情况时成立指挥部,指挥人员通过对灾情及其它信息的判断,研究对策并进行指挥,内容包括:居民的避难及保护,饮用水、食品及生活必需品的确保及供给,消防、医疗救护、警备、交通管制、垃圾处理、应急住宅、公共设施修复及治安等等。
    指挥中心应急过程大致为:当发生大灾害或有可能发生大灾害时,指挥中心从有关防灾机构或市町村(区县级)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并立即报告知事,知事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成立东京都灾害指挥部的决定。指挥部人员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通过传呼机及其它手段通知指挥人员及有关人员到岗。
    2.中心立即收集各种灾情信息,有数据、声音及图像以及来自高层摄像机、直升机上电视摄像机、市町村有线及无线电话、卫星转播车、移动通信车等信息,通过大屏幕和显示器放映出来,必要时可以与其他部门进行电视电话会议。

3.指挥部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对策并进行指挥,向各防灾救灾机构和市町村发出指示和要求。同时还将最新的受灾信息传送给各防灾救灾机构。
   为了保持常备不懈的状态,指挥中心每年都要举行各种训练演习。如:每年举行一次综合训练演习;每年举行一次风灾、水灾等信息联络训练;每月举行多种其它项目的训练。
   我们在日本考察访问时间虽然短暂,但日本防灾救灾宣传教育及应急指挥能力给每一个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先进的教育及应急指挥系统外,在日本的每一个建筑内均能见到标有“避难出口”、“应急出口”、“避难通道”等标示,即使是我们在箱根住的有100多年历史的乡间旅社,也有非常周密的救灾预案,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小小的避难空间,里面有手电、水和应急物品,这个避难空间的用很坚硬的木头做成。而且日本经常进行应急演习,紧急避难和灾害应急等防灾知识已经在日本民众心中储存,因此日本国民防灾救灾意识很高,遇到灾害不惊慌。另外,日本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都充分考虑到了防灾减灾功能,如城市建设中要考虑避难场所、隔火带等的设施的建设,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版“风马牛集中营”http://www.FengMaNiu.com

个人简介
生于1959年。现任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是万通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通国际集团高级董事。
每日关注 更多
冯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