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白贵才 原创 | 2009-06-30 06:44 | 收藏 | 投票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是在社会生产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需要政府的帮助。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明确政府的经济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除了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外,还要对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进行干预,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从根本上讲,在于克服“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狭义市场失灵是指帕累托最优的偏离,即现实经济循着市场规则自行运转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广义的年灵则是指即便市场运行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境界,也存在失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总量平衡问题。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即总量平衡。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每个微观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根据社会总供求关系进行决策,也无力调节,这就难免发生周期性甚至持续性的总量不平衡问题,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造成资源巨大的浪费。

  二)市场自身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交易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这种成本或收益由第三者承担而交易双方并不予以考虑。产生外在成本的外部性为负的外部性,能增加整个社会的成本;产生外在利益的外部性为正的外部性,能增加整个社会的收益。纯市场调节下交换的双方都不会考虑外部性。

  三)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私人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保证供给,但却不能有效调节公共产品和劳务的供给。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消费者能够不支付费用而享受这种物品和劳务,私人企业不会投资或很少投资。

  四)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企业不断兼并重组,必然导致垄断,垄断的结果是制定垄断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导致市场机制产生异化。

  五)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作为市场过程最终的分配,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初始的供给和所有权分布。欲达到某个社会所希望的公平分配标准,首先要改变寝的分配条件和分配格局,依靠市场显然不能改变,导致贫富差距的产生与扩大,扩大到某种程序肯定会降低市场的相对效率。

  六)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造成资源浪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所反映的都是前一个生产周期时的资源配置状况,生产者据此调节资源配置,必须要等到下一生产周期后才能改革市场供求关系,发挥调节作用,两者之间必然有一段时间并,此即滞后性。市场仅能大致反映出供求不平衡的具体数量,而生产者的进入和退出两样是盲目的,要么一拥而上,要么一哄而下,造成周期性经济波动,在宏观上降低了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效率。

  为克服失灵,弥补缺陷,需要国家介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市场的优点主要在于其微观经济的调节,市场对于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则不尽如人意。既不可用市场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优点掩盖它在宏观经济中的缺陷和失灵,从而否定国家调控,也不能过分夸大市场失灵,从而否定它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优点,不能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名义下取消市场。市场与国家相结合,微观市场调节,宏观国家调控。

链接:    思海常啸       做而论道 

白贵才 的近期作品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