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而优则学”不是学历而学习

刘纯银 原创 | 2009-10-28 09:38 | 收藏 | 投票

“仕而优则学”不是学历而学习

刘纯银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居然在官场,着实让人感到尴尬”。1026,在杭州召开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挥舞一张剪报大声说,凭借手中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很多甚至大学文凭都没有的官员在博士考试中“脱颖而出”。(1027钱江晚报》)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出自于《论语·子张》。意思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正如孔子所说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希望大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学习。

让孔子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许多党政官员表面上热衷于学习,实际上却是热衷于学历。这不,国内的博士大军中,政府官员占了过大的比重。如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透露,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不仅在重庆,国内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官员,凭借手中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在博士考试中“脱颖而出”,有的官员甚至连正式的大学毕业学历都没有,却能一帆风顺摘得“博士帽”。

直言不讳地说,这些所谓的“仕者”,之所以要刻意求学,其意是在攫取硕士、博士头衔,以作为下一步晋级提升的筹码。这种把“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的“优”定位在某些考试机构设置的“身份标签”上,而非定位于发展的需求、百姓的口碑上,当然会引起人们的质问:仕之学,何为优也?

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不正常现象,主要在于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学历这个条件常常被矫枉过正,走了极端。一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不能把低学历高能力的人挡在门外,于是放宽标准,一些不合格的干部便以此为挡箭牌而被提拔,使真实的学历起不到应有的淘汰把关作用。一说学历必须严格要求,就设定“硬杠杠”,谁也不能触及这条“红线”,结果一些权力文凭得以过关,一些低学历高能力的干部却因此出局。

笔者认为:要真正达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境界,当前关键一是要防止学历这个条件被走极端,做到既重学历又不唯学历;二是要鼓励干部在业余时间多读书自学,多在实践中学。要让更多的官员们明白:仕者,民之示范,人之师表,固然要有学问,更应有人品、官德,自然应该读书好学。但是,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当年毛泽东同志曾有深刻的教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社会实践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来……”正如有人评论所说,毕生只有中师文凭的毛泽东,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且“活到老、学到老”的周恩来,不是不懂得“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吧?而他们求学的目的,与时下某些“学而仕”或“仕而学”的人比较起来,就不难看出伟人与“凡仕”的天壤之别了。真心期待那些热衷于学历而非热衷于学习的官员们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别让“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居然在官场” 尴尬下去。

 


 
个人简介
安徽省岳西县人,有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两个职称。从2005年底开始涉足时评,先后在《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