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过程

白贵才 原创 | 2009-04-23 17:58 | 收藏 | 投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2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州调研考察时处级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熟。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同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据有关资料整理

  更多:

  来自网络

  1.“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相对地讲,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社会主义特征具有直观性和可变性。同时,征相对于社会主义体制而言,前者是共性,具有普遍性;后者是个性,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性排列的。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炒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离开了社会主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总之,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就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实制就是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中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从制度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必须适合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必须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思路有四点:一是社会主义体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二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在政治体制方面,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制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四是在文化体制方面,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体制的论述,是从实践层面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对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正确认识后得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正确认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必须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个论断的第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过度 时期,而是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有人说,我国现阶段鼓励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目前在我国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但并没有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据1996年统计,在全国国民生产总值6、8万亿元当中,公有制经济为5、12万元,占76%。而在建国初期,私营工业产值则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私营商业的商品零售额更占到全国零售总额的85%左右。因此,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没有充分根据的。至于“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的说法更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论断的第二层含义,指明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他既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阶段,也不完全同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而是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形成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经历这一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才能为社会主义的成熟和完善奠定必要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这就决定了对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有人怀疑我们现在的政策离开了社会主义,这种怀疑是不对的。可以说,建国三十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基本上是按照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化理解去实践的,这当中我们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从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很快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因而我们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克服和纠正了以往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回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出发点上来。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脚踏实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双重含义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在我国是可以逾越的,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不可逾越的,以为不经过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便可直接进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想的那种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也是初级阶段的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生产力不发达,这种状况首先是由旧中国的贫穷落后状况决定的。建国前夕,我国现代化工业经济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0%,基本是靠手工劳动,这是和古代远没有多大区别的。因此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以排在世界第七位,一些重要产品的总产量,如粮食,棉花,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都区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指标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64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在第117位。我国的人口已经接近13亿,今后每年还要以1000多万的速度增加。我国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占了全世界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将近1/4。我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根本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改变这种不发达的过程。从发展过程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归纳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总的特征。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过去,我们曾经以为可以在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越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在我们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三)、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现代化进程又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过程和科学发展的过程来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四)、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人民生活从贫困经过温饱,小康逐步走向富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充分体现的过程。

  (五)、这个过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文化不仅总体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地区同不发达的地区同时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不平衡的基础上,由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发展较慢的地区,逐步实现相对地区平衡,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过程。

  (六)、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曾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动荡,停滞和缓慢发展,起根本原因就是在体制上存在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改革推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七)、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这里说的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说的是整个阶段需要什麽样的精神状态。

  (八)、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是从世界历史比较中和从中国历史发展中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担当的历史任务。曾经为古代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将对世界现代闻名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几个方面,既展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全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目标,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成熟、完善,上述基本特征也会随之变化,其中,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将会不断扩大,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也会逐步缩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个论断的第一层含义,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过度 时期,而是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有人说,我国现阶段鼓励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目前在我国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但并没有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据1996年统计,在全国国民生产总值6、8万亿元当中,公有制经济为5、12万元,占76%。而在建国初期,私营工业产值则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私营商业的商品零售额更占到全国零售总额的85%左右。因此,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没有充分根据的。至于“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的说法更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论断的第二层含义,指明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他既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阶段,也不完全同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而是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形成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经历这一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才能为社会主义的成熟和完善奠定必要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这就决定了对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有人怀疑我们现在的政策离开了社会主义,这种怀疑是不对的。可以说,建国三十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基本上是按照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化理解去实践的,这当中我们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从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很快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因而我们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克服和纠正了以往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回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出发点上来。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脚踏实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双重含义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在我国是可以逾越的,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不可逾越的,以为不经过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便可直接进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想的那种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也是初级阶段的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生产力不发达,这种状况首先是由旧中国的贫穷落后状况决定的。建国前夕,我国现代化工业经济只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0%,基本是靠手工劳动,这是和古代远没有多大区别的。因此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以排在世界第七位,一些重要产品的总产量,如粮食,棉花,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都区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指标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64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在第117位。我国的人口已经接近13亿,今后每年还要以1000多万的速度增加。我国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占了全世界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将近1/4。我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根本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改变这种不发达的过程。从发展过程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归纳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总的特征。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过去,我们曾经以为可以在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越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在我们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三)、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现代化进程又是以人的现代化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过程和科学发展的过程来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四)、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里说的是人民生活从贫困经过温饱,小康逐步走向富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充分体现的过程。

  (五)、这个过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文化不仅总体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地区同不发达的地区同时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不平衡的基础上,由发展较快的地区,带动发展较慢的地区,逐步实现相对地区平衡,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过程。

  (六)、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曾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动荡,停滞和缓慢发展,起根本原因就是在体制上存在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改革推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七)、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这里说的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说的是整个阶段需要什麽样的精神状态。

  (八)、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是从世界历史比较中和从中国历史发展中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担当的历史任务。曾经为古代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将对世界现代闻名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这几个方面,既展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全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目标,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成熟、完善,上述基本特征也会随之变化,其中,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将会不断扩大,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也会逐步缩小。

   链接:    思海常啸      敢悟发现

白贵才 的近期作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