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地段的餐厅营销

张海勤 原创 | 2009-09-02 23:26 | 收藏 | 投票

  今天晚上和一个朋友(一家国外企业的主管)在广州80年代的繁华地段,被自喻为香港的尖沙咀——环市东路,去了一家“香兰印尼西餐厅”。

  起初,由于我已经吃过饭了,我们走了几步,我就说去麦当劳吧,喝杯可乐,吃几个其他的零碎小食就可以了,因为我比较胖。而这个朋友就比较看重我们的见面,就说前面有一家印尼餐厅,经常去,挺好的。于是我们有多走了200米,来到了这家古香古色的实际上是东南亚国家的所谓的西餐厅。不知道印尼的饭食什么时间成就了西餐的美名!

  推门进去,有几个外国人,端庄而坐,轻松笑谈,理所当然!几个国人也是自然得体,从容自如的“玩弄”刀叉,吃的力度还是可以的。

  餐厅里空调开得不大冷,有吊扇,有摇头扇,感觉还是不凉爽,我们找到了吊扇底下的桌子坐下。顺手准备拉动椅子坐下,很重,可见椅子质量还是上乘的了。旁边的木栏和面前的桌子也都是高档木料的,刷了古香绛红的颜色,看不出来,敲打一下,自我感觉其质量还好!

  这种地方的饭菜、饮料价格可是不菲的。服务生把两本餐谱放在桌子上,我说我先去洗手间了,厕所分成了男女,反正男厕只有一个坐盆,没有小便池,也就是很小,只能是一个人方便了,由此也可以推断,女厕也顶多这样了。

  回到桌子上,我朋友点了一个点心(3个小小的像1两酒的小酒盅盛的什么东西)9元,一个牛肉炒河粉21元,我已经吃过了晚饭,就只要了一杯冻柠檬茶12元,还有……一个小时多一点的现在的我,都想不起来了,……哦,想起来了,是:炸豆腐,沾虾酱,大概有10块长宽高分别是20毫米大小吧。总共花了54元,算来炸豆腐就应该是12元了。

  我故意跟我朋友较劲,我说:你们全屋子的人,都很虚伪,来这样的地方吃饭。明明是中国人,为什么不用筷子,反而津津乐道于用刀叉,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嘛!我朋友不客气的、冷冷的说,你可以问他要筷子了,你不喜欢,下次就不要来啦。我故意念念叨叨,虚伪都是虚伪。

  由于我已经吃过饭了,我始终在深度思考、现场仔细观察,为什么不足100平方的地方,一个月要3-5万房租的地方,而且还有养10几个员工、还有高档原材料的地方,仅仅靠吃点东西就能支撑这样的开销,是不是真的能赚到这么多钱,也就是这个店,每个月的开支至少要:10万,每天至少要赚到3000元以上。也就相当于每天大概要有1万元的营业额,每月30万营业额。

  走在回来的路上(坐公交车),我再思考,难道是广告饭店,只是为了餐厅的品牌?想来想去,我始终是不明白,那些建在繁华黄金地段的饭店是如何盈利的,他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根据我们的综合调查,那些开在繁华地段的便利店都是亏损的。而且都是针对那些高档小区、白领阶层的消费。最近很多便利店推出了午餐消费,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些午餐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很多其他的企业,像最近的国美,在一线城市建立标志性旗舰店,广告效应是品牌的最大收益的一个方面。那些西餐厅也是如此,像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等都是如此,我想:这些餐厅八九不离十了。

  品牌营销的关键就是树立标杆,树立给人以高不可攀的印象。说句不中听的话:造作成就名牌,满足虚荣心是购买品牌的关键之一。去这种地方,很多人说是因为环境好,而不承认是去享受虚荣,这种超越事物或者商品本身的价值,是人们追求的“重点”,也是厂家吸引消费者的利剑。就像前两三年,很多广告都是宣传的产品给人的享受、感受是多么美好一样。

  “跟着感觉走”,就成为了那些知名品牌的宣传、鼓骚的重点:比如,可口可乐,今年第一瓶可口可乐我要和爸爸分享。牛年喝红牛,其实可口可乐的情况大家都不以为然了,但是其广告的刺激,还是让很多人自以为精神的吸取和感觉的良好,而喜欢可口可乐等。

  回到今天餐厅的话题:相信该餐厅的每一道菜和点心、饮料、餐厅布局、服务特点、都是精细的营销设计!如果你想去享受思想的盛宴和有特点的美食,就请进!如果你想享受露天大排档的自由和畅饮,请另找其他的地方?

  如果你想成就品牌的高度,请来此开店;如果你想赚钱 ,请考虑其他区域!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