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之源》(提供下载)

肖永健 原创 | 2008-03-08 06:14 | 收藏 | 投票

名词解释(代序)

1、模式(pattern: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最早提出“模式”并产生重大影响者,当属美国建筑师Alexander(亚历山大)Alexander美国建筑师协会70年代颁发的最高研究勋章获得者,在他看来,建筑应该体现生活,与自然、人文和社会和谐一致,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体现出“无名特质”。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具有“无名特质”的建筑,它们之所以呈现出共同的“无名特质”,是因为它们都遵循某些相似的“模式”。如果掌握了“模式”,就能在任何地方设计出同样具有“无名特质”的建筑,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一眼就能看出它们具有相同的特质。如何才能设计出基于自然、基于人性、基于生活的建筑呢?他为此写下了263个设计模式,大到城市规划,细到房屋的内部装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模式系统。掌握了这些模式,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设计自己想要的居所,人们可以共同规划自己的城市和社区。

亚历山大对“模式”的经典定义是: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我们的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然后描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工作。

2、模式语言: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就可以灵活地形成语言。同理,掌握了足够的模式并弄清了模式之间的系统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象灵活运用语言一样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建筑。

语言可以表达任何一个情境和想法,并且可以表达得非常精确,如果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还可以表达出神奇美妙的意境。对于任何工程设计(或者系统设计),如果掌握了足够的模式,设计的过程就如同运用语言的过程,有无限的自由又能精确地体现设计意图。

模式语言理论起初被Alexander用于建筑设计,90年代GammaHelmJohnsonVlissides应用到软件设计领域,写出了该领域的开创性著作《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归纳出了23个软件设计模式,从此以后,软件设计领域“模式共享”成为潮流,通过后来者不断完善和加进新的模式,模式相互借鉴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

Alexander的模式语言理论在建筑界并没有被广泛传播,却出人意料地在软件设计领域几乎人人皆知,模式、模式语言、框架、分层等术语几乎成了软件设计专用语言。

3、模式语言管理:将亚历山大模式语言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最初由张西振提出并着手研究,逐渐形成一个自发研究小组——模式语言管理‘四人帮’:张西振、王甲佳、侯象洋、肖永健。张西振从理论方向研究;王甲佳从平台软件开发方向研究;侯象洋从知识管理角度研究;肖永健从一般性管理应用角度研究。

本书是关于“模式语言管理”一般性管理应用的研究成果。

(下载地址:http://bbs.vsharing.com/Article.aspx?aid=627455

个人简介
模式语言管理专家组核心成员,《活力之源——模式语言管理探索与实践》作者;《东方服务模式》编者,温泉旅游项目全程策划人。正在投入项目:如何创建人性化组织?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