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为创新建立框架

李道煜 原创 | 2009-11-22 06:1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金秋十月,有三位百岁老人(吕正操,最后一名逝世的开国上将;贝时璋,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奠基人)先后驾鹤西去,这几位老人经历了曲折的世事变迁仍取得了不朽的成绩,自然让人对人生心生感概——人的一生应当留下什么,钱老的问题:“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激发出自己需要为创新建立框架的强烈愿望。

现实又产生了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教育、住房、医疗现状不容人乐观,而中国这个制造大国如不能迅速走向创新大国,所有纠结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出路只有一条,通过超前创新,占领时代的制高点。超前创新就是要另辟蹊径,不纠缠于具体的创新,而是为创新建立框架。

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极限的任务,但想到理清创新的框架,能显著降低人们解决现实中具体问题的难度,就觉得这是一项必须要去完成的工作。由于企业已成为了社会的红细胞,因此,为创新建立框架,就立足于企业,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面向未来三个维度来理清。如果阅读完本文,对未来能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对你身边的问题能催化出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明晰企业运行框架

创新的源头就是挑战极限,一般的理解,挑战极限就是更高、更快、更强,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停留在执行层面来理解,钱老的问题就会无解,要解决钱老的问题,必须要明晰现代企业运行的正确框架,才能为建立创新框架立下基础。现代企业运行框架是分成三个层面的:事业层面、企业层面、执行层面。

在企业层面主要是三点:使命、团队、坚持。企业也是象人一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使命就是定位企业的追求,没有清晰使命的企业,就只是随机的在碰运气,是不可能成长为行业领袖的,很多企业做起来内部没有凝聚力,对未来心里没底,根源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清晰的使命(要么是现实中做到了而不自觉,要么是意识中就没有,就象一个混日子的人,要么只是有一个文字性的使命);团队不是简单的人员聚合,而是要经过不断的磨合才能真正形成,比如刘邦,取胜就是靠最后磨合出来的团队(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有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草,畅通道路,有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有韩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团队非常关键,特别是高管层的核心班子,难于想象史玉柱没有核心团队的支持能从负债2亿翻身成风云人物,有多少企业因为核心班子的离心离德,失去机遇,最终使企业分崩离析;企业最终的成功也是源于坚持,使命只是给定了有矿藏可以开采,如果是先行者,就需要经历“定位矿脉、勘探试采、量产竞赛”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最优方法,只有坚持才能找到,最终采出矿藏,并在强手如林中脱颖而出。

在执行层面的主要三点是:动力、工具、习惯。对个人而言这是成就事业的基本要素(详见《成就事业的基本要素),对企业同样适用。只是以前的大型企业主要由作业流程甚至流水线固化了习惯与工具,靠强压来维持动力(现代企业通过提供比平均高得多的薪水来维持,其副作用是压抑了真正创新、增大成本,并最终导致美国汽车业现象),未来是创新性企业才能生存,还仅仅依赖于物化流水线来承载习惯的企业必将会被市场边缘化,对现代企业而言,要落实动力、工具和习惯三要素,需要做好基本功:一是对人员从能力上分层:‘熟练到一致、能处理好差异、能筹划并组织’;二是对内要有凝聚力、对外要有互动力。企业练好了基本功,坚持才能到位,团队才能磨合出来,执行力才能达到最优。

在事业层面主要的三点是:方向和基础价值观、供方和物质条件、领袖和运行秩序每点都是阴阳互补的,是不可孤立而存在的)。方向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有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有的事前不知道,一旦发现就易于被广泛接受),因此,一般来说,除非特别的封闭和固执,在方向上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而基础价值观却是需要理清的,基础价值观是由三部分组成:“在此方向上社会价值观的子集、在此方向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此方向内特定的基本价值观”;供方和物质条件,这是基础,供方是明确而具体的,物质条件还包含很多隐含的东西,有些是遇到挫折时才会被意识到,如果脱离了这样的基础,没有物质支撑的超前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有时人们往往被理想追求感染,而忽略这一关键处;领袖和运行秩序,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方向上,最优的方案会被筛选出来,一般规律都是出现领袖及其体现的运行秩序,逐渐汇集形成较稳定的运行系统,就象宇宙中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在一个方向上,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个中心(一个中心意味着有一个太阳,其他聚合成行星、卫星等围绕太阳运转),这也是为何成熟的行业市场最终都是由不到二十个集团所切分,其他企业只是在边缘起到完善补充的作用。

企业作出战略规划,进行基础投资,最后生产出产品,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这样的串行流程,是适合于“备茶待客”的商业模式,而对于“逼入墙角、诱入绝地、随现随灭、川流不息”等商业模式(这五大商业模式的解释见《从〈亮剑〉的缺陷),就不是串行流程,而是并发的,实际上是事业、企业、执行三个层面九个关键点并发,且在运行中递次完善,而且企业不可能独立行动,与社会的互动性很强,难于划分清晰的边界,如果社会任由“逼入墙角”和“诱入绝地”商业模式泛滥,则腐败和竞次的社会风气就会花样百出,防不胜防。

看清阻碍大师级创新出现的根源

当市场为供方市场时,“备茶待客”的商业模式占社会主导地位,由于金融资本投入巨大,金融资本间的搏弈就会将“逼入墙角”和“诱入绝地”商业模式挤向边缘化,并与消费者达成平衡点(因为在“备茶待客”的商业模式下,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金融资本也必须要担起生产、流通、消费和分配的良性循环,而“诱入绝地”有时仅是在分配环节作文章,直致两极分化严重到生产无法进行,引爆社会危机),相比于自然经济,“备茶待客”商业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推动着工业经济的兴起,并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但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使得知识的破碎化,在工业经济以前,贵族的训练是讲究全面并探讨本质和永恒的,如孔子提出的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类似的欧洲贵族培育,为牛顿等大师的产生逐渐积累了环境和条件。

在供方市场环境,“备茶待客”商业模式引致的知识破碎化缺陷的危害尚不显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在市场进入需方环境之后,知识破碎化这个缺陷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了,以知识破碎化为前提培养的专家只是某个领域甚至是某个点的专家,在其他方面的常识甚至都不如普通人,有的特例简直就是白痴,这样在市场需方环境下(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尚能‘采菊东蓠下,悠悠见南山’,这些专家能不要岗位而生存吗?),就不足以阻止“逼入墙角”和“诱入绝地”商业模式的泛滥,从而不可避免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失控。

以现代医学为例:现代医学在专业化还原的策略下分工越来越细,致使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但是几乎所有复杂性疾病都受到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在“破碎化”的诊疗体系下会被丢失,使我们失去不少用简单方法进行治疗或早期干预的机会。

事实上,当一个人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一共要经过3个层次的转变: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的转变;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是行为上的变化。教育的产业化更多地是针对第一层次,而“备茶待客”商业模式推动的协作,使得大多数具体岗位由于定位于成为一个螺丝钉(虽然这些岗位的作训要求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化而来,是费了心力的,但有时环境变了,而标准操作仍会留存,如英军早已不用马拉炮了,而炮兵操典中还保留两个防止惊马的士兵编制,在一个有心的中尉探明真相后才废除),中等智力的人用一周至多三个月就可经培训上岗,岗位成熟后导致唯文凭为入口,有无内涵已不关键,才使文凭逐渐沦为敲门砖,而不需代表真实水平,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也导致了功利的学术氛围,对埋头研究的人缺乏耐心,却偏执崇拜论文,追求数量,全不见其间掺杂多少抄袭与垃圾,在如此情况下,还能潜心治学的人也算是圣人吧?这是知识“破碎化”后的副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是难于产生大师级创新的。

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教育本应承担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转变,第三层次的转变由培训完成,一步步“破碎化”的结果就会演化为仅为了拿一个盖图章有签字的证书,这在钱钟书写的《围城》中已有揭示,要破解这个困局,提升个人的素质,就必须让这个人不断修行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

找出基本的创新基因

人类发展到现在,知识成爆炸式增长,一个人要全部掌握人类的知识也是不可能的,我注六经,则穷其一生,只得其一,只有如《》所示学习,抱着六经注我的心态,才能有所为,很多的道理只能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去感悟和体会。我们顺着挑战极限的自下而上的主线顺一下,去找出基本的创新基因。

挑战极限的基础理解:就是更高、更快、更强,这是挑战极限的结果,因为直观且易检测,小时候我们就是从更高、更快、更强等某个具体指标来挑战极限的。进行这样的极限挑战,由于目标明确,最大的好处是只要能专注、有恒心,通常情况下,总是会达到满意的突破。现在,人们指责80后、90后的一些缺点,恰恰是因为,现在社会丰富后,人们的可选性差异太大,诱惑太多,又没有基础价值引导,使得他们难于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而对于经历从完全计划经济走向完全市场经济的人们,求学时代的环境与他们是完全不同的,那时生活的差距最多也就是吃咸菜与吃肉的区别,先天拥有易使人专注的条件。

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要想挑战更高、更快、更强,就得进入竞技场才行,一是只有在竞技场中的记录才算数;二是没有竞技场的环境,一段时期后,不要说挑战极限,能否保留住水平都难说(这就是美国为何要圈禁钱学森的原因),即使更勤奋,除特例外,水平都比有竞技场的人差了一大截。因此,真实的社会,挑战极限这股本应是驱动创新的力量,更多地被如何进入竞技场的潜规则所泄流。

中国成为制造大国后的最大困境:就是需要挑战极限的创新性竞技场岗位变得越来越稀少,普遍存在的运转式竞技场岗位,一方面降低了个人挑战极限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进入竞技场特有的非理性,再加上操作上的非公开、缺乏透明度,围绕如何进入竞技场这个环节滋生了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演变成了社会的恶性肿瘤——例如当前的腐败现象。

挑战极限就是找出规律,只有找到规律我们才能走出困境,在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完成从制造大国走向创新大国的转身。首先需要认识的就是大数定律。当数量足够大、时间足够长、约束条件越不明确,某个事件就会发生,而对于捕获的事件有这么三种类型:偶发事件、概率事件和必然事件。偶发事件是指一次发生,以后不会发生的事件;概率事件是指在确定规模和条件下,每件事看似随机的,但这样的事件出现的比率是确定的;必然事件是指,给出确定的条件输入,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分不清是偶发事件、概率事件还是必然事件,就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例如对梦有先兆的结论往往被用于达到解梦者的目的,搞清其发生的机理就不会被人利用了,据有关资料介绍,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有关1/5的时间在做梦。假如一个人一生活75年,那么,他就有15年在做梦。人们一生所做的梦,有一些会涉及到外在真实世界的人物(包括自己)及事件,总会有“预兆”现实的巧合,就说万分之一好了,但多数人总是津津乐道于一两次偶然的巧合,而轻易遗忘其他9999个失败的预言或感应,这种“选择性认知”,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梦有预兆的神话。

挑战极限就是希望得到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归纳起来,就是完成了不能用效率衡量的三件事:转变人的观念、看清事物的本质、提供能被大规模复制的母盘(例如编成软件被广泛应用,完成工艺文件能用于产业化,写出文章被广泛传播等)。此三件事,与灵感闪现相类,何时出现,无法预料,及时抓住,成不世之功,一闪而过,又得费时费力才有所得,甚至永不复来。因此,社会上工作内容是完成这三件事的人,其待遇不论什么时代都是最好的,而从事这样工作的人也是最辛苦的(皇帝转变人的观念是特例),历史上的典型是李贺,为了搜集素材,深入生活,李贺每天骑着头弱马,背着破包,边观察社会风情,山光水色,边构思,想到什么好的句子,马上记下来扔到背包里,除了喝醉酒或是吊唁的日子,从不中断,他母亲说,这个孩子简直要把自己的心呕出来,他写诗时目中无人,进入创作的状态,就像狂人一样,诗写得不好,便自己毁掉,他留下的诗篇几乎都是精品。

而降低效率有三招:一扰其心神,乱了方寸;二反相操作,成果归零;三影响步幅,齿轮打架或心生烦燥。这就是为何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可以忍受这三招,因其借助环境和外力可以走出不利局面,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人,一旦遇到这三招,就会忍受不了,特别是在专注而将要获得灵感时,遇到这三招简直就会发狂。

当今社会,特别是创新,要单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幸好,还可以借力。但是借力不容易,找谁借,人家凭什么要借给你,你又怎么去借……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就事论事,则会走入命运的怪圈,感到一切皆命运,个人无法掌握,但只要做好以下六点(最好再加上能理解企业运行框架和明了创新的常识),则通过借力,想要成功就是必然事件:

      明确梦想:即使是同一个团队,每个人梦想都会不一样,君子和而不同,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梦想,其他人就不知他具体需要什么,那借力什么的就会大打折扣。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保证成功,而要成长、成熟,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行,不要等达到某个程度后才行动,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是一首音乐。

      树立诚信品牌:这个都很明白,但要做到,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轻易承诺,孔子教育我们“轻诺而寡信”,这是长期经验的总结;二是能做到十分,只承诺八分,照十二分去努力;三是明确自己的特长,在专业范围内,做到千百次质量一致。树立诚信品牌,不要去管过去三十年的特例情况,因为那段历史是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也是从封闭走向完全流通的时代,那时具备只需大胆就能成功、如果机敏就能守成的环境(况且看到的都是大数定律筛选下来的、聚光灯下的成功者),而今后却是信息时代,会重新回归到以前乡里乡邻的透明情况,如果不注重在某个产业的诚信品牌,就会失去进入这个产业高端的机会。

      修炼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关注对方的感受,是需要经历和经验积累的,在此有一系统的检查方法,就是从“着眼点、关注点、视角、信息积累、思维方式”五个方面去寻找差异,其中信息积累主要是掌握资源差异造成的,思维方式是长期训练的结果,现场只能求同存异,“着眼点、关注点、视角”这三个点,是可以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修炼好同理心,则朋友会越来越多,敌人会越来越少。

      溶入团队:没有一个核心的团队,单纯依靠个人,即使对外互动力很强,也是非常脆弱的。一个有竞争力的核心团队一定会同时符合三个条件:“围绕目标的、有风险的先期投入,一定会有人主动投入,而不是商量来商量去后还是没有实质的投入;共同行动中,出现模糊的利益分配边界,一定会有人不动声色承担吃亏的一方,而不是声明来声明去,最后纠缠不清;团队具有共同的目标、明晰的价值观,并通过实战磨合形成自然的角色分配”。一个人要溶入一个团队,即使做不到主动为团队达成三个条件作贡献,最低也要做到避免降低效率三招的行为,并为其他完成创新成果的人做好服务工作。

      做精岗位:以上五点,虽是借力的灵魂,然而更多的人是从某个具体岗位上开始的,只有将所承担岗位工作做精了,才能处于更好的处境。对于一个新岗位,不要一上来就想着改进过程和要点,而是记下疑问,学习要点,加强练习,明确出岗位的边界:什么事情是自己必须要处理好的;什么事情是需要立即报告给某个人的;两可的事情有哪些,其中那些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机先行处理。先从细节入手,能独立顶岗后,再结合全局和自身优势,进行过程和要点的改进,保持虚心交流、不断总结,精益求精,你明确的岗位边界与全局形成最佳配合,这样就能将岗位做精。

如何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站在事业层面,把握方向是非常关键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是取决于事业能否成长的根,也是面向未来的创新必须要清楚的。

人们基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总是希望生活环境能符合自己需求愿望,如吃的好、住的好、穿的好、安全、健康、长寿、游乐等等,这种需求愿望就是物质生活的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和实现物质生活的过程导致出了经济构件。

人们的需要只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真知即关于事物性质和规律的真相的知识,也就是真理知识或科学知识。是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直接推动着经济构件的进步,如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发展就是瓦特发现水蒸汽的真相知识从而发明了蒸汽机推动的;是人们的社会科学知识直接推动着政治构件的进步,如政治构件的从特权、独裁、专制、人治朝着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就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英国思想家洛克等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找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社会真知推动的。

实践中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用牛顿力学理论计算,也可用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计算,理论上应用牛顿理论会有更大误差,但在日常应用中,从来不会去考虑此一误差,事实上,力学应用更多的是依赖经验及经验数据,理论计算大多是用以校正关键点,如果在实际力学应用中一切应用理论计算,反而误差会更大,因为要满足理论计算隐含的严苛条件,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能满足,另外,成本也太高了。事实上,理论计算锻炼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在社会进程中,推动文明的发展,不是宏篇巨著,往往是某些事件的出现,使人类跨过了自然节点,宏篇巨著的理论是跨过自然节点后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以及对过去的证实。

四大发明的出现推动了人类进入新的纪元,看似小巧的指南针却推动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世界航海史的新纪元。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抓住了条码技术的应用,最终成就了企业五百强之首——沃尔玛。而这些使人类跨过自然节点的发现和发明,明示之前,会视而不见,明示之后,人们又都会认为理应如此,在今天看来,使用空格将单词分开是个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想到的办法,很难想象,直到公元8世纪人们才想出这个办法。

譬如几何求证,图形存在,找出需论证的结论不知费多少心力(找出目标也是缘于机遇),有极难论证之题,无从下手,成当时难解,一旦辅助线作正确(画线简单,知道如何画线极难),则初通几何之人也能证得结论,就成为人类的常识。

社会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欧氏几何的出现,培育了欧洲的学理思维,得益于文艺复兴(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科技成果,墨子能造出飞鸟,其几何修为应该不会低,可惜独尊儒术后被湮没了),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而非欧氏几何的出现并没有否定欧氏几何,而是又将人类带入新的高度,相对论就是建立在非欧氏几何中的黎曼几何基础上的。

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一定要有学理思维,学会推导,要有动态的思维,这恰是中国二千年未有突破性发展,处于长期超稳定状态的不足。其实这样的创新思维也并不是很神秘,就象出租车司机的变迁,其社会地位和收入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近十年是一个阶段一个样,但他们干的活都是一样的,动态思维就是能提前看到社会环境的变迁,推导出这个职业的变化,而不是等到成普遍事实,再做事后诸葛亮,这是中国人最需要突破的地方——改进思维方式。

我能如此敏感,来源于亲身感受,也是自身的奇遇触发的,先天对未来有第六感,又能坚持住不断聚焦于如何经营好企业,每一次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都尽量做到了最好(在计算机方面,系统学习了CMMUMLXML理论,曾用不到一年开发出了面向对象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开发出市场化的便携式数码应用产品,到现在仍处于先进水平),经得多了,自然就悟出一些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分享出来,可能有利于别人找准方向,少碰壁、少走弯路。

21世纪的头十年即将过去了,新的世纪会有两个新特点:一是出现先有标示未来的理论指导后有企业的成功(而不是象20世纪先找弹孔再画靶心),二是重回贵族时代(回顾历史,影响人类的核心思想成熟于贵族时代,工业化使命完成后,构建了全新的时、空、沟通环境,必然进入更高层次的贵族时代)。这是因为新的发明——互联网技术出现了。

互联网技术出现后,人们交流时受时、空的约束更少了,这是看得见的一面,看不见的一面在于对信息和知识的组织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一直以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之所以呈现出树形结构,只是因为这种认识一直受到实体世界的桎梏。既然现在信息的数字化正在促使我们以亚里士多德连做梦都想象不到的方式超越实体世界,那么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应该改变了。

对于创造性工作而言,你想要一个全方位分类体系,希望它能够动态地随时根据你当时的需要来构建可浏览的、多层次的树形结构。IBM商业咨询服务公司的咨询师数据库正是这样运行的。

全方位分类将树形浏览的用户界面友好性同计算机数字化的处理能力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计算机,这种分类体系的实现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全方位系统的现实是多维的,有很多种解剖它的方式,而我们到底将如何解剖它,是由我们解剖它的原因决定的(就可以做到完全由需求决定,而不是技术和认识决定)。

在物理世界组织信息方式的物理限制不但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还让那些控制信息组织方式的人比创造信息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比如:编辑比记者权力更大,传媒辛迪加比编辑权力更大。秩序掩盖的信息通常比它所揭示的要多,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

我们正在飞速拆解和丰富我们的世界,打破事物传统的组织结构,并且赋予个体快速随机搜索和整合它们的能力。这已经超越了组织整理信息以方便二次查找的层次,完全可以改变一个行业的运作方式。

我们的世界总是充斥着丰富的个人观点,运用类似维基百科的互联网技术,这些观点开始了彼此之间的交谈,我们不但能够倾听,还能够参与,最终会使某个观点趋于中立。在2500年间,人们被告知,求知是我们这个物种的宿命和使命,现在,我们可以亲自发现,原来知识并不在我们的头脑中——它存在于你我之间。它发端于公共和社会思想,也一直存在于其中,因为,社会认知,就象产生它的全球对话一样,永远没有止境。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已经为新的商业模式占企业主流准备好了条件。

建立基本价值常识

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理清了创新的框架,有了这些认识,可能会对解决现实问题有帮助,面向未来,了解了如何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而为创新建立框架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立即行动,建立起人人可以终生修行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创新才会成为生活的常态。要达此目的,我们还需要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有三个方面是人们可以无限探索下去的:一是浩瀚的宇宙;二是跨越夸克的微观世界;三就是生命本身。

我注六经,则语录式的亮点,前人已经总结过,只需结合实践,应用于实际即可,例如:“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心”,“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这其中每句话足可用一生领悟,但是,这样一个点一个点的孤立思考,是难于建立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为专业化分工的结果,许多人一辈子就是在重复一些简单的工作,充分体验修行的实践机会是有限的,即使是去旅游,大多也是在导游的带领下,只是完成了“到此一游,立此存照”的流程,了解世界的视角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文艺和影视作品,而经过别人加工,是难于避免笔补造化、代为传神的(按照章太炎的话来说,当话语权在偏执的儒生这边,他们有积非成是的能力。当东北某医院的药费清单上记录着,病人已经进入太平间还在输液和使用白蛋白时,当北大的医学教授在医院发生因医治小病致死的事故后,北大医院都能将病历修改一百多处,这已经不是积非成是的水平了,已经是指鹿为马的肆无忌惮了),然后经过三人成虎的强化,对事件、对历史的认识实际上只是符合强势利益集团的需要而已。如果你已有关于民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建议你搜集黎元洪的一生事迹(黎元洪,任清朝协统,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后出任民国大总统),看完之后,试试你的基本认识变化了没有。

积极上进,勇于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想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特点。使得现在许多人喜欢谈论“民主、自由、人权”,其实只要认真思考,对照中外的事例就会发现:只有实现了民生、民识、民权,追求民主、自由、人权才有可能,否则空中楼阁地去追求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只能沦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个想要社会好的人都应该从自己开始,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我们现代的每个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要想生活质量高,除了碰运气外,就得学会创业与经营,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建立起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通过抓住核心、靶心和中心就可进入创业与经营的极致境界(详见《创业与经营的极致境界),每个人开始新事业,第一步要做的是选择(很多人往往省略这一步,直接投入实践,不选择就实践,即使十年,还是碰不准中心),与选择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心,其深切细微之处不可不察。

任何的创业与经营都是居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选对航船是创业与经营者在起步之时一定要搞定的中心,选择的角度就两个:系统与产品。系统是指在此环节,你选择的系统能否把握住未来的趋势?能否有最佳的理论指导未来?能否支持在此环节形成最佳的团队?否则弱势的系统终将在竞争中被兼并吸收掉;产品是指此环节的上个环节能否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样优质的后续产品能否持续提供?这就象在斜坡上滚雪球,最终雪球的大小意味着成功的大小,选择好斜坡即指选择了未来的一个趋势(斜坡不足够长,在现实中就会出现510年就必须要换跑道的情况),系统好比是根据你的目标和个性正确指导你如何起雪球,而产品就好比是要有足够的雪来支持你的目标。

对于进入实践中的筹划,简而言之。事情的解决,进而要获得竞争的优势,无非是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切分成适当的大小,更好地进行分工协作;二是设计出阶梯,一个里程碑一个里程碑地前进;三是占领关键的制高点,不被对手压制,在应对事物变化或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从而更容易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创新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而是使命对我们的内在要求。只要经常做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会不断得到“突破”;只要将“突破”坚持不懈,敢于尝试,你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对于经营企业而言,诚信就为根本,任何创新不能丢了这个根本。《乔家大院》中晋商无论怎样你争我夺,最后都止于诚信这道“底线”,不是乔家、邱家有多高尚,实在是不讲诚信的成本实实在在,且代价不菲。所谓的“在商言商”,一是不要涉足“黑道”,二是不要介入政治。因为社会是有分工的,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规则。如果要跟人玩命,那就进了“黑道”;如果要玩政治,那就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政治集团利益最大化。所以,不论是借助政治力量还是借助“黑道”来处理商业上的竞争,向来都是被商界不耻的行为。

现在中国,一切以金钱挂帅,窒息了社会中通过长期历史演化而繁衍出来的种种诚信维护机制。由此而来,中国社会中不讲诚信的代价一跌再跌,日积月累,自然是“底线”失守,诚信崩盘。

物极必反,现在是随互联网时代而重构诚信维护机制的时期,不要看到过去偶发的成功者,而去模仿,那只能是别人栽刺,你去挨扎,讲诚信这是最基本的价值常识。况且,中国社会人群的心理还是以德为重,而美国社会人群的心理却是以利为重,以次贷危机为契机,今后,中国社会人群将走“德+利”双重为最好,而美国社会人群会走向“利+德”双重,未来社会世界将在和谐发展中走向大同。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个天是天地自然的法则,生命的活动配合宇宙的法则规律,就是顺天者昌;违反了,那自找麻烦,自找短命,就是逆天者亡。工业经济的兴起,推动了技术飞跃进步,但如果脱离了人们追求的本质:“人的健美身体、愉快的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优美而可持续的自然环境”,则挑战极限力量越大,受规律惩罚越大(古今中外的历史可找到许多的例证)。

历史也已经证明,没有民识为基础,人们追求的本质:人的健美身体、愉快的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优美而可持续的自然环境。这个追求由破碎化的行业分工或者是由政府大包来承担,是受技术制约时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任何人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空闲时间,针对个人健康和人力增值作出贡献成为可能,要做的也仅是应用“六六七七”原则(在对机会有了一定把握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了),在这两个方面看准前景,作好规划,在现实中就可立即启程,随着个人健康和人力增值能得以完善解决,则实现人们追求的本质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请问,对于应用空闲时间为个人健康和人力增值作贡献,还有什么技术和观念上的障碍?让我们一起来挑战极限吧!

个人健康和人力增值这是两个能统揽全局、可以无限探索,又是任何人随时可以参与的两大人类需求,抓住这两个方向,建立起人人可以终生修行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是最现实而有远见的。

个人面临的社会难题

在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怎样才能拥有持久的成功、自信和快乐?

人们生活的圈子有着太多的隔膜,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世界,可是却又如一个个的泡沫,表面显得光鲜亮丽,组成好看的一团,其实内部却是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谁挤压谁,谁梦破成空,只有自己知道,于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空间,他们不得不相互提防中又相互借力。那么他们脸上的笑容只有“职业性”,为什么婴儿的笑容能够感动那么多人,因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笑容,不带有功利和私心,只是笑,而我们呢?

如果你没有其他兴趣,心中只有工作,所有的时间都只被工作占满,你会变得很敏感,患得患失。一旦工作出现波折,你的内心没有空间来适应这个变化,你会难以承受。你的情绪会随着工作的变化而波动,你的生活容易被工作所左右,从而缺失自己对人生的主动权(浙大32岁的海归博士跳楼应该让人人警醒到这个危害)。而对于兴趣广泛的人来讲,生活是充实的、精彩的。人天生就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享受。

有一种平衡和我们每个人都关系密切,就是做好生活中每一个重要的角色,艺术地处理好角色之间的平衡。我们在生活中都同时承担着多个角色。比如我的角色就是很多:父母的儿子,太太的丈夫,女儿的父亲,社会的公民,公司的一员。角色代表着责任和人际关系,每一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都是不能推卸的。

正因为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做不好,就会影响到其他的角色。我们的很多痛苦都来自于成功地履行了某个角色而忽略了另一个可能更重要的角色,比如在企业里你是成功的领导者,而在家里却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或丈夫,没有照顾好家里,就无法集中精力处理工作,这最终都会影响你在工作上的表现和发挥。

成功的人生,无法接受仅仅一个角色成功而其他角色失败的结果。

于人、于社会,我们都需要营造出让每个人平衡各个角色冲突的环境,也才能为创新提供最大的可能条件。

应对个人难题的一般方法

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养生护健康,工作图生存,闲暇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漫长人生路,其实就是一条追寻机会的路。有的人在这条路上节节高奏凯歌,有的人在这条路上每每黯然神伤,成功与失败的分歧点,在于是否找出了机会并抓牢在手中。

生活中,人们做事情的时候,都希望“十拿九稳”,但是真正做起事来,“十拿九稳”的机会很少,往往因此而错失良机。有的人一生都在努力寻找成功的良机,寻找改变自己现状的机会,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不厌其烦地分析比较,找很多人分享经验。当别人问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做时,他们总是说“现在还没到时候”。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这些人还在原地踏步,除了年龄增长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正确的做法是:在对机会有了一定把握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了。

道家以“柔弱谦下”作为处世之道,要求“为而弗争”,不与人争有、争多,而是先帮助别人、给予别人,其结果却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人活着总是希望为自己争取利益,这是没错的。然而非常奇妙的是,这个利益不会自己走来。它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当你给别人带来好处的时候,你自己才能得到‘利’。

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多人首先映出的是象他那样做好人好事,几乎是忽略了雷锋作为一个汽车兵,本职工作也做得非常优秀,向雷锋同志学习应该是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前提,将可利用的空闲时间用于社会公共事业,而如果我们将这个公共事业聚焦于养生,则我们在为社会做好事的同时,增加了一个修行途径,自己身体也受益,而且经济上还有回报,这是非常非常好的模式,我们关注的应是社会结果,而不要停留在有经济回报就不是做好人好事的旧观念里(孔子都批评子贡赎回奴仆而不到政府领取赎金的行为)。

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与社会息息相关。如果所做的事情能够给他人带来好处,有利于社会,这些事情就充满了意义。当你明白做这些小事的意义后,你就会有激情、有动力、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你继续做更多有意义的小事,而这些事情最终会让你一生都有成就。

一个人,只有当其弄清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后,才能执着地去追求,不断地去拼搏,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一个企业,也只有当其弄清了自己的使命和远景,明确了目标,做出有利于发展的战略规划后,才能健康发展,永续经营;一个行业,承载的是社会的一个需求,只有真正搞清了行业定位以及终及目标后,才会引导企业越走越正确,成为真正为大众接受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健康有关的行业,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的,我们都应该尽量去参与,才能在自己受益的同时,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环境,造福社会。

人类健康的现状和环境

21世纪,医学正经历重大变革。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指出: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但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和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检讨。为此,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了一个有关医学目的的国际研究,研究小组4年后,即199611月提出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501976年,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上涨302.6%以不变价美元计,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但平均寿命却无明显提高。19801990年,美国的医疗费用从占GDP1.2%上升至11.5%,增长了10倍。针对这一危机,克林顿政府曾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医保改革、健康管理等,但这样的改革并未收到预期效果。1992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翻了一番,2006年美国医疗费用已占GDP16.8%。按这一趋势,有预测认为,2028年美国的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

世界卫生组织分析认为,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医疗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目的出了问题,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情况尤其如此”。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和公正的医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在竞争,社会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大自然在报复,现代文明使人们面临着福音和灾难相悖的局面。使当前人类面临着双重危机,即人类生存外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人体内环境的损害(人体生态平衡的损害)。从而导致了人体素质的下降,使以往的、现有的、新生的种种疾病频频发生和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理事会主席中岛宏博士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种“无知”,其中包括医护人员。有人统计,对抗疗法的死亡病例中,有40%死于误诊,60%死于无知。而WHO公布的数据是“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并非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向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这已经告诉我们个人的健康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         

由于全球的“农业政策”实质上已变成“政经”力量的玩偶,掌控权早已不在农民手上,当然所关注的更不是“营养”议题!由于最上游的食物原料即已产生“质”的变化,到底谁来为我们的饮食把关确实值得深思!此外,由于“食品”已摇身变成一种极具商业价值的产业,一种顺应潮流的制造业,故无论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或包装上,讲究的必定是能防腐变质及足够的保存期限,于是防腐剂、稳定剂、填充添加物成为标准配备,同样为了吸引顾客口味,色素、味素、糖精也变成必备成分。但这些化学物质除了使食物的营养价值不断下降外,更增加人体肝脏解毒的负荷。而且,由于现代快速的生活形态当道,使得速食、快餐的餐饮方式应运而生,并成为许多新人类的常态饮食,他们但求吃饱,根本不会考虑或注意营养与否,再加上各类冷冻、微波食品急速席卷饮食市场,使每天依赖这些“机械式”食物的人,处于“欠缺营养”的慢性自杀而不自知!

其实人的生命就象慢慢燃烧的“炉火”,食物就是维持温火的柴薪,“好”的食物可以助燃,“坏”的食物则会减弱燃烧,而“错”的食物更会把火熄灭!为了让生命之火延续,通常我们每天要依赖约50种必需物质,包括20-21种矿物质、13种维生素、8-11种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水、空气、阳光及热量来源(糖类)等。因此只是“吃饱”并不见得符合这个原则,当前食物的来源及饮食方式,早就和健康原则背道而驰。

如果去问主流医生有关营养品的意见时,得到的却是标准答案。好一点的大概是:不要浪费金钱,三餐正常,多吃蔬菜、水果,营养一点就够了。不客气的就会用轻视的眼光、高傲的态度,权威地说:“不要乱听,……”!这是由于主流医生在接受医学教育过程中,只有药理学而无营养学的学习与训练,对使用药物自然是深切了解,驾轻就熟,但对营养、调理却几近一窍不通,因此除非能开放思维,不断进修与训练,并且客观地接受其他领域的知识,否则勉强取得的营养观念实在与一般民众无异,碰到病患者提出有关营养问题时,几乎就自动转介“营养师”的标准营养处方。难怪前美国Tufts大学校长(塔夫斯大学,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居前25名,有十多个学院,设有数十个学科专业,所有学科中医科、牙科、法律、外交、职业治疗学等最为著名),也是营养学专家的JeanMayer教授曾说:“……看起来,一般医生的营养知识比普通的秘书多一点,不过当秘书出现体重问题时,就可能懂得比医生多了……”,真是“一语中的”!

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辩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体更新细胞最长周期是120天,因此,无论是调理还是补充营养,都应当持续这个周期,才能使身体得到起码的全面恢复;而养生的另一个重点是在刷牙、洗头、洗澡、洗餐具、洗衣时选用绿色的产品,并养成适当护理皮肤的习惯(这是从日常接触上保护身体不受污染,并且现在的市场环境,使用绿色产品决不会多花线)。

养生贯穿生命的全过程,越早越好;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而非对疾病的治疗;生命就是形、神完美的有机结合,养神、安神始终是养生第一要务,现代养生产品犹如古时山中草药,仍需运化来满足养形的需要(中华五千年的养生文化,调理+营养的养生理念,能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经验),应该充分受益于养生金牌产品,达到形、神完美的有机结合。

解决健康问题的正确框架

世界卫生组织分析认为,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医疗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目的出了问题,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医学体系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由其本身调整医学目的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我们就可以从自身开始做起。

从创新的角度,由于知识“破碎化”的副作用,使得人们缺乏锻炼思维方式的实践机会,而对生命的研究将是无限的,我们抓住生命的两端: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则可以建立起全局的观念,又不缺修行的实践机会。

追求生命的质量就是让用户充分受益于养生金牌产品,达到形、神完美的有机结合。尊重生命的价值,就是让人力价值得到自由实现,其结果就是以公平的方式解决了民生问题。现有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精神,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无论如何枝繁叶茂,都来源于最基础的根部。任何一个被主流社会接受的行业最终会做到三点:一是让顾客用上金牌产品(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比,还能被顾客接受的产品),二是做到顾客利益最大化(在保证员工更满意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顾客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回归行业的本质(行为和规范符合此行业发展规律)。

追求生命的质量,最佳的解决之道就是直销行业(直销是先进的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不一样的就两点:一是分配方案是否长期刚性,二是要取得被动收入是否必须借助金融资本;直销行业乱象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有些公司借此营销方式推销质优价超高的产品,二是因为有些经销商借此营销方式让顾客超限消费),回归行业本质,只需基于思利及人的先进文化,坚守造福社会、共享成果,运用现代经营理论,由专才提供服务(员工的服务必须要取得社会同等收入),引导大家应用空闲时间(在直销行业老板、员工、顾客是没有清晰的界线的,任何人为切分均会引入负作用),追求绿色持家,让用户充分受益于养生金牌产品,达到形、神完美的有机结合。

尊重生命的价值,只有绩效助力行业成规模后,才能真正实现(绩效助力行业的企业与传统行业产品流转型企业有三点本质不同:一是员工与产品合二为一;二是对员工的管理百分之百是行家在做;三是员工天然就是流动的),回归行业本质,就是个人获取人力增值的绝大部分,绩效助力行业内的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供人力兑现和增值的服务而受益,靠规模赢利,从而保障了个人的时间自由。

本质上的产业链模式是“原材料、半成品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运化、消费”这样的5+1模式,5是围绕“消费”这个1而展开的。对于直销行业与绩效助力行业,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均在运化环节,服务对象不是特定的有数的个体,而是普遍的成规模的群体,员工的进出都是可以做到最大的自由,从体制上决定了必须用品牌和信誉才能做大市场,不同点是前者依赖于具体的特定产品,由经销商承担运化环节(其经销商的特色见《经销商的支点),属于“随现随灭”商业模式,后者是企业承担运化环节,其员工和产品是一体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需要做好“品牌、担保和对员工的服务(其中保障员工的生命质量是最重要的服务)”三项工作,属于“川流不息”商业模式。

我能看清直销和绩效助力两个相辅相成的行业,主要是缘于丰富的经历和执着的追求。我的大体情况:硕士学位,高工,美国电工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CSDP认证软件专家(07年,全球6百多人,国内16),拥有三个不同专业的学位,在企业工作16年(期间在政府挂职过一年),任职过除销售和财务外企业的各主管岗位,荣获多次表彰,三年度集团先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过研发和质量部门经理,开发成功带自主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手持式计算机产品,06年创办公司经营人力银行(属于绩效助力行业的具体业务,使命是:阐述经营根本之道,构建人力增值平台,发挥个体最佳潜能)。以我的经历,如果锁定“与某著名企业家工作”为目标,稍为专注,是非常有可能与张瑞敏、周厚健、柳传志、任正非、李东生等著名企业家一起工作的,而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定位于探索普适的企业经营之道,由于务虚和超脱,才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有此积累,创业后经过两年多一线市场的实践(期间又根据市场及实践的需要,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医、销售、经营等基础知识),又有互联网的支持,就逐渐理清了这两个行业。

按我的先天素质,应该是成为实验室科学家,经过生活的不断磨砺,成长为社会企业家,并形成了清晰的行动目标。回顾经历,我是非常幸运的,锥子总是能装在囊中,一年左右就能冒出来,我之前是超前的思想、一流的执行力、末流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这末流的不足经过96年的申请调工作,98年的转型,以99年在当时九大强势媒体发表文章为标志,反而逐渐成为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人不要自己给自己设限,经过多次锻炼和实践,没有掌握不了的技能。

从我的成长来看,也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只是别人,先追求安身,然后求安心,而我受特殊的大环境影响,是先追求安心,然后求安身,一直怀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在刚参加工作时,我的信条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参加工作后,补习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定位考硕博连读的企业管理研究生,又抱有“过客不能去扰乱众人的生活”、“雁过留名,人过留声”的心态,面对利益,总是问“其他人努力也能得到吗?”。每一步成长,都是在挑战极限下,作出创新后的结果,同时,由于追求的务虚和超脱,也为自己留下了较好的人文环境。

世界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21世纪重回贵族时代,除了做到基本的三点:一是让顾客用上金牌产品(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比,还能被顾客接受的产品),二是做到顾客利益最大化(在保证员工更满意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顾客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回归行业的本质(行为和规范符合此行业发展规律)。还需要:尊重生命,珍惜劳动,爱护共物(公物感觉上还有公家存在,有利就当作是自家的公家,无利就只是公家的东西,不若共物,直接提示其中有你的一份子);奋斗成为财富、时间、精神自由的贵族;最终修行为: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爱真理,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

解决健康问题的里程碑是:

直销行业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三大标准:“1)顾客使用金牌养生产品(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比,还能被顾客接受的产品);2)顾客利益最大化(在保证员工更满意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顾客共享发展成果,自动享受到不仅是优惠顾客的利益);3)回归行业本质(以养生爱好为基础,大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淘选专才,以保障对发现的养生需求随现随灭)”,对行业洗牌,迫使生产企业的产品向养生金牌产品看齐,迫使经销商做到让顾客利益最大化,从而养生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兴趣爱好之一;第二阶段,养生群体形成稳定的结构,淘选出的专才犹如古代中国十里八乡的中医,与顾客形成社会成本最低的稳定的供需平衡;第三阶段,各具特色的养生系统成为顾客的养生导师,并成为顾客健康问题的首诊分诊台,与医疗体系等实现无缝对接。

绩效助力行业也是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绩效助力行业的企业、员工、被服务企业均能受益于制度的创新,对传统用工方式进行新的切分,传统企业的非全时岗位快速的社会化(由绩效助力行业承担);第二阶段,人力资本首次作为独立的力量与金融资本就产业增值部分形成均衡的分配平衡点;第三阶段,彻底革新知识产权体系,形成稳定的创新环境,个人获得真正自由,社会创新将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绩效助力行业。

直销行业与绩效助力行业的发展均需要信息化技术支持作为物质条件,没有现场数据真实及时的保存和利用,这两个行业是不可能做大成主流的(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这只有强大的互联网支持才行),另外,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直销行业将会形成最大规模最完善的养生案例数据库,成为解决好人类健康问题的一个最基础平台(使创新不易受从强势利益集团主导的某个实验室中的利益因素左右);绩效助力行业将会形成最复杂、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由于此行业具有的人才特点,最终这个平台肯定是由绩效助力行业内的企业开发和维护),同时,也成为支持各行业工作改进的最佳动态数据库。

越本质的东西其实越简单。一件事情的关键点可能只有一个,很简单,但这个简单的关键点,是经过大量现象收集,多次总结和提炼,才得到的结果。所以,“系统”的描述是简单的,但其中的内涵是丰富的。系统的简单不仅体现在对本质规律的把握,对出发点的明晰还体现在它为你的生活和成功带来的“贡献”:系统就是让你在做事的时候减少那些主观或客观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简化做事的流程,降低思考和研究的成本,让你可以更专心地投入,甚至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创新。所以,简单的系统让人们的生活轻松,让成功持续。

“逼入墙角”和“诱入绝地”商业模式就希望被服务对象越无知、越贪心越好,最后是被服务对象各执一词,窝里斗,则极少数寡头就可达到操控市场的目的,因此其对员工的培养也是宣贯“做到悟到”,需要一点点诱导,才能最终达到让这些员工为虎作伥的目的;而“随现随灭”和“川流不息”商业模式取决于用户的满意度,因此希望被服务对象越明白越好,被服务对象能力越强,则增值越大,因此规模会越来越大,就会将“逼入墙角”和“诱入绝地”商业模式边缘化。这就象独裁是以暴治民,民主是以民治暴,双方是不相容的。

人们需要在健康、家庭、事业三者间找到平衡,在现代经济、环境条件下,做到“人活自然、才通天下”,才是现代养生之道,这只有直销行业与绩效助力行业两方面合力才能实现,业务的推进又必定会拥有未来IT领域的一个制高点,看清之后发现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背景就是特为此而准备的。

创新的关键在于行动

由于有些人迷信金钱万能(其实以为金钱万能,长期演化,在企业就会变成“逼入墙角”商业模式,以有长期历史的军队为例,古时的军队以“为金钱服务”为宗旨,最终在人民心目中就是兵匪一家,解放军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就成长为战无不胜的人民子弟兵),现在中国社会是各种情况并存,我们的行动就要考虑极端的情况:在一个所有的东西都被标上价钱,可人的心里却缺乏了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地方……,要开始行动,就需要先建立好框架,保障不返工,同时将未来的行业领袖先圈入笼子里,以避免他们成气候后随意伤人。

追求生命质量、尊重生命价值,这两件事做好了,则不但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为创新构建起最好的环境。否则靠个例的警醒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例如高秀敏是心脏病突发去世的,后来还有罗京去世的警醒,也没有防止赵本山到鬼门关前走一回。

知道了知识“破碎化”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相信自己,再不要被所谓专家忽悠了,六经注我,要相信自己这个进化而来的、最精密的生命。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先进了,还不如风湿病的人,难过起来,知道明天就会下雨了,反而更准。人自身是可以无限研究的领域之一,现代科技取得的成功,让很多人忽视了人类自身,对人自身的研究是需要普通人也重视的时候了,让养生成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这就是最好的行动。

我在边探索边试点的情况下,做到了年营业额两百万,尚不包括期间由于资源和精力跟不上而丢失和放弃的上百万单子,框架出来后,关键的就是行动,为了专注和集中,我结盟最有前景的产品公司,先集中将直销业务做起来。

不远的将来,在世界五百强中,提供健康产品的企业以及绩效助力行业的企业将占据前十强的一半,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现在不参与这个进程,难道等到这是事实之后,怀揣着才能去应聘成为十强企业的员工吗?

一直将理出框架作为重点来攻关,一是看到直销行业的社会乱象,越深入了解,感觉拨乱反正的责任越大;二是看到作为制造大国,对创新认知被人牵着走,再不纠正,就会重蹈日本覆辙。例如品牌本身并不代表高利润,真正的品牌根本就不是企业的(企业拥有对品牌的处置权),品牌是消费者一系列感觉的综合。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只有消费者感觉好才是品牌。而想让消费者感觉好,必须长期提供独特的产品与服务而且与众不同,而不是靠不计代价的广告投入,通过广种薄收或强化洗脑去维护所谓的品牌高利润。

股市本来是为了让企业冲过资金难关,然后为社会创造价值,金融资本的回报来源于企业的增值,而现在被演变成了企业圈钱的利器,成了强势利益集团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利器,而营造的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利用股市圈钱打造的财富神话,使社会大多数丧失了基本价值观,一直追风飘渺的所谓高科技(其实此招管仲用于让齐国富裕时已采用过,并不新鲜),终有一天会被引爆泡沫,现在到了必须要扭转这个趋势的时候了,直销行业与绩效助力行业的核心在于运化环节,其市场机制决定了是不依赖于金融资本的,金融资本的投入,也只是局部影响速度的快慢,如果其不按照解决健康问题的正确框架走,反而会成为按正确框架走的广告。

需求无处不在,缺少的只是发现需求的眼睛和满足需求的善心。直销本来是非常先进的营销模式,却被两大乱象本源引导为学术上被赞美、社会大众却比较反感,真实的微妙之处,我不是在行业内实践两年多,也不会体会到其中大善和小善的区别(详见《培养一颗懂得关怀别人的爱心),既然已经发现真相,我们就回归本质,快速行动,让“诱入绝地”的做法退向边缘化。

我们行动,需要有积聚能量的框架,还要有支持成长的土壤,避免一曝十寒。行动之前,选好系统和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有了为创新建立的框架,剩下的事相对要简单一些,就如收集材料很麻烦,但只要下功夫还能解决。下步的重点就是在使命(“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创造平衡、富足、和谐的健康人生”)的指引下,加大力度做好三件事:推行量产竞赛,日常工作熟练到一致,坚持做好优质服务。新行业的机制要求团队:形成的不是蜂群(兴旺生存取决于蜂王)而是雁群(大家轮流充当头雁,团队保持最佳活力),其特点是:工作须你们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对于如何修炼心态,构建不抱怨的世界,可参照《在你的世界发挥你的影响力》,用“学做教”来传承使命(学,包括向他人学、在做中学、在教中学;做,包括看他人做、自己做、与他人同做;教,包括教他人学、教他人做、教他人教)。

人的一生,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各种挫折和困难,甚至是艰险,但决不能灰心,不能向困难低头(钱学森在美国受五年的圈禁,化极为不利为动力,期间完成了伟大的《工程控制论》),要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如果能够将人生的每一个小目标都实现,就能展现出最好的自己,人生将变得完整而充实。

只要经常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会不断地“突破”;只要能将“突破”坚持不懈,敢于尝试,你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十年前我的学习目标是应对新的挑战,达到三个月可以进入竞争水准,创业后经历了三年的磨练,初步达到了面对纷纭乱状一周内理清秩序,在实践自己事业的同时,也对外服务于两个企业需求:一是企业高管意识到现状不对劲,但就是抓不准病根在哪,协助找准病因;二是企业新战略前景很好,缺乏聚起执行力量的凝聚力,难于落实到行动,可帮助找准突破口。如果占用精力、时间不多,就算朋友间的探讨和互助,如果需要专注投入,则按同类服务的中档价格收费。

在竞争中要取得成功,无非是要做到三点,一是建立了良好的分工协作环境,并具备不断进化的机制;二是设立了一个一个里程碑组成的阶梯;三是占领了制高点(这点非常关键,没有制高点,开始时还不觉得怎样,但终究会被竞争对手所吸收)。这三点做到了,则成功是必然的,其中只有第一点运转正常,才会让人感受到专业化,随着第二点的不断实现就给人蒸蒸日上的感觉。孙圣人说“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人不要打赢了一次就骄傲,要知道强弱是相对的。你说自己有力气,那要看和谁比,比6岁孩子你强,比奥运冠军你就弱了。想当初,大清的军队镇压起革命军也算是好手,但碰上洋人次次完蛋,也是这个道理。个人要避免“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就是时时要检验以上三点,特别是制高点,具有动态的思维方式很重要。

当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有难过及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却隐藏着无限的祝福和机会。日后回首时,才惊讶自己成长的痕迹,是那么清晰明显,甚至是令人满心喜悦的(如果生活在乱世,也许我会成为吕正操;如果没有经历完全计划向完全市场的转变过程,也许我会成为贝时璋;如果生长在富贵之家,说不定也许能向钱老看齐。特殊的机缘让我成长为社会企业家,才发现:这就是我所需要的)。正是体会到机缘的不可替代,虽然为创新建立框架也是非常有难度的挑战,也不惜尽力,尽量做到通俗、全面地介绍出来,也是避免被断章取义,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断的不同意思会截然相反(英文公元8世纪就有空格隔开,而中国文字特有的优势,使得直到新文化运动才有标点,不再靠老师教句读,也许这也是阻碍中国未引领工业化的原因之一)。现在这个篇幅,能避免断章取义,对感兴趣想要了解的人,得半日闲就可全面通读,也可断续阅读,还算可以接受。

没有健康的人生是苦涩无彩的,没有家庭的温暖、认同和支持的人生是缺憾的,而没有一份事业(缺失与社会相连的重要纽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成功走得更远呢?健康是真正的财富,不要糟蹋它,每个人都不应放弃自己的行动,为了追求生命质量,你会给自己几次机会?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当你的孩子正在学习走路时,你会给他几次机会?

你会在他跌倒十次之后,让他改坐轮椅吗?

还是只给他二十次学走的机会,若学不会走路就要他放弃?

或者当你身边有五十个人叫嚣着劝你放弃,你就决定让他坐轮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不会。

的确,当我问每一位父母,会给你的孩子几次机会呢?

他们都说:我会给他无数次机会,直到他站起来,学会走路为止!

是的,一直坚持到底者,最终都会站起来。

其实,凡事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而在现实中,社会能给人多少次机会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人活自然,才通天下”就是建立起新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可以享受到“凡事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如果问到,为何想要尽快将“人活自然,才通天下”变成现实?在此转录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国教师演讲的《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结束本文。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个人简介
注册会计师、税务师、高工、工学和管理双学士、计算机硕士,一流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软件开发专家。海信十四年,出过国、优秀援藏技术干部、三年度集团先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尔两年,负责下属公司研发和质量两个部门,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