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关于2009年阅读的回顾

魏延安 原创 | 2010-01-06 21:03 | 收藏 | 投票

   
  在看完《赢在执行》的最后一页时,正是2009年12月31日的夜间,至此,2009年个人阅读的数字定格在56部。不觉间,2009年成为个人读书最多的一年,在步入2010年的时候,确实有必要回顾一番。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古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说,何以解忧,唯有读书。当我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我才感到生活的充实。在喧嚣的都市中,当我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时,我体味了一种别样的田园闲居。关于读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令人向往的典故,有“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式的刻苦,也有“雪夜闭门读禁书”式的惬意,还有“红袖添香”式的浪漫,更有“书中自有黄金屋”式的幻想。当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时,欣赏一下满架的图书,就像在夏天里感受到一丝久违的清凉;当晚上家人都已休息时,一边用热水烫脚一边阅读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时,我已忘记了一切疲劳和烦恼,真正体会到古人关于读书那些令人陶醉的文字。别人痴迷“偷菜”,我痴迷读书;别人爱做“菜迷”,我偏爱做个书虫;但我想这两种痴迷有着不一样的结局,游戏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愉悦,而读书带来的是长久的受益;游戏缓解了工作的压力,读书却提高了人生的品味。

  一个星期读一本书

  56部,并不是2009年读书的全部,已经翻开却只选读了一部分的还有好些,另外还读了约30本左右的杂志。这样算来,2009年阅读的成绩不可谓不丰硕。为什么过去的一年会成为读书最多的一年?我想这主要是年初为自己订立的一周读一本书的计划得到良好的执行。我曾把这个计划告诉身边的朋友,他们说这怎么可能?我说完全可能!中午在单位吃饭,饭后有45分钟可读书,然后还能休息;晚上睡前再看30分钟也很好做到,这样一天可看五六十页,一本书一般三百来页,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完。当然,也会遇到十分繁忙需要加班的时候,有可能还要废寝忘食,自然要影响读书,但毕竟是个别的现象,我们的时间状况还远远没有紧张到像鲁迅那样需要从海绵里挤水。如果因为工作繁忙连续几周没有实现读书的计划,我会加快补救,采取读文学作品的办法,提高阅读进度。在周末,一本小说之类的书,用双休日的时间看完不成问题。

  读书的三大类构成

  三农问题、人文社科、文学作品,构成人个阅读的三大内容。三农问题类图书的阅读,是基于个人业务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想提高个人三农理论水平的主动要求,县域经济、村域经济、农村调查、有机农业是2009年阅读最多的专题,而一年间为上述问题共下乡调查两个多月。人文社科类图书一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对历史作品非常喜欢,常看的有两个类别,一类是通俗历史作品,如百家讲坛系列,还有《明朝那些事》等社会流行作品;一类是研究性质的专著,如黄仁宇的大历史研究系列,传统史学典籍等。文学作品近年读得不少了,因学了五年中文,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涉猎,这些年读得要少些,但阅读的习惯还在保持。原先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年读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年度文学作品选丛书,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但后来没有坚持下来,感觉选编越来越怪异,反倒不如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双年选。但2009年读的文学作品要多些,主要是对积攒的几本所谓官场小说进行了集中阅读。

  与官场小说说再见

  官场小说的兴盛是如今文学出版的重要现象。据一项调查,官场小说的读者主要有三类:干部、老板和职员。我个人也难以脱俗,10年前读过《国画》,感觉很震撼,确实切中官场时弊,对一些干部的堕落轨迹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后来还读过《沧浪之水》《西洲月》,感觉不错。近三年我又陆续买了一些,但一直放在书架未曾翻阅。2009年决心毕其功于一役,把手头有的、正在市场热卖的集中读完。在读到《中国式饭局》时,应该说已非常疲劳,并最终决定在此之后不再阅读官场小说。总体感觉,官场小说走到目前的地步已很困难,一个是题材开拓得差不多了,从最初的省委书记一直到乡镇书记,秘书、司机、办公室主任等角色也都被挖掘;另一个就是情节的雷同性,几乎没有创新可言;更由于写作群体构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出身官场的写出来,真实而缺乏文采,非官场出身的写出来,有文采而不真实。就2009年读过的几部看,《苍黄》的总体质量要明显好于其他作品;洪放的几部作品质量也不错,风格平实,文学气息深厚;《驻京办》主任系列,描写多于批判,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采卖弄,塑造的人物八面玲珑,没有一点所标榜的反腐小说的气息;而高和的作品则是一种荒诞的风格。官场小说写到今天这种程度,再创新已经很难,只能是题材上的重复。由此我想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骑士小说的兴盛,但塞万提斯让一切有了终结,不知有谁可以成为中国官场小说的塞万提斯,不知什么作品可以成为中国官场小说的《唐吉诃德》。总之,有了2009年的集中阅读,今后可以对所谓的官场小说不再理会。

  开始坚持写书评

  学而不思则惘。当我阅读时,我感到自己不断深刻;当我思考时,我感到自己依然浅浮。我以撰写读书体会的形式提醒自己应该多少有些读后的感想和收获。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当这一本书的味道还没有回味时,手里已有下一部在等待。当我尝试撰写一些体会后发现,这真是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算下来,一年已经写下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书评30多篇,有两万多字。我在其中挑选了几篇自我感觉较好的送给师长们,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肯定和鼓励,这又促使我坚持把书评写下去。由于坚持写书评,读书的印象比以前深刻了,也带动了思维,让读书从单纯的休闲活动变为包含人生与社会思考在内的思想活动,从而更多的收获了读书带来的成果和书香留下的愉悦感觉。

  值得回忆的几本书

  2009年的阅读已然过去,但回顾过去一年的读书生活时,有些作品已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列举以下11本书和3个书系。

  1.《1978-2008私人阅读史》。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读书参考书,在图书泛滥的今天,有这样一本书,无疑是书海航行中的灯塔,书中34位“读家”的30年读书心得和推荐书目给了很好的读书指引,也可从中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阅读的一般规律。

  2.《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军旅作家王树增以翔实的史料和动人的文学笔法为我们再现了长征这一震撼世界的壮举。我最感动的地方是红军战士大多只有二十岁左右,即以这黄金一样的年龄,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惨烈的漫漫征途,为了理想他们可以牺牲包括生命在内的任何东西,这让我们今天的同龄人是如此的汗颜。而对于长征中的几个关键性历史问题也以厚重的史实和客观的陈述给予了披露。

  3.《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杨奎松先生的史学力作,以史著评论和理论探讨的形式解释了中国现代历史研究上的若干焦点问题,如中外争论不休的平型关大捷、西路军的问题等,是有着深厚功底的史学专著。

  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再版多达几十次。本书实际上把东西方管理理念在“人”的层面做到了融合,即管理核心在人而非事,根本在于人的精神问题而非物质问题,主要解决的是人的品德问题而非能力问题,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人的集合协调而非个人的单打独斗。这让一般意义上的以探讨“技巧”为主的管理类图书相形见绌。

  5.《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金城出版社出版。本书让我们知道,“理时”与理财同样重要,打理好宝贵的时间同样可增加财富,并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路和方法。在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读一读这样的书,多少都会有所启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6.《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华出版社出版。是原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所写,真实地再现了苏联解体前的末世乱象,先是民族问题突现,处置方法失当,引起连锁反应,然后是外部插手,风云突变,最后是高层分裂,轰然崩溃,读来让人触目惊心,沉痛不已。

  7.《苍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蛰伏了10年,官场小说创作的早期风云人物王跃文又出新作,此书写得真实、冷静,绝无第三者角度的感叹、注释,读起来的感觉就像触目惊心的纪录片,让人又怕又痛。如果说十年前的《国画》描写的是以朱怀镜为代表的个人在官场的堕落,则《苍黄》描写的是官场整体的堕落,这是最令人痛楚的。

  8.《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由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带来的关于企业执行力问题的专著,在企业界有较大的影响,全书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企业执行力不足的表现、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9.《货币战争》。由宋鸿兵编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2007年出版后轰动一时,以文学的笔法揭露了当今世界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读后令人震惊不已,虽然不敢全然相信,但对货币体系的可怕也有了解。更为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准确预测了暴发时间。

  10.《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解析奏章的形式展示晚清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既是对李鸿章的解读,也是对晚清史的解读,内容别致,分析到位,而文字平实,娓娓道来,比起通俗史学读物多了些厚重。

  11.《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出版。是我所读的黄仁宇著作系列的第11本,与以前读过的黄仁宇作品类似,这一本也是其大历史观理论的延续之作,时限为蒋参加革命至1945年抗战胜利。本书从大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军事政治领袖并最后失败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因素,从而进一步阐明,中国要从一个中世纪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必然经历三个阶段,一是高层架构的形成,二是基层的广泛动员,三是上述两者的连通;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完成了高层架构的历史任务,而毛泽东与中共则完成了基层动员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实现了上述两者的连通,基本使中国步入现代化道路。

  12.《世纪大讲堂》系列。由凤凰卫视出版中心出版,是对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的文字化编撰,目前出到了第8辑,一批著名学者先后登台亮相,并与现场观众交流,确实有真知灼见,一些篇章发人深省。

  13.《明朝那些事》系列。网络红人-当年明月所著,2009年出到第7部,终于划上句号,出版社中间也有变更。这一书系是在网络上引起阅读狂潮后才以出版物的形式推出,可以说达到了平民讲史的一个历史性高度,语言活泼、幽默风趣,正如书的宣传语――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讲。

  14.《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李亚平著,北京出版社出版。2009年出到了第4册,继讲了明史、宋史后,开讲清史。如果说历史专著像美声唱法,而通俗历史作品像流行唱法,则本书是介于其间的民族唱法。写得很有底气,也比较活泼。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