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卫视>专访价值中国网创始人林永青

林永青 原创 | 2008-06-23 15:32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东南卫视专访林永青之演播厅文字稿-创业故事

(感谢节目组提供的文字资料)


视频:http://www.chinavalue.net/announce/Ann20080618.aspx


相关视频:北京台《财富风云榜》专访-创业理念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55190

林永青:

“规律的东西一定是存在的,你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就一定会出问题...有一条规律说,一个人只有在擅长和热爱的地方,才能成功...”

“个人最重要的投资,就是对知识的投资。知识的投资能够克服因为无知而带来的恐惧!...”

“艰苦和磨励是为成功者准备的财富和运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闽商成功创业史,海西精神展示台,欢迎各位收看闽商闯四海!

大家好, 我是叶青林。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闽商,很年轻、从事IT行业,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据说此君非常喜欢读书,是个书虫级的阅读爱好者。在创造自己的企业之前,是个跳槽大王,曾经从事过教师、公务员、在跨国公司的经理位置上跳来跳去,应该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人。我们也请到三位,非常有意思的嘉宾,来跟大家共同解读这位闽商。我们欢迎资深媒体策划人老朋友石述思、 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欢迎! 东南卫视主持人刘宇宁小姐。再一次欢迎三位!

**********************************

在进一步认识这位闽商之前,我们来听一听他周围朋友,对他的评价,来听八方说词。

    VCR

叶:刚才看这个八方说词,我觉得这是一个介乎于人跟超人之间的一种物种.

石:应验了IT业巨星格罗夫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吕:我觉得他是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结合,一半正常一半不正常。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第二个呢,他是现实人和虚拟人的结合。

叶:介于正常人跟非正常人,现实人跟虚拟之间。这样的一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热烈的掌声,有请出今天的主角,价值中国网的CEO林永青先生 欢迎!

*********************************** 

叶:欢迎,这边请。基本上是正常的人,有体温的。刚才在后面有没有听到三位对你的评价,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林:我更愿意说,真实跟虚拟之间这个定义。因为跟我们做的互联网站有关。

叶:价值中国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是什么样的一个网站。

林:价值中国网是一个实名制的新门户。所谓新,我们指的是WEB2.0。我们基本上有WEB2.0所有商业模式。我们希望用专业化的方式,让财经/商业 各个行业的职业人群、专业人群能够加入,共享体现他们的价值。

叶:这个是针对一个专业的财经方面的管理。这种专业的人士的一个网站。价值中国网的口号是让知识创造财富。可是怎么实现呢?老师、老师,他们都有很多的知识。怎么样能把知识转化成财富在你的网站上?

林:价值中国网应该有一个很大的一个创新,我理解应该是全世界没有第二个这种模式。我们让所有我们的参与者和用户、发表文章发表内容的人,都变成我们网站的股东。如果网站盈利那么大家就可以盈利。大家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叶:我明白了。就是说如果我的文章,发表在价值中国网上,如果有别人需要用我的文章,我可以从中得到收益。是这个概念吗?

林:这是其中之一。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的媒体,或者其他的需求方,这个可以是一份收益。另一方面用户作为价值中国网内容的贡献者,那他也变成同时也是我们的股东,那么价值中国网的盈利跟每个股东是息息相关的。

叶:刚才他说他的价值中国网,是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这样的一个平台。那其实他身上有一个特别现实的例子。据说您在很早的时候,做营销行销的时候,就利用过 实现过 证明过 知识是可以创造财富的。

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因为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客串过一家电脑公司。其中有一个客户,需要买一批电脑。但是电脑公司你知道竞争很激烈。我们跟客户在沟通的时候,就问他说你买电脑的目的是什么?他说要用来做培训。后来我们在想,

我能不能给你一些增值的服务。我说培训的事我帮你包了。从教材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包括师资的这个人员师资我们都帮你来做,等于是我把一个电脑的销售业务变成一个培训业务,那么销售电脑只是一个附带的事情。

吕:可能卖的不是电脑了是吧?卖的是知识,电脑作为附带品了。

林:对。卖的是一个打包的服务。

吕:但其实目的是为了把电脑卖掉。这跟他以后的业务有关系。他是利用既有的平台,创造新的价值。就像后期是一样的。他是做生意。走的是巧,一个很巧的路径。

叶:在选择自己创业之前,做过多少行业。算得过来吗?

林:四五个吧。大学毕业当过老师,完了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然后在英特尔公司。其实很多人在刚刚毕业的时候,他不清楚他想干什么。很多人都以为说,说我要选定我的目标方向

而你选方向需要知识跟阅历的。大部分人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我建议刚毕业的学生,头一两年你不要太在意。你什么都可以做,完了你慢慢再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需要时间。

吕:他说的这一点倒是比较正确的。在大学刚刚毕业前两年,一般人确实不太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我是当公务员、我是自己做生意、或者我是做学术等等,大体上很多人在这个阶段

是按照社会的评价,来设定自己的路径,林总可能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

叶:教过书, 当过公务员。当初你公务员是做什么事情。

林:我当时在体改委。主要是帮助国有企业做改制。股份制改造完了上市,这方面的工作。

叶:你为什么去了体改委?因为我的判断根据你的年龄的话,教书应该是90年代初。

林:对。

叶:那个时候是不是大家觉得教师的地位不像现在那么高?所以你就人往高处走。然后咱们就去了体改委。政府公务员当时还是一个大家比较推崇的职业。

林: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后来大学毕业大概若干年,工作了若干年,我在厦门大学学了一个MBA。MBA经常在做的事情,不外乎就是投资银行、什么股票分析这一类的东西。体改委当时恰恰在做这一方面的东西。

叶:你是读MBA后去的体改委?

林:不是。这里面也有另外一个故事。当时他们在招人,就是暑期在招人。他们要求说需要你研究生毕业。当时我是研究生一年级,刚刚入学。我就问他说我能不能参加考试?他说没问题,你参加考试不是大问题。结果我考了第一名,就把我录取了。他说你没有毕业没有关系,反正你来锻炼吧。

叶:在体改委工工作的时间有多长?后来就去了英特尔。两年多吧 时间不是很长

林:对。两年多。

叶:应该说你对官员的这套业务,还不是很熟悉?

林:或者说我以为我熟悉了。这个说法应该比较准确。我以为我熟悉了,我认为我不喜欢。

吕:所以这就因应我刚才说那句话,很多年轻人并不一定是自己的爱好,他是根据社会价值的判断,来做这样的事。我读MBA,那么进了一个省政府部门工作,这很荣耀。两年以后也许这不是我所要的。

林:吕老师说得非常正确。

叶:但是体改委这段工作,总是有收获吧?

林:我相信体改委是中国比较早接触股份制改造跟股票市场的这么一个人群。这个对我现在在做的价值中国网在股票系统设置,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创新,股份制改革这方面的确在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等于是在实践上把它应用了。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这是十年以后的事情。

叶:让你回忆你当时最大的一个业绩,你会说什么?

林:我们做了很多公司上市,福建的企业。包括像天香花生油、福耀玻璃、福日彩电,大概有十几家吧。

吕:我现在理解林总,就觉得比较清晰了。有本科的计算机的背景,在厦门大学的MBA的经历,再加上在福建省体改委干过两年,这是英特尔招的最好的员工。这个履历和背景很适合英特尔。只要你到时候再能说两句英文,我想英特尔一定会招这样的人。

林:哈哈,对 我应该是英特尔第一个拥有MBA学位的中国员工。

叶:第一位?

林:第一位, 对!

 

叶:所以刚才老师说了,那么适合进英特尔的一个年轻人,这个背景英特尔很需要.

吕:对 这个背景需要。

叶:然后你也进去了,干了多久?

林:差不多6年时间。应该算长的了。IT行业通常三个月一个产品更新换代,所以6年相当长的了。哈哈

叶:在英特尔期间,你觉得达到你的人生的一个MATCH了吗?和你的理想是很匹配的吗?

林:英特尔给了我很多。就是主要在一些看问题视野上。

叶:你看东西一定需要看方向,为什么?

林:如果你在做一个很传统的行业。你可能不需要看方向,因为别人已经告诉你说,已经有人这么做是成功的,而如果你在做一个新兴的行业,你一定要学会看方向,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这不是虚拟的,这个就是你生存的根本,方向看错了就完蛋了。

叶:是不是你在英特尔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看方向?

林:对 可以这么理解。还有一个收获,英特尔告诉我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叶:我特别想了解这么有个性的人,而且这么自信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英特尔的?

林:我的离开纯粹是个人原因。我觉得在那里,我可能能学习的机会比较少了。因为整体来讲跨国企业很成熟,不可能在中国来制定企业策略这些东西,更多在贯彻美国的策略。尤其是在我那个年代。这里面有一点差别,英特尔公司在去年刚刚成立了中国公司,我相信他们现在有更大的对于策略的自主权和经营权。我们当时更多是需要由美国来定策略。很多时候

可能对中国环境不了解,会造成说,你会发现事情做起来,可能不是有那么能够让个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当时我的一个客户,清华同方邀请我去参加他们这个企业,所以就去了

。所以等于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工作转换。

叶:离开那一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离开)?

林:有一点觉得无助。因为你在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我完全可以说这句话,英特尔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了。而且它还不是说靠简单的销售额堆起来的,而是靠非常强悍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打造起来这么一个品牌。我会觉得很无助是说,我还能找到比它更好的企业吗?

 

叶:离开的时候感觉可能没有更好的企业了,所以你想自己创业?

林:对 那些工作之后。我觉得我应该可以适合开始创业了。那些阶段其实是你在打造企业跟职业经历的一个过程。

叶:我觉得我们整个谈话进行到现在。这个人有计算机本科的背景,又是MBA,然后又在很多的企业工作过,也该创业了。也应该是说进入互联网行业是水到渠成。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狂人,他的创业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VCR)

 

 我们只做一件事

什么一件事情呢

我看市场主流在做什么

然后我跟他做相反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主流的市场

它已经用大量的资金堆在那里

我们作为一个新公司

不可能去竞争

所以我一定说跟他做相反的东西

相反的市场一定是存在的

所有的网站在做匿名

我们在做实名

所有在做泛娱乐的东西

我们做专业化

VCR

 

叶: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样的一位狂人也会失败。之前都一路上非常顺利,都是别人等着他,

虚位以待的这种过程。但是有一个问题,刚才在里头有一句话说,当时个人资产在负数的情况下还选择去读三所世界名校,花费了12万美元、大约100多万的人民币。

林:对 这么说吧。人生是需要对自己做投资的,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投资、最大的投资,应该是对知识、个人知识的投资。我不是在讲一个虚的概念,任何人的人脉、关系、知识和经验,通通是用你的时间换来的。每一个人在一天一天地变老,所以他变得有经验。所以我当时可能一方面个人资产还是负数,所以有一部分学费是跟朋友借的。

吕:我比较有感触的对林总刚才说的创业这一段的话,因为我也指导过一个创业团队,也有一些体验。特别是刚才林总说这句话,我觉得比较有价值。“通过学习可以把无知带来的恐惧给去掉”。这个非常有价值的一句话。人生的财富,我们可以分为四大类:你的资产,动产不动产,你的知识,然后你的阅历,还有你的人脉关系。那么其中在这个里边呢,可能我们通过知识带来的财富,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效益是最高的。因为任何一个老总 创业者

每天很恐惧的。他恐惧在什么地方呢?

我这个商业模式不成功

我这个钱要花完了

我这个钱20是投还是不投

比如说我聘你这个人,能跟他合作还是不能合作?

我这个市场广告做出去了

广告做出去了有没有效果 等等

所有这些如果你用知识来判断,就不会恐惧。所以企业家,其实最难的在开始的阶段,就是恐惧。这个恐惧是对于市场的巨大的不确定性的一个反映。那么这个不确定性,用什么来消除。如果你有阅历 没有问题。但是一般人的阅历可能还达不到。如果有阅历 那么做熟

那就当然更好了。一般人创业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这个阅历。因此唯独弥补的就是你的知识

这种游历的知识。可以带来你对未来的一个自信心,这个自信心又可以传递给你的团队那么团队又可以有执行力,这样一来容易可以很大程度上把创业的成功增加很大。

 

林:我很认同老师的话。

   

叶:所以你获得三所世界名校联合举办的这个项目的学位以后,你就不恐惧了吗?

 

林:还在恐惧。老师 老师,他们经常也跟企业接触,我相信都很了解。很多的创业者,每天起来要说服自己一件事,我做的事情到底对不对?因为你在做企业的时候,你发现有一个悖论,如果你认为做对的事情,通常已经很困难了,你没有机会了,十个人当中已经有六七个人在做那件对的事情了,你没有机会了;那么你就剩下的只有几个人做的那个事情,肯定是没有人做过的,所以你不知道它对还是不对。所以我相信很多创业者,即使很成功的企业家,他每天也在恐惧。比如竞争对手会不会超过他?

 

叶:他都要再说服自己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你最初怎么说服自己要做这样的一个网站?

 

林:没有说服自己创业对不对。没有别的选择了。离开英特尔了,别的公司也去不了,在清华同方做一段时间也离开了。我相信我当时在IT这个行业已经做到头了。可以这么理解,我曾经在清华同方的时候还有一次上了央视的《对话》。我相信央视的《对话》是应该对功企业家的一个很大的一个肯定。我还能做什么呢?我上央视《对话》是因为清华同方不是因为我,我只是一个大公司的一个小螺丝钉而已。那是它的光环,不是我的。那我还能做什么呢?所以我去创业。所以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当中有一些必然性,也有一些偶然性,把你推到那个地方。

 

石:我倒感觉到林总这段对我最大的启发,他历经过一段波折,心智是成熟的。我觉得他克服恐惧的能力值得所有有志于创业的人应该引起注意。人格的成熟带给他一种面对绝望的勇气。这种勇气用一句诗歌来说,挺住意味着一切。所以最核心能导致创业成功,是他最初那个理想。我觉得人得守住这个理想。

 

叶:我们话题再回到价值中国网上来。我们经常会用一定的方式来衡量你是否成功?你知道目前在这一步走得怎么样?比如说哪怕是互联网那些企业他哪怕没有找到一个盈利模式,但是他如果能够让他的一些投资商一些风险投资、一些投行看到前景。我们也不断地给你融资进来,我们也觉得说他现在做的蛮成功的,但是我特别想知道您现在您觉得最吸引别人的是在那里?

 

林:三点。实名制 专业化 股权共享。我之前看过潘石屹的一本书的书名,大概叫《做少数派》。很多人理解说少派数就是小众。错!现在这个世界有60亿人,中国有13亿人,少数派20%,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少数派不是小众。我们只做一件事,什么一件事情呢?我看市场主流在做什么,然后我跟他做相反的。为什么呢?因为主流的市场,它已经用大量的资金堆在那里。我们作为一个新公司,不可能去竞争。所以我一定说跟他做相反的东西,相反的市场一定是存在的----所有的网站在做匿名,我们就做实名;所有网站在做泛娱乐的东西,我们就做专业化。

 

石:我作为网民,我向尊贵的林总提我的困惑。因为网络对网民的魅力来说,是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他一般是灌水吧、情绪场,本来有价值的东西不多了,是我们情绪的一种自然宣泄。实名可能破坏了网络的诞生的一个规则、我们自由表达的规则,你首先面对这样的敌人去说服,比如说说服我。

林:这个问题我很乐意回答。因为我可以把我们的理念融合在里面做些广告。(笑)我不想说人有不同人群,我更愿意说人的生活有不同的方面。什么意思呢?人有时候需要娱乐,有时候需要工作,有时候去旅游,有时候可能在家里休息。我们并不是想说满足某个人群,我们是希望满足人的某一部分需求,比如说他一定有工作的需求。他需要交流知识,人这个娱乐跟休闲,可能一星期是两天,但是他的工作时间是一星期五天,他这五天不可能一直上网

去看很多太休闲的东西,因为他要在工作。我们是希望满足人在这段时间、或者这个方面的一个需求。实名制能够保障专业性和质量。

石:多数网民的心态他是这样的,我平时工作就已经很辛苦了。我要想掌握知识,我还像林总那样能力强点,咱上一个三个大学合办的、咱也弄一EMBA;不行咱也去北大读个MBA,再不行去别的学校读个MBA。他是点对点的,教的更专业,好像网络这个通道,这个价值链很难形成。这是我的担心。如果这个担心能消除,可能我就会被你的价值中国网吸引。

 

林:OK 这么说吧。我觉得这是个时间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美国的专业的网站流量

是比休闲类的多得多的。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说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就是说你所面对的工作会越来越复杂。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前几天看到一个美国中学生做的片子,非常让我震惊。中学生!他做什么呢?他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两年。也就是说你念到大学四年的时候,你前面两年的知识已经要淘汰了。这么快的商业经济的发展的速度,你不需要学习吗?所以只能讲说,中国我们整个现在经济还是所以还叫发展中国家,它还在发展。我相信说人在专业上花的时间,会越来越多。这个是正常的,也是合乎逻辑的。

吕:其实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还有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其实也不乏林总这样的公司,依靠理念性起家。你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个我们需要的爆炸点呢?

林:我们那个股票共享的计划,推出来以后一年之内,我们用户人数翻了10倍。当然有一些商业模式,我想如果没有做我们不好公开,我估计大概在两三年左右。

吕:两三年左右,如果两三年左右能成功,那还是不错的。但是我就想帮林总出一个这样的主意。你不管三年也好或者成功也好,大家觉得你那个时候的股票才有价值,你能不能给你说的专业人士能不能有一个短期和长期利益相结合的这么一个机制比如说短期利益。比如阅读一次给一分钱,假设是这样的,比如这个文章,假如被阅读一千次,那么作者就假设可以收到一分钱可以收到十块钱。这样一个级别,这样一来可能就有很多人就愿意贡献了。为什么呢?我其实不是愿意挣那10块钱,而是要到你那儿证明,我的文章有价值。

林:吕老师刚才这个建议非常好。其实短期跟长期要结合。我们也在考虑说,我们在短期,在我们盈利的情况下,可以跟用户先分一点红。分一些红利,就是现金。

吕:你刚才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其实我不是在乎你那十块钱。说白了,我在乎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我的文章比如说,不首先发在新浪,或者不首先发在腾讯,我就要证明我的文章,在你那儿可以卖钱。这个对我来说,比你那10块钱更重要,问题是你需要给我提供一种机制。这就是看你的技术水平如何了,如果你有一个计数器,比如说假如你对我的网页,只要别人有读,假如就一分钱、或者其他的网站一转载,你可以跟其他的网站要点钱。

林:这个其实我们的确在做尝试。还是那个问题解决不了,还是个盗版的问题。就是说你有了计数器,但是内容还是会被盗版,到时还是收不成。

吕:我给你说一个,其实国外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网站。美国一个《花花公子》杂志

有很多非常漂亮的图片,他也知道别人盗版,他在花花公子的图片上,他是做过一些加密处理的,那么你只要你的网站,引用过花花公子图片,他可以追踪的,他知道哪个网站用他的

,他也可以不要钱,但是我知道你是用我的了。

林: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

 

叶:节目进行到现在,我们应该轻松一下。但是我有点担心,一直都没有时间去有自己业余爱好的林总,会在下一个环节给您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有请项晖带领大家进入闽商秀。

 

 

项:好的 欢迎来到闽商秀时间。前面几个环节讨论,我们对于林总有了一个自己的概念。但是很希望在这个环节,我们对林总有个不一样的想法。今天这个秀,应该怎么来展示林总?给您提供四种选择:

A是才艺秀

B推销秀

C问答秀

D招聘秀

四选一

 

林:选第一项吧。我在大概十几二十年前,学过一样乐器,在念初中的时候。是黑管,单簧管。当时我们是一个中学生的一个交响乐队。当时在我们那个年代,80年代初,可能全国也是很少见的。我们演奏非常复杂的交响乐,像贝多芬交响曲、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等等一些东西。

 

项:那您之后平时还有去玩黑管吗?

林:很少

项:这话真是也是我要的答案,您刚才说今天要秀的是黑管,但是你平时又很少去玩这个东西,那你今天到底会展示出哪一面?表现得到底好不好呢?我们来看一看林总在现场来秀一段黑管。  有请

 

 

林:好的

项:谢谢林总。刚刚私底下沟通的时候您说这个环节您最恐惧展示吹黑管这一段,那现在一颗悬着的心有没有放下来一些?

 

林:放下来了。因为这个毕竟我不太专业。我自己个人感受是还蛮舒服的。

 

项:那我们这个环节达到了我们要的目的,就是很轻松的一个环节,所以呢好轻松过后

还是回到正题上来,下一个环节交还给叶青林。

 

叶:谢谢 谢谢项晖。据说这个大学时候,还曾经组过乐队是吧。

 

林:对。不是大学的时候,大学毕业之后,毕业之后组过乐队。那个时候还是有一点业余时间,后来自己创业就没有了,时当老师的时候还有一些时间,关键还有一个又回到比较现实的问题,还得有点钱,乐器蛮贵的。

 

叶:刚才在节目当中,一直给我们带来很多理念的林总,最后在闽商闯四海的留言板上

会是一句什么样的理念,很期待

 

叶:来 林总写的是“知识就是价值,价值需要勇气”。我觉得他那两句话,基本上是自己对这一场谈话的一个最好的总结。我突然想起了有一个叫做汤姆彼得斯的一个管理学家,他有一句话说,“商业世界里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他建议每个公司,要设立一个首席破坏官。最好的营销方式,就是摧毁以后的重新开始。”我觉得用在你身上,也非常合适。作为这个博客的破坏者,正在创造一条创造财富的路,在自己脚下慢慢地延伸。我们也非常感谢

你来到我们的节目,跟我们分享您的理念。谢谢!

叶:来,一起把照片定格在闽商墙上。

 

叶:谢谢,谢谢林总的价值分享我们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我们一起来期待,下周同一时间到底会是谁把照片定格在闽商墙上?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