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管理

陈俊 转载自 百丈文化网 | 2008-08-27 11:55 | 收藏 | 投票
  各位专家,各位学友,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中医与管理这一重要的命题。

  我从事国家与企业层面的战略与决策管理研究,到现在为止,也有近40年的经历,我的父母在世时都是为社会和患者所公认的良医。在他们的熏陶之下,以及我的医学界的朋友的帮助之下,学习和从事中医事业也近四十年。我从一个理工科背景的文革期间的研究生,现在成为了能主持门诊,近两年我回到了人生最快乐的支点,当幼儿园的"园长",从事儿童国医启蒙教育。

  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海外很有造诣的工商管理学的教授就给我提出,写一本书。题为"从黄帝内经看现代管理"。如果我接受,可马上支付稿费,出版发行由他负责。可见中医与管理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个会提出来的,是世界上好多有识之士,他们已经早就预感到管理走到今天,它今后的出路,要走上管理的快车道,离开了对中医的研究是不行的。刚才主持会议的,咱们叫朋友吧,他所讲的各种观点,其实就是一句话,世上所有的一切相通,是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是一个同分异构的问题,同分在形而上,异构在形而下。而我们往往看到形而下,没有看它的形而上,世界万物的形而上,就一个字,世界万物都来自一个气,气的有序就变成了阴阳,气的有序就产生了万物。万物是异构,同分在气。所以讨论中医与管理的问题,我觉得核心问题在形而上的部分,不在形而下的部分,形而下的部分当然也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沟通的,但它的核心在形而上。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本人的学历和阅历都很浅薄,我只能按照举例的形式跟大家谈谈我对中医和管理关系的一点思考。如果大家听完了以后,说太不解渴了,那么我跟大家说,因为我是举例说明,不是全面论述。

  第一,中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是我对中医第一条的认识。因为中医是三道合一的学问,世界上任何一门学问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中医是做人之道,健康之道,成才之道融为一体的学问。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最核心的特点是讲"德术一体",我们历代的大医者至今能够几千年不损他们的光辉,是因为他们不仅在医术方面非常神奇,而且首先是因为他们在医德上面成为历史的楷模,而不仅是名人。楷模跟名人不是一个档次的。这是我想简单的说第一个问题,中医是三道合一,这也就是我从事儿童教育的首要依据,通过中医这一特定的载体,传授给儿童怎么做人,所以问好多孩子,你到这儿来学什么,孩子举手回答,学做人,做人不是靠我说教,是共同学习我们中医史上的这么多的大医家的做人行医故事。

  中医告诉我们,什么叫健康,什么叫得病,为什么有健康?为什么有病?这样如果我们熟悉了,就知道怎么来规范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学中医的目的之一是用中医的理念和规则来理性的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些中医大家成才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思想库和实践库,也是人类成才学的宝库。我们的孩子如果早早的接受这些东西,他们就知道什么是成才的偶像,怎样能成才,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种根、偶像、自律"是国医启蒙的初衷,引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研究,也同样如此。

  而正是这三道合一,也就是我们研究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企业要真正的走上快车道,就要解决企业家的做人问题,就要解决企业的健康问题,就要解决企业里所拥有的各种人才,走一个正确的道路。我们经常讲成才,什么叫成才?什么叫做人?什么叫健康?其实就两个字,就是活的要明白。我们有名人,也就是知名人士,我们有明白人,也就是跟天地同存,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明字是由"日"与"月"构成。内涵是自然,"道法自然",你能做到明,就是说,你能够合乎天理,而名人不一定是明白人,明白人要在历史上成为楷模,他必然是活在老百姓心中的,所以我们经常有句话叫做"名医是民医,百姓心中医;名医非民医,远离百姓医",远离百姓医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楷模,只有百姓心中医才是历史上的楷模。所以历代之医圣,皆为百姓医。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成才,无论做人,无论是我们的健康,关键在明白两个字上,明白人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名人,因为他不需要宣扬自己,不需要别人去炒作,但是它是一个明明白白、合乎天理生活的。这样一个人,在《黄帝内经》里面,提倡的是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是我的理解,这是第一块。

  那么什么叫活明白了呢?《黄帝内经》里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是健康?两个字"平常"。平常即健康,平常即正常,言下之意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平常的时候,你就远离了健康。我们很多的苦恼来自于不明白,来自于要想做不平常的人,所以给自己找烦恼。

  从现实看,我们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在处于创业的时候,都非常的谨慎,做人做事都很理智。因此企业在不长的时间内很有成效。原来我在国家做战略研究的时候,接触过不少的企业家,风风火火,不可一世,但是有些最后到哪里才能看见他们呢?最后在监狱里才能看见他,为什么这么一些名人,最后成了囚犯呢?核心问题就是他们做人没有做好,所以企业的核心是团队的做人问题,那么这个做人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法律的概念,不是法律上的守与违,而是我们内心讲的你跟天理的合拍的问题,是在"过犹不及"这一人生命题上"圣度"的把握上,"圣度"就是人的境界、层次的体现。对"圣度"的明白和把握,同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成败的关键。

  第二,我对中医的框架的认识。我认为粗略讲研究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黄帝内经》里说的"百岁未衰",这是个界,从佛学的角度说,我们要追求境界。我到企业,有的企业家跟我说,我们的企业要百年不倒,最后我跟他开了个玩笑,我说老总啊,你要活到150岁才行,为什么他要活到150岁?因为这个领导当他不在企业的时候,企业机关办公大楼晚上是一片暗,这个领导只要一在家里坐阵,晚上十一二点机关灯光通明。也就是说,他的企业没有做到自律,而完全取决于他的存在。所以我跟他开玩笑,你活到150岁,也许就能够百年不倒。

  那么实际上,中医讲的百岁未衰的问题,跟我们企业经常讲的老字号的问题,是一脉相通的,命题是一样的,我们企业管理的使命,也就是百岁未衰,不断的能够生出新的生长点。我们企业为什么要培育新的生长点,无非让自己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这个问题在我们中医里面,如果继续学下去,就会感受到早就回答了。比现代企业经济理论要超前几千年,不过是人们把中医思想局限于医学,而没有触类旁通。这是中医与管理相通的第一点。

  第二点,中医是一门什么样学问?是一门是医非医说。中医是个医学问题,又不只是纯医学问题。我们的健康很多出问题,是因为非医的因素出了问题,比如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们的劳作方式,比如我们的心态,这些问题是起决定作用的,最后带有偏差的时候,就离开了平常态进入非正常态,即病理态。中医学这一特点对管理的启示是,如企业管理学本身也是是管理又非管理的学问,是经济非经济之说,这一点是相通的。生命的自律与企业的自律对管理的定位是相通的。这是形而上的相通,在形而下层面上就不能简单的照搬,对号入座。

  例如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给我们最基本的启示是什么?是讲的生命的自律问题。所以养生养得好,就是因为他生命自律的程度高,所以生命自身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它本身是生命内部运行的机制、动力或谓生命的内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研究企业的内环境,而不是简单的去找企业中"木火土金水"的有形载体。中医是一门是医非医说,所以咱们搞企业管理的,即便原来没有学过中医的,也别胆怯。为什么?因为中医有一部分讲的是医学,有一部分讲的是学术思想的背景,这些背景我们搞管理的人,可能都有。所以曾经有一个老太太,她一辈子做思想政治工作,听我的课就问我,"你看我做一辈子思想政治工作,我能学懂中医吗?"我说,哎呀,你太能学懂了,因为你整天跟人打交道,中医里面讲的情志问题,你太了解各种人的情志变化了,你把你的经历从思维观,从方法论的角度,上升一步,你进入中医的思维轨道,比我们中医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要快得多,因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没有你这种实践的经验。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中医的基本问题,研究的对象是医非医说。

  第三点,中医也讲治疗,也讲调整,调是为了不治,所以我说治为不治宗,我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治。言下之意,如果说我们几十年看病看下来,在这个医院大夫看病,钱都花完了,病越看越多,我认为从整个思路来说,那么看病的思路就错了,原来三种病,最后看出了十种病,你说这个大夫对还是不对啊?我觉得就错了。如果十种病最后看成一种病了,那就对了,这就是中医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治为不治。

  我们管理的宗旨是什么?是努力逼近"无为而治"。达到自身按企业的使命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各司其职,制约互补协同有序。也就是说这个领导不在,这个企业照样转得很好,靠的是员工的心理趋向和素质、企业的体系和机制和相应的支持体系等,在实现企业使命上的最佳整合,这就是高水平管理的结果。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管理上应该研究的大问题。这是我认为的第三个相通点。

  第四点,时空是我们每一个学科所必须研究的坐标体系。任何一门科学之所以能够有自己的定位,前提是时空。时空不一样其研究的方法和结论都会不一样。例如,同一事物在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中的所能揭示的内外关系会有绝然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从研究者来说,维数决定着人们观测事物的视角和视野。中医在时空观上,与其他学课相比是独一无二的。中医生命观是从自然、社会和生命功能的角度来整体的研究个体生命的现象,个体的状态受制于天地人时空的变化,是对这种变化应答的一种特定现象。人是自然的人,只能是人随自然动;人是社会的人,人特别是伟人的行为在一个特定的岁月里常常能影响历史的进程,表现为人与社会互动的一面。但作为一般人往往是随动与社会;人自身的各个部分又表现为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互补协同,表现为互动的一面。所以,中医的时空观启迪人们,观察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时,第一,必须置身于天地人坐标系;第二,必须以"随动和互动"的观点来建立思维观和方法论。

  时空观的问题,同样是我们企业管理里边,第一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光研究国家的政治环境,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就可以。现在市场经济我们讲经济全球化,就要研究世界的经济变化、世界的政治变化,世界的各种生态的变化,然后才研究我们的产业、产业的变化,然后再研究中国在这个经济阶段,中国的政策导向是什么?最后才落实到你的企业管理的状况、挑战和对策。

  所以企业管理表面讲要首先确定企业的使命,而使命的定位,前提是时空的把握。是在什么时空里面研究企业使命的选择。学习国内外管理成功经验,首先是研究这些特定经验的时空背景和历史条件,跨国经营就更涉足时空问题,等等。

  第五点中医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四个字,中和圆通,也是我们讲的儒释道医,中医的灵魂,所以不懂得中和圆通,也就是不懂中医,你就没法理解中医。

  中和圆通说到点就是倡导中和思想,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为无我、和为平等仁爱、圆为融通圆满,如果以无我为圆心、以仁爱为半径其运行轨迹则为圆,圆的运动只有保持每点之间相通,才能周而复始的运行,生命才能与天地同存。中医之所以数千年经久不衰,而且越发显示她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性,不能不说其灵魂是天道的反映。

  管理要上道,首先是管理者要上道,思想、行为、体系等等全方位上道,而中医因为在魂上就体现天道,无疑对管理的发展从道上是一个很有借鉴的启示。

  第六点,中医的整个框架体系,就讲道理法术体,我们平常讲的理法与方药是在辨证论治的意义上出来的,我们讲整个中医的体系是个道理法术体的问题,那么企业管理同样有道理法术体的问题。

  第七点,非线性方论。也就是说,生命现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内外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讲是一个N元N次幂的方程组求解。在处理这样高难度的问题,中医以它特有的思维观和方法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简单化在纲上,模糊问题清晰化,清晰化在纲上,定性问题定量化,定量在纲上,所以中医作为一个健康问题,都有定量指标的,不是没有的,很少,很简单,抓住了,你就抓住了纲,抓住了纲,复杂问题就简单化了。例如我们讲这么多的复杂病,最后就告诉你不是阴阳就是五行,不是五行就是气血。特简单,这就是中医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管理的问题具有世界性的背景。对我们的思维观和方法论不能不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而中医几千年形成的思维观和方法论无疑是最佳的借鉴。

  最后一个问题,中医在具体的解决人体健康的问题时的"方术",就是四个字。即"心气食药"调,心调、气调、食调、药调,构成完整的方术体系。而且"道理法"始终是"方术"体系的魂魄,驾驭"方术"体系的个性化行为。在"方术"体系中,心调的地位是灵魂,气调是处于元帅的地位,食调的地位是基础,药调的地位是补充。如果把药调作为灵魂了,"方术"也就失去了中医理论的内涵。

  管理从战略到战术同样是一个体系,在当今社会进入"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降低风险,实现管理成效的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中医的"方术"体系所展示的构思、内在规律和技艺对于从事管理的人们,都值研究,吸取精华,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中开创管理的思想和实践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根据杨志勋在"2008中国化管理思想论坛年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
个人简介
又名:陈禹霄.入选“世界名人网”策划人,胜者集团事业合伙人,特约记者。首创“中医式咨询”、“宗教化营销”,尝试通过“中医式咨询”给策划正名。有志于通过“全息策划工作室和胜者集团”这两大平台,借助全息策划技术,顺应…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