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影响面面观

刘秋明 原创 | 2009-05-27 09:3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此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发行定价市场化看似只是技术性问题,但实际上对投资银行、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乃至市场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投资银行:考验定价能力
投资银行业务受发行定价市场化最直接影响的是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法》规定,股票的发行价格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虽然如此,在投资银行业务实际操作中,发行价格的确定包含着许多“拍脑袋”的随意性,发行人更加关心的是能否上市,对发行价格是否反映了公司的内在的投资价值,倒不是十分关心。监管部门推出的定价方式市场化则将使这一现象逐渐得到改善,发行人的意识将更加成熟,除了筹资以外,企业将更关心自己股票的价值,因为发行价过低,说明公司的价值被低估,原有股东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目前国内券商在股票承销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包销的方式,对券商而言,包销的收益更高,但同时也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股票不能顺利发行,券商将按照发行价格将剩余股票全额购入,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这使券商面临着一种“博弈”,发行定价高,其按照承销金额计算的承销费用就多,但其面临的发行风险就越大,这就使券商的投资银行人员必须作出一种在机会收益与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如果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则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可能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券商被迫“吃”下剩余部分的股票,势必导致筹码集中,更加便于券商控盘和坐庄,无论对券商和投资者,岂不都蕴涵着巨大的商机?根据许多中小投资者的经验,确实可以得出以上结论,但事实上,监管机构几乎在推出发行定价市场化政策的同时,开始重拳出击,对操纵市场的证券机构进行严厉的监管,春节前大众科创、亿安科技等“庄”股纷纷演出高台跳水,走势疲软,与此不无关系。从国外成熟市场的监管经验看,严厉打击市场操纵者、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大势所趋,中国证监会在这些方面也会不断推出新举措,从最近实行的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谈话制度、证券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等分析,证券市场在监管机构的监管下,将日益走向成熟,违规操作也将越来越难以容身。
对于实力强大的证券公司来说,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则提供了业务创新的机会和舞台,大券商具有人才、资金的优势,投行人员有能力对项目的优劣作出准确的判断,即使发行不顺利,也有资金实力可以承受。因此它们完全可以对项目进行精挑细选之后,选择那些在行业、技术、管理、业绩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作为本公司进行市场化定价的对象,而券商的这种实验和创新,也肯定会得到证监会的支持。因此,今年市场上肯定会出现一些发行价格很高、一二级市场价格相当接近的股票,这也意味着真正“货真”的股票,在发行的时候就体现出其“实价”。
 
打新股:好日子还有多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股票投资也是如此,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是最简单的道理,投资就要承担风险。但却有一个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就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这就是目前中国的股票发行市场,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据统计,早年一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维持在30%左右,2000年深沪两市109支新股的综合收益率达到37.55%,首日获利在200%以上的有17家,这比许多经企业千辛万苦挑选出来的投资项目赚钱都容易。
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无疑将使股票价格更加接近其内在的投资价值,这也意味着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将大大减小,从而使那些囤积大量资金靠中签获取无风险暴利的“高级食利者”无处藏身,使之面临要么退出,要么进入二级市场的尴尬困境。面对即将开始的市场定价方式,占有优势的是那些拥有专业优势的机构投资者,而中小投资者则变得越来越难应付。缺少专业知识的中小投资者对股价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象小船在大海中颠簸,难以自控,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投资者的选择之一是将资金交给机构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的形式间接投资于股票是可供选择的现实途径。
更多的中小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今年是否还会赚钱。股票定价市场化有一个逐渐推广过程,加上股票发行核准制将在3月份之后开始正式实施, “打新股”在短期内还将保持相当的收益率。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股票的发行价将更加接近其内在价值,有些某些券商的“实验品”的发行价更有可能一步到位,从而二级市场的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个别质地不佳而定价偏高的个股,更有可能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
 
上市公司:深入挖掘内在价值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样,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更多地关心能否上市,至于发行的价格有没有最大限度的接近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发行人并未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一、二级市场之间存在的巨额差价,除了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影响,也雄辩地说明了一个事实:一级市场上股票的发行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严重偏离。
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发行人及其股东越来越认识到其利益正日益受到侵害,发行价格过低,使公司不得不发行更多的流通股才能筹集到相同的资金,这相当于对原有股东的财富打了个折扣,而发行人也浪费了本来就很稀缺的股本资源,从理财的角度分析,发行人在筹资过程中并未以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下,一旦发行人及其老股东逐渐清醒,它们必将开始尽力挖掘其潜在的投资价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的科研能力、产品的技术含量、未来的成长性等等都将被充分考虑,并要求反映在其发行价格之中。
定价的市场化使上市公司开始注重挖掘内在的投资价值,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矫枉是否会过正?投资者只能拭目以待。
 
市场发展:动态之中求均衡
股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直接受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影响,而价格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从而影响市场的均衡。发行定价市场化势必使资金从一级市场上流出,这部分资金将流向哪里一般有几个方向,一部分中小投资者可能将资金转向投资于基金或其他投资品种,一部分中小投资者或者干脆从股市中将资金撤出转入银行,随着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一部分资金可能转入创业板市场。但总的来说,进入二级市场的资金属于增量资金,股价的表现也直接产生影响。当投资者认为新发行的新股有利可图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赎回资金进入一级市场申购新股,反之投资者便可以通过购买开放式基金进入二级市场,资金在市场间循环,追逐最高的报酬率,而市场也在资金的流动中寻求动态的平衡。
 
 
个人简介
会计学博士,十年投资银行工作经历,负责和参与多项IPO、并购、重组,对基于资本市场的各种商业模式感兴趣。曾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市场周刊》、《资本市场》、《理财》、《管理财富》、《董…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