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学术研究简介

宋圭武 原创 | 2009-09-23 21:54 | 收藏 | 投票

 

宋圭武学术研究简介
 
 
个 人 简 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10月生,甘肃靖远人。曾先后就读于庆阳师专、西北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曾在中央党校访问研究一年。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兼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中国发展等方面。在《光明日报》(理论版)(4篇)、《农业经济问题》(4篇)、《中国农村观察》等杂志和报刊公开发表论文及文章20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合作及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完成主要课题有10多项;获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提名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最高社科奖(3次)等各种科研奖励10多项;有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所摘录或转载。《光明日报》(2008年11月9日)曾以名家身份对作者研究进行了报道和介绍。
 
主要学术创新
 
在学术研究方面,自己提出的一些新见解主要有:一、改进和完善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在创新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将有新的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创新改变了劳动的质和量,这里不仅是指改变了具体劳动的存在形式,而且也使抽象劳动具有了不同的涵义。同时也在逻辑上解决了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仍然构成了绝对地租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其它。二、提出并阐述了“道德农业”的范畴。三、拓展了“租”的概念。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政治市场,指出政治市场的主体,如政治家等,也是“经济人”,也是寻租者,笔者将“经济人”范式拓展到知识领域,认为知识人也是“经济人”,也是寻租者,并首次提出了“知识租”的概念。四、提出并论述了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关系的本质应是人与人的和谐,而非其它。五、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交错互动与对立统一的关系。六、对小农经济的演进阶段进行了明确划分,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七、对消费函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本人认为,一切直接能增加效用的行为都可属消费范畴。新的消费函数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不仅要注重物质收入因素,也要注重精神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二是对一生的理解不仅要考虑现世情况,也要考虑有来世的情况。三是对个人消费偏好不仅要考虑其不变的情况,也要考虑其变化的情况。另外,本人对“库兹涅茨反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认为根源就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对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在短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有较大作用,但在长期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函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短期消费函数将反映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平均消费倾向就有可能是递减的;但长期消费函数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不明显,所以平均消费倾向就有可能是稳定的。八、论述分析了“帕累托最优”命题,笔者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或至少是一个无意义陈述。九、提出“条”执行、“块”监督的中国乡镇体制改革模式。十、对中国公社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构建自治公社的设想。十一、提出习俗改造是中国现代化的切入点。十二、对“经济人”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不管一个人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利他或是利己,“经济人”的本质始终是利己。十三、从经济学角度对国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论述了国家的本质是合作的命题。十四、提出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应注重四个维度:时间维、空间维、价值维、领域维。十五、提出并分析了和谐社会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同时提出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立足点是:人本、公平、诚信。十六、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注重软建设。十七、对贫困人格进行了深层和系统分析。十八、系统研究了中国农民的合作问题,对中国农民的合作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十九、认为解决人才问题,关键不在培养。二十、提出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均衡。二十一、对农民概念从多维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二十二、对中国的机会主义、权威主义、平均主义、面子主义、血缘主义等现象及其根源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二十三、对农户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二十四、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认为中国农民负担重的实质是政治对经济的过度侵蚀。二十五、对信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二十六、对今后三十年中国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参考框架。二十七、与主流看法不同,本人认为小岗村案例恰是中国落后性的具体表现。二十八、探讨了转型和开放条件下政府应具有的主要职能。二十九、针对有人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观点,笔者提出民主仅仅是个东西。三十、对中国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中国问题实质是体制问题。三十一、对慈善、嫉妒、宗教、孝、婚姻、从众、春节、忙、买贵、请客、不感恩、虚伪、权力、会议、形式主义、幸福、人生、神话、明星、告密、懒、红颜薄命、仇富等众多社会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高了解释力。三十二、提出农民问题具有阶段性特征,实质是核心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实现问题,而不仅仅是土地问题。三十三、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对许多社会现象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宋圭武主要科研成果目录(1996年以后)
 
一、论文
1.对当前我国农户经济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9期。
2.中国农村改革之我见,《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7期。
3.对小农问题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99年12期。
4.小生产十大服务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农业经济问题》,98年第3期。
5.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1期。
6.小农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观察》,99年第6期。
7.知识经济:问题、对策与展望,《经济学家》,2000年第4期。
8.对文化租的若干思考,《东方》,2000年第12期。
9.农户经济研究若干问题述评,《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4期。
10.道德农业:农业的一种理想境界,《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2期。
11.全球化的效应及国家发展对策,《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3期。
12.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延安大学学报》,2002年3期。
13.转型和开放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界定,《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10期。
14.促进经济特区与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学习·研究·参考》,2000年第10期。
15.做好中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学习·研究·参考》,2000年第3期。
16.面子文化是缺乏民主的, 论文,《北京日报》2008.5.19《新华文摘》2008年14期转摘。
17.公社制度与中国乡村的未来,《管理现代化》,2005.3 合作第二。
18.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10月23日。
19“忙”的经济学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   2006.5.29。
20.闲话“买贵”,《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9月4日。
21.从众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光明日报》理论版   2005.5.17。
22.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才,《半月谈》2000年第7期。
23.贫困农户消费特征及分析,《中国贫困地区》99年第1期。
24.西部大开发的瓶颈因素是人力资源问题,《理论视野》2000年第2期。
25.中国的机会主义:根源及其消除,《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6期。
26.对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的改进,《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2期。
27.对小农问题的再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1期。
28.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中西部,《开发研究》2000年第3期。
29.21世纪中国经济学的建构,《甘肃理论学刊》 2000年第6期。
30.西北农业开发的对策与思路,《开发研究》2001年第3期。
31.国外区域开发的启示,《甘肃日报》2000年4月22日。
32.谈学术规范,《社会科学报》2001年12月27日。
33.剥削问题探析,《青年思想家》2002年4期。
34.机会主义的渊源,《中国财经报》2002年6月4日。
35.启发西部开发新思路,《中国改革报》2002年2月4日。
36.解读重庆与西部大开发的力作,《探索》2002年3期。
37.解读秩序,《学习时报》2002年5月27日。
38.合作还是对抗,《中国改革报》2002年5月13日。
39.也谈信用,《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9日。
40.“中和”价值观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    ,《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3期。
41.邓小平农业思想研究,《甘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99年第1期。
41.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文化大开发,《甘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2期。
42.信用的品格,《中国改革报》2002年10月21日。
43.未来社会:一种可能的理想图景,《中国贸易报》2002年10月15日。
44.慎用知识权利,《中国财经报》2002年11月29日。
45.乡镇负债的成因及危害,《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2期,第二作者。
46.突破瓶颈制约 实现有效开发,《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1月21日。
47.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济行为研究,《技术经济》98年第9期。
48.对投资决策中效用的若干分析,《财会研究》97年第6期。
49.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农户行为研究,《开发研究》97年第6期。
50.企业管理者的理性决策,《甘肃社会科学》97年第5期。
51.兼业化与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农户经济优化的一条有效途径,《甘肃理论学刊》97年第5期。
52.农业产业化的实质,《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1期。
53.应当重视对“知识租”问题的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54.对农民负担问题的一些思考,《社科纵横》99年第5期。
55.乡镇负债的根源,《社科纵横》2003年2期,第二作者。
56.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研究,《甘肃理论学刊》99年第6期。
57.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时代学刊》2000年第1期。
58.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攀登》2000年第1期。
59.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攀登》98年第2期。
60.对我国市场经济多层次性的一些认识,《开发研究》93年第6期。
61.农户生产决策模型研究,《开发研究》96年第1期。
62.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甘肃理论学刊》98年第1期,合作,排名第六。
63.经济数学学习笔谈,《甘肃理论学刊》96年第3期。
64.党校系统数学教学的若干原则,《甘肃理论学刊》95年第1期。
65.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求实》2000年第11期,合作第一。
66.以城镇化促进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2004年第1期。
67.传统社会的集体非理性,《经济学消息报》2004.1.16。
68.对中国改革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青年思想家》2004年第1期。
69.中国的乡镇问题,《经济要参》2004年第8期。
70.乡镇改革的一种思路,《信息导刊》2004年第10期。
71.乡镇体制问题,《美中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
72.WTO下的中国人才问题,《青年思想家》2003年第6期。
73.中国改革中竞争机制的引进,《中国信息报》2004.2.6。
74.中国的机会主义,《美中经济评论》2004.3。
75.公平与效率的多维度解释,《中国经济评论》2004.3。
76.乡镇负债研究,《调研世界》2004.5。
77.“经济人”的现实悖论 ,《中国信息报》2004.5.28。
78.以“和谐”统领发展《调研世界》2004.8。
79.西部人才问题,《中国人事报》2004.6.22,第二。
80.“三农”四题   ,《老区建设》2004.6。
81.科学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学习与研究》2004.7。
82.乡镇负债根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3。
83.由一则案例看制度创新,《美中经济评论》2004.6。
84.“经济人”的现实悖论 ,《管理科学》2004.8。
85.怎样解决西部人才外流问题,《中国人事报》2004.6.22。
86.事业单位改革之我见,《经济文摘》2004.3.15。
87.人才是竞争出来的,《杂文月刊》,2004.11(下)。
88.评博士从政热,《经济学消息报》2004.11.22。
89.从“村民”到公民,《社科纵横》2003.12。
90.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中国社会报》,2586期。
91.我看博士从政,《中国人才》2004.11。
92.科学的发展与发展的科学,《报告选》2004.3。
93.对中国改革中一些问题的思考,《青年思想家》2004.1。
94.科学发展观之我见,《甘肃党校报》2004.4.16。
95.中国改革中竞争机制的引进,《中国信息报》2004.2.6。
96.乡镇改革研究,《省情咨文》2003.6。
97.博士不能“博仕”,《中国国情国力》2004.11。
98.怎样理解公平与效率,《中国社会报》2004.11。
99.贫困与人格意识及脱贫,《调研世界》2005.1。
100.合作与中国农民合作,《调研世界》2005.2。
10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省情咨文》2004.12。
102.人才培养问题之我见 ,《人才开发》2005.1。
103.贫困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4.11。
104.农民合作研究,《美中经济评论》2004.11。
105.消费的本质,《调研世界》2005.3。
106.论合作,《中国发展观察》2005.2。
107.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立足点,《中国城市化》2005.7。
108.公平、效率及二者关系新探,《江汉论坛》2005.9 合作第一。
109.人生的经济学均衡,《省情咨文》2005.5。
110.平均主义问题之我见 ,《甘肃理论学刊》2005.4。
111.谈谈面子经济学,《中国青年报》2005.12.25。
112.春节的经济学随想,《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2期。
113.“民”比“名”更重要,《中国青年报》2006.1.8。
114.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论文集)2005年12月第一版。
115.中国农民合作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论文集)2005年9月第一版。
116.绝对地租问题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117.知识与社会的均衡,《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合作第一。
118.人才问题与制度创新 ,《人才开发》2005年第5期。
119.面子中蕴含的经济学 ,《经济学消息报》2006-3-17。
120.甘肃农民内源性增收问题研究,《甘肃农业》2005.10合作第一。
121.当官与搞科研:自由与体制的冲撞,《经济学消息报》2005.11.11。
122.社会实践造就人才,《上海科技报》2005.7.27。
123.自治公社: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一种选择,《甘肃农业》2005.4。
124.中国农民合作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
125.利他主义:利益博弈的一种均衡,《社科纵横》2005.1。
126.中国农民合作问题研究,《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005.1。
127.和谐社会的中心 ,《甘肃党校报》2006.3.10。
128.“忙”的经济学阐释,《中国社会导刊》2006.4。
129.党校环境保护教学的又一成果,《甘肃经济日报》2006.4.5。
130.农民这一概念,《中国城市化》2006.4。
131.人生的经济学均衡,《中国城市化》2006.3。
132.面子的经济学,《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006.1。
133.博士从政,《中国经济信息》2006.5。
134.经济学家与道德 ,《甘肃党校报》2006.5.31。
135.新农村建设:主题、主体、主导,《省情咨文》2006年3期。
136.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社科论坛》2006年2期。
137.贫困与人格意识及脱贫,《甘肃省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38.公社制度与中国乡村发展,《中国农民问题》团结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139.面子与血缘,《甘肃党校报》2006年9月16日。
140.孝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9月29日。
141.闲话“买贵”现象,《海南日报》2006年12月4日。
142.对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思考,《社科纵横》2006年8期。
143.商品丰裕与社会满意度,《省情咨文》2006年5期。
144.买贵现象分析,《甘肃党校报》2006年12月23日。
145.慈善的经济学分析,《长江日报》2006年11月9日。
148.公社制度与中国乡村的未来,《中国农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149.面子与血缘:一种内生的均衡秩序    ,《海南日报》2006年12月25日。
150.信用品格刍议,《中国信息报》2007年1月5日。
151.公社制度与中国乡村发展,《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152.嫉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1月26日。
153.嫉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海南日报》2007年1月29日。
154.谈甘肃精神,《甘肃日报》2007年1月31日。
155.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民论坛》2007年1期。
156.嫉妒:一个社会的“囚徒困境”,《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期(下)。
157.慈善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1期(上)。
158.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甘肃日报》2007年3月28日。
159.节日的经济功能 ,《海南日报》2007年3月5日。
160.节日的经济功能,《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3月23日。
161.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4月下期。
162.商品丰裕与社会满意度,《甘肃党校报》2007年4月30日。
163.请客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6月8日。
164.请客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家茶座》2007.3。
165.宗教的经济学阐释,《经济学消息报》2007.8.17。
166.信用的品格,《海南日报》2007.8.6。
167.商品丰裕与社会满意度,《海南日报》2007.7.2。
168.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中国城市化》2007年4、5期合刊。
169.请客的经济学分析,《省情咨文》2007年3期。
170.略论甘肃精神,《省情咨文》2007年4期。
171.经济转型与秩序重建 ,《海南日报》2007年8月27日。
172.不感恩现象的深层分析,《海南日报》2007年9月10日。
173.从正反两方面看节日潜藏的巨大经济功能,《甘肃日报》2007年9月26日。
174.不感恩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中国改革报》2007年9月17日。
175.从众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海南日报》2007年11月12日。
176.经济学请客   ,《百姓》2007年9期。
177.婚姻的经济分析 ,《百姓》2007年10期。
178.为什么不感恩,《晶报》2007.9.15。
179.“懒”也是一种经济均衡,《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11月9日。
180.国家发展的逻辑 ,《省情咨文》2007.6期。
181.请客的经济学,《中国中小企业》2007.12期。
182.买贵现象分析,《长江日报》2006年10月7日。
183.论文就像艺术品, 《光明日报》2008。11。9。
184.为什么中年最痛苦, 《人民论坛》2008年5期。
185.幸福源泉的经济学分析,《浙江日报》2008。8。18。
186.“帕累托最优”质疑, 《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3期。
187.请客经济学, 《商界》2008年5期。
188.忙的经济学,《浙江日报》2008年4月7日。
189.农村软建设的三个方面, 《甘肃日报》2008.7.16, 合一。
190.干部考核与民意测评, 《甘肃日报》2008.12.3。
191.国家是发展的关键,《甘肃日报》2008.2.6。
192.“忙”的经济学思考,《北京日报》2008年3月17日。
193.幸福问题分析,《贵阳日报》2008年8月19日。
194.“经济人”假设应是经济学的一条公理, 《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1月25日。
195.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红,《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4月18日。
196.消费与快乐,《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5月16日。
197.离婚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5月23日。
198.纹川大地震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6月13日。
199.有感范美忠先生的跑,《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7月4日。
200.经济学视觉下的公平观,《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9月5日。
201.明星现象分析,《经济学消息报》2008年10月3日。
202.也论离婚经济,《浙江日报》2008年7月7日。
203.有感温家宝总理感谢人民,《甘肃党校报》2008年4月16日。
204.民生民德民权,《甘肃党校报》2008年7月8日。
205.苦:甘肃精神的核心,《甘肃党校报》2008年9月23日。
206.多关注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 《甘肃党校报》2008年12月10日。
207.对今后30年中国发展对策的若干思考,《省情咨文》2008年5期。
208.离婚问题分析,《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2008年7期。
二、专著或参编著作
1.专著:《经济问题新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25万字。
2.专著:《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独立。
3.专著:《中国经济发展和乡村开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万字。
4.专著:《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25万字。
5.专著:《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30万字。
6.合著第一:《经济竞争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25万字。
7.合著第一:《甘肃农民内源性增收问题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0万字。
8.《中国西部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孙晓霖主编,本人为副主编,其中本人撰写约16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9.《西部大开发与甘肃》,主编陈纪常、刘亚桥,本人撰写《新形势下甘肃小城镇建设问题探讨》,计1.5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0.《简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本人撰写第七章,计2.1万字。
11.《西北开发的模式选择》,本人撰写第八章,计2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邓小平理论与建设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王文学主编,本人撰写第二十章,计1.2万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13.《西方经济学》教材,本人撰写第一、二、三、四章,计4.6万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14.《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王文学主审,杨军等主编,本人撰写第一、二章,计3.2万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15.甘肃农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若干思考,《两个根本性转变与甘肃改革与发展》(论文集),石宗源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独立。
16.甘肃农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思考,《在希望的田野上》(论文集),李文衡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99年8月出版,独立。
17.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回顾与展望,《时代旋律》(论文集),罗祖孝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独立。
18.对《资本论》中一些问题的零星思考,《<资本论>与经济理论的新突破=(论文集),王珏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独立。
19.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20.三农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发展之魂》,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21.副主编:《基层干部经济学知识读本》,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三、获奖
1.论文:《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3期摘登,获甘肃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十一月获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提名奖,独立。
2.论文:《促进经济特区与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学习·研究·参考》2000年第10期,独立,获甘肃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文:《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初探》,获“全国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有奖征文”三等奖,《人民日报》2001年8月3日公布获奖名单,《理论视野》编辑部结集出版,独立。
4.论文:《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获全国党校系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独立。
5.论文:《小农问题研究》,《中国农村观察》99年第6期,2000年12月获甘肃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
6.论文:《对当前我国农户经济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96年第9期,《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文摘专辑转摘(第165/166期),获甘肃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及“兴陇奖”三等奖,并获甘肃省党校1996-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
7.论文:《对小农问题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问题》99年12期,获甘肃省委党校1998-199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
8.论文:《中国农村改革之我见》,《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2期,获甘肃省委党校2003-200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
9.论文:《转型和开放条件下政府应具有的主要职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10期,获2002—2003年度甘肃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0.论文:《科学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学习与研究》2004年7期,获甘肃省委党校2004-200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
11.论文:《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题、主导》,在“西部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大型有奖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2006年9月1日,独立。
12.论文:《公平与效率是多层面对立统一与交错互动的关系》获甘肃省委党校2007-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独立。
四、课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经济行为研究,甘肃省规划办1996-1998年度项目,独立主持并独立执笔完成,现已结项。
2.甘肃省农户行为的典型调查与分析,省社科联1995-1996年度资助项目,独立主持并执笔完成,已结项。
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甘肃省委党校1998-1999年度资助项目,独立主持并执笔,已结项。
4.农户经济行为研究,甘肃省党校系统1996-1997年度科研协作课题,独立主持并执笔,已结项。
5.“知识租”问题研究,甘肃省党校2003年度科研课题,独立主持并执笔,已结项。
6.西部家庭经济开发研究,甘肃省党校2004年度科研课题,独立主持并执笔,正在进行。
7.甘肃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甘肃省规划办2004-2005年度项目,独立主持并执笔,已完成。
8.西部贫困家庭经济开发研究,甘肃省社科联2004年度科研课题,独立主持并执笔,。
9.甘肃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央党校2008-2009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独立主持,已完成。
10.青年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共青团中央2008年规划课题,独立主持,已完成。
五、专业技术考核情况
1994年:优秀;
1995年:优秀;
1996年:优秀;
1997年:优秀;
1998年:优秀;
1999年:优秀;
2000年:优秀;
2001年:优秀;
2003年:优秀;
2004年:优秀;
2005年:优秀
2006.年:优秀
2007年:优秀
2008年:优秀
个人简介
宋圭武,男,汉族,1964年生,甘肃靖远人,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先后…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圭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