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为何找不到工作

梁学善 原创 | 2009-02-27 18:28 | 收藏 | 投票

 

大学毕业生为何找不到工作

 

经济观察网 陈泰然/文 “中国式菲佣”的招聘人员得意洋洋的说:“从去年8月到12月,平均一个月就有五六百人前来应聘,其中90%以上都是大学生,还有28个是硕士。”我想,这家家政公司在毕业-失业潮中捡到了宝贝。或许高等学历的持有者们放低身段去应聘保姆,体现就业观念的进步,然而我也深知培养一名硕士需付出的高昂成本:且不计昂贵的学费和每月的国家补贴,从报考录取、基础理论培训,到导师培养、项目实操,再到论文答辩,每一个环节都投入不菲,而以所有这些努力去做保姆,未尝不是社会成本与资源浪费。

其实硕士们也未必愿以扫地做饭为业,情势所逼不得已罢了,谁让就业形势紧张呢?说真的,诺大的中国真不能让学士硕士们人尽其才、找到合适的工作吗?随便问一个毕业生,你想去什么单位工作?大多数人的回答或许是“国企”。长期以来“国企”都是安全、稳定、待遇好、铁饭碗的代称。但是人人向往的国企却只占我国经济单位的20%,容纳就业人口也仅只占总劳动力的两成。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财神爷公司,你要是没有个“姓毕的姥爷”是很难挤进去的。

很多效益好的国企,如能源、交通、银行、电信等垄断企业,它们往往只提供很少量的就业岗位,有的甚至多年没有新招一个员工,即使人员很紧张也不愿增加员工数量。这些企业保持着自己的高利润,却加剧了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国有企业已经不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体,近年国有企业接纳的就业人口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真正支撑着国民就业主力的、容纳了近八成就业人口的,是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它们虽然单个企业规模相对小,却以庞大的数量优势挺起了中国劳动力安置与就业的大梁。过去三十年,一路走来,非公有制经济从零起步,发展到占GDP的65%、占出口的68%强,容纳的就业人口占80%以上,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民营企业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超过800万个。

既然民营企业的力量如此之大,政府一定会大力扶植吧?实际上远非如此。在去冬卷席而来的金融风暴中,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或洗牌,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这算是“倒闭重灾区”。除此外,众多出口型企业、空调企业、电视行业以及靠“代工”以求生存的企业都面临洗牌和淘汰。

面对这样的惨状,国家为了挽救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中小企业作了些什么呢?我们以企业需要输血的“资金”——即融资一项来说事:我国接近90%的民营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远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贷款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一般国有商业银行优先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才会考虑到民营中小企业。这就让中小企业在生死关头,总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状态。其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借款时不仅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还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这又无疑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成本。第三,贷款手续繁复、审批时间过长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民间渠道融资,这种融资,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息金付出要大于银行融资,毫无疑问,这无形中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据权威数字表明,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真可谓“杯水车薪”。——这就是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中小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去年晚些时候听到某省高官提出“倒闭的民营企业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我有些不明白,对于一个创造全国GDP的65%、容纳80%就业人口、占总出口额68%的经济板块,在他们碰到困难,需要扶助,需要理解的时候,怎么可以以“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一语予以打发呢?此声音一出,不禁又让民营企业主们心寒和彷徨。80%劳动力的老板彷徨了,新毕业的大学生还能找到工作吗?

反观以对所谓“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国企,国家的态度又怎样呢?

中国政府有着向国企注资的“传统”。从1998年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2700亿到最近的向国航注资95亿,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没有政府帮忙,自己也很难有这个能力。政府注资的理由多为“政策性亏损”。就是说,这些国企亏损并非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是由于国家总体部署的需要,企业亏损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行为。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很难说。注资“注”到谁的口袋,也很难说。这些令人尴尬的问题我们先且不说,那么,这些通过证策性拨款受益的国有企业,他们又是如何回报社会的呢?

1998至2005年,国有盈利企业共盈利近5万亿元(其中,亏损企业共亏损1万多亿元),2006年国企盈利9600亿元,2007年国企盈利1.62万亿元,2008年国企盈利1.18万亿元。这看是宠大的盈利巨数,而国家并未能享有一分钱的利润分成,更遑论你我这样的市井小民了。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比国企更多,他们更需要“母亲”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政府也能向民营企业注资,或者将部分注资用于民营减税,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这样,民营企业就势必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着强劲的发展冲动与后劲,由此,必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学士、硕士们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大展身手。如此这般,又何必争做“中国式菲佣”,在那低窄的间里求发存?更逞论发展?

是谁制造了“中国式菲佣”?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捂着胸口好好地问一问了。否则,中国本就不多的知识财富,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糟塌。

个人简介
谷伊笙燕麦健康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