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

吕建军 原创 | 2009-09-30 09:23 | 收藏 | 投票

  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
  浙江企业文化网(www.zjccn.com)编辑部文章

  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这个问题历来有争议。对于这个问题,持不同看法会产生不同结果:如果先有文化,企业在战略部署时,就会偏向文化建设;如果先有经济,经济建设就会在企业中唱“主角”。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都会自觉、积极、认真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他们“先有经济”的思想在指导。
    那么,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
    从唯物主义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历史观中的具体表现。社会存在是不依人们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全部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社会由人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而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对社会存在或者客观世界、社会意识或者主观世界进行改造,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检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是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们不断实践的必然结果,而实践是社会生成的基础。显然,从“经济”身上我们看到“实践”的影子,从“实践”身上我们看到“意识”的影子,意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映,是由客观存在变成的主观映象,即人们的感觉、思维、思想观念等,而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道德等。
    由此我们认为,意识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经济。换言之,先有文化后有经济,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包括企业经济。企业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企业运用依法获得的资源从事经济活动,在生产总值、生产规模、生产总量与效益、技术含量、营销手段等方面反映出来的综合情况。在意识或者文化引领下,企业运用“依法获得的资源”,推动经济向前发展。这说明,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企业经济。
    也许有人会问:没有企业经济先行开路,注册资金怎么筹?生产场地怎么办?生产设备怎么买?员工工资怎么付?注册资金也好,员工工资也罢,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把筹备阶段的各种要素称之为“企业经济”。企业经济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人不断实践的必然结果,而实践是企业生成的基础。所以,没有企业人用文化武装起来的实践,企业就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因而未通过实践或者不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经济也谈不上经济。因此,我们只有从实践的角度才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企业经济的本质特性、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进而正确认识企业的本质特性、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实践的观点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
    在创业阶段,企业人特别是企业主以独到的眼光、思路和观点,凭着信念和毅力,运用“依法获得的资源”,筹集注册资金、购置生产场地与设备、招聘员工,为企业发展殚精竭虑、“谋篇布局”;在创业阶段,企业人特别是企业主独到的眼光、思路和观点等一切意识形态是企业文化源头或者最早的形态,企业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最早的形态”,成为发展中企业文化;在创业阶段,所谓经济,是在企业文化引领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桶金”。在捞到“第一桶金”以前,企业不存在经济之说,因为没有捞到“金”,即没有捞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企业捞到“第一桶金”,产生效益,开始进入成长阶段乃至扩张阶段、成熟阶段,经济就来了并产生积极作用。此时,毫无疑问,文化建设要深入确实离不开企业经济这个基础,离开了企业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同理,企业经济建设要想有大的成就也离不开文化,离开了文化这个灵魂,精神文明上不去,经济建设就会因失去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成为一句空话。
    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综观企业发展全过程,文化先于经济;在企业创业阶段,文化仍然先于经济;在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先后顺序起变化。在变化中,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就这样,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个人简介
笔名承迅,品牌与产业经济独立学者,浙江省经济与管理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策划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代表作《品牌立市,嵊州只需迈过一道坎》,有策划领域文章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知网、重庆大学图…
每日关注 更多
吕建军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