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经济观察报的日子

刘长杰 原创 | 2008-04-23 23:51 | 收藏 | 投票
  2004年工作总结

  刘长杰/文

  我是从高中才开始喜欢写点东西的,但我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要靠写文章吃饭。

  1987年9月,我考入内蒙古乌丹一中。此前,我有过半年多牧马人的时光,初三算读了两次、三年。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但作文是否写过,干脆就不记得。

  想来,这一是因为时间长了,写过的作文不再记得;二是高中以前的每一次作文,都乏善可陈,平庸的文字,实在难以让人记住。倒是小升初的一篇看图说话,让我在手忙脚乱之余,忽然知道作文的厉害。

  初中几年,考试作文大多是靠坑蒙拐骗的伎俩搪塞过来的。记得那时候一写到老师的出场,总是“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霞,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和蔼可亲……”;一写到《一件小事》,总是某一天遇到的那位老奶奶,不是担不动水,就是拉不动车,再不就是过不去马路……此时,好人好事出现了。初中的作文,模仿的可笑,雷同的惊人,空洞的羞愧。在语文教师课上课下也强调写好作文的背后,是一种毫无章法的偶然教诲。

  情况从上高中的第一天就有了变化。我的语文老师刘凤阁先生,担当高一三班班主任,他的第一堂语文课,课本没讲一句,要求倒是毫不客气:

  每人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周末写一篇周记,然后交老师批阅;第一篇日记的题目竟然是:“?——!”。

  “这就是我们班刘长杰同学的日记。”老师走进教室的书桌中间,左手举着我的蓝色塑料封皮日记本,右手食指指着其中的文字,“写作水平,小学四年级;写字水平,小学五年级。”我的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老师命题日记,竟然获得如此低的评价。用现在的词语来说,我当时就晕了,课后非常郁闷。

  半年之后,我在乌丹一中那份知名的蜡纸油印月刊——《紫苑》文学社社刊上发表了第一篇作文。此后,加入紫苑文学社,小文章便偶有发表。

  我真不该为此得意,现在看来,那些当时和同学比起来差距很大的文字,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刘凤阁老师鼓励每一个落伍者的巧妙安排。但那一种得意,让我的文字水平提高很快,并从此培养起来了学习的信心。

  1990年7月,高考结束,我以全旗文科第二名的考分,考入大学。在那次语文考试中,作文满分为52分,我获得了48分。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我首选了经济科,其次为广告,然后是法律。我之所以不选中文,是因为我满脑子都是经济管理的梦想。此后,学经济科,课余时间写日记,四年一瞬。

  大学毕业以后,杂七杂八的工作换了几份,都是奔钱去的,可惜也未如愿发财。2002年,我从体改系统抽身;次年百无聊赖之时,忽然看到北方航空报招聘,于是跑过去看看,结果误打误撞进了报社,做起了财经记者。

  我在北航整一年,从第一个人物张朝阳开始写起,直到卢建结束,一共写了20个财经人物。感谢《北方航空》报社、杂志社社长马晓晴先生,他不仅容忍和指导了我文字上的工作,还给我签了多份免费的机票,以支持我飞赴外地进行采访。靠着这些积累,我跑到经济观察报应聘,结果于2004年5月,正式成为该报东北记者,驻扎沈阳,目及三省。

  以上的32篇文章,都是2004年所写,因为是时隔四年后的找寻,应该有所遗漏,到底是哪些文字,也不记得了。我将这些文字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表的文字,称之为新闻笔记;另一类是未发表的文字,称之为新闻练习。

  数据表明,未发表的数量,超过发表的。这显示,我30岁以后转行做记者,不算成功。从职场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上讲,应该是属于“应开除而未开除”那个交集里的一员。

  坦然说,做经济观察报的记者曾带给我一些压力,因为难以做到稿子合格。而此前,无论是各色考试,还是体育比赛,也包括多种工作,我都没感觉到过压力。不过,除非被开除,我是从来没有想过要辞职。好戏才刚刚开始,我确信,“老汉”能够做下来。

  十月初,我去小兴安岭的伊春、乌伊岭、逊克等地采访黑河林区火灾。那一次赶上了林区的初雪,在采访中,我发现了两个冲突:一、那些可歌可泣的救火伤亡个案,主要发生在开辟防火通道或者事后清理火场阶段,而林区的大火,很少有被人力扑灭的,主要是靠老天降水,或者被人为隔离,大火在烧无可烧之后,自行减弱或熄灭;二、林区中的农民,生活和生存都很艰难,而且和林业部门的矛盾时有发生,在林区,感觉农民就像盲流,而林工才算地主。这种感觉,在此后写作《伊春林权改革大梦方觉》和《大兴安岭的艰难时光》时,都感触颇深。

  尽管那篇叫《黑河林区大火调查》的稿子并未发表,并且之后原稿遗失,但我并不遗憾,因为那一次的林区深入,我发现了自己能做好一名财经记者的最大优势——调查能力强。……两年后,我一路做到资深记者,然后才离开。当然这已经是后话。

  2004年,经济观察报还没有实行员工“年终个人要写总结”的制度,这篇信马由缰似的年度总结,写作时间是2008年4月23日。此时,我已辞职,并于同年2月出任《时代商报》特稿部主任。

  现在,我还是在靠写文章吃饭。但“我坚信将来我不会靠写文章吃饭”这一点,从未改变。

  是为结。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