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时代官员该如何说话?

吴仲平 原创 | 2009-06-20 10:51 | 收藏 | 投票

   最近,有关官员在网络和媒体面前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最典型的莫过于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是说的“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句雷人名言了。而这些不当言论,早就超出“个人言论”的范畴,已经直接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再用“此言属于个人言行,只能代表个人,组织部也管不了,国家也是规定言论自由。”恐怕也搪塞不过去了。因为各类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所代表的是国家行使权力,这个简单道理谁都懂的。那么,为什么在官场上会连连出现这些“失误”?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某些官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淡漠,不作为或乱作为,背后说不定存在以权谋私问题。这些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时代,其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出了问题,往往在内部处理就算,但是,放到政府信息公开这个大背景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不仅事情本身要被曝光,处理的结果也要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评议。

   作为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如何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保持一种冷静、正常的心态?博者以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也是重要的前提,是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问题的根本。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绝对做不到遇事泰然处之。而逯军们之所以在面对媒体时“慌不择言”,不能说是准备不足那么简单,背后恐怕会离不开失职渎职甚至违规操作。

   其二,面对突发事件,既要有很强大敏感性,又要做到反应要快,处理要坚决,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而类似郑州的土地被挪用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突发事件,问题反映也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都没有及时得到纠正。这不仅仅是一个逯军的问题,恐怕有关领导也应该有责任。这反映了少数些地方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不强、执政水平不高。因此,面对媒体和公众质问,就会有很多雷人的官场语录出现。而有些虽然是些下意识的语言,但是,这些下意识里却反映了其宗旨意识的偏差。

   其三,要有良好的媒体公关能力。这种公关,不是指拉关系,而是说,要学会了解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对照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恰如其分地反映问题,给出答案,尽量避免临场发挥时候的“下意识”言语,给公众一个符合实际的答复。

个人简介
高级经济师。从事资产经营工作,对汽车行业、经济管理、以及商务策划具有一定的专长和实战经验.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