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顾客『绑架』你的品牌:无形营销10大原则(1)-(3)

甘贤善 原创 | 2010-02-04 10:17 | 收藏 | 投票

星巴克、eBay、和红牛提神饮料等公司,都摒除传统的广告手法,却创造出数十亿美元的总市值。这些成就绝非偶然,他们证明了,「无形的营销策略」才是21世纪建立企业和品牌的明智选择。

原作者Alex Wipperfurth专注于营销策划,其方案曾获得Napster、Pabst Blue Ribbon和芭比等知名企业采用,擅长为产品制造话题,培养爱用顾客群。他认为建立品牌的关键在于,让市场绑架你的品牌。市场参与度愈高愈好,即使会让你的品牌走向偏离预期,你也必须放手一试。例如上述这些知名品牌已经创造出一种幻觉,让人以为品牌的成功全凭侥幸,是使用者促成的,而不是公司刻意完成的;这代表使用者觉得是他们掌控了品牌。把传统营销当成困扰,但对于替自己喜爱的品牌塑造未来的价值,却有很好的回应,这便是无形营销的精髓。
 
无形的营销绝非完全不需要营销,这其实是最复杂、也是社会大众最感陌生的一种营销手法。这种营销方式并不适合每家公司。你必须愿意放手让市场主导,必须具有足够的信心,才能摒除控制欲望、顺势而为,同时接受品牌发展阶段中某种程度的不确定。
 
无形营销的1O大基本原则
(1)          放手——把品牌视为市场所有,而不是个人私产
(2)          共创——让消费者加入、塑造品牌意义
(3)          舍弃——让顾客决定什么是「又酷又好的产品」
(4)          促进——创造品牌和顾客之间的持续对话
(5)          耐心——先进行「播种计划」,再耐心等候收成
(6)          弹性——敞开心胸,随时欢迎其他更好的创意
(7)          松绑——让绑架按照顾客自己的步调来进行,不是按照你的
(8)          克制——放下技术本位,创造美好的品牌体验
(9)          尊重——与消费者共同找出下一个大热门商品
(10)      绑架——建立顾客真正的忠诚,支持者自然会站出来
 
◎原则1:放手
让你的品牌成为市场导向,而不是营销导向。如果你能把你的品牌视为是市场所有,不是你个人的私产,你才有可能成功。
 
最好的品牌,自然会在市场中找到定位。品牌的成长与发展是因为回应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是由营销公司事先规划好的。愿意放手让使用者社群随意将品牌对他们的意义加进品牌的价值,让品牌自然发展。很多受欢迎的「杀手级应用」就是用这种方式在市场崛起的。
 
本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Napster便是一个好例子。创办人在大一时就写了一套能帮他在互联网上搜寻音乐的软件,以自己的绰号Napster为名。接着他用电子邮件把软件寄给几个朋友,并要求他们不要再转寄给别人,然后就让市场自然发展;他并没有花钱找品牌顾问或广告商来替他经营品牌,也没有介入Napster的发展,而是放手让使用者社群自行加入价值。结果一年半之内,Napster就累积了8000万名使用者,全部的营销费用不过20万美元。
 
为什么在短短两年之内,Napster就从一家新创公司变成一个全球大众品牌?原因如下:
        Napster提供使用者一块空白的画布,让人可以随意尽情挥洒。
        Napster有一个与金钱无关的诱因:使用者觉得,把自己的音乐库提供给大家免费下载,不收取费用或任何这类的回报,是一种助人的行为。
        Napster让人觉得自己被需要:愈多人使用Napster,这项软件的功能就变得愈好。
        Napster创造了社群的归属感:音乐对许多人而言,是很个人和情绪性的东西。使用者同时认为,他们是在帮忙把音乐从唱片产业的魔掌中解放出来,一个非常崇高的目标。
       Napster具有完善的管理一一因为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公司并不会试图影响Napster发展的方向。
 
成功让市场绑架品牌的例子,当然不只Napster一个。这些品牌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愿意让市场主导品牌的价值。
 
◎原则2:共创
邀集各种团体成员,针对品牌的意识型态、运用方式和特质提供意见。如果能够广泛采纳各方意见,你最后得到的结果,必然不会是一个利基型产品,而是多数人都会接受的产品。
 
伟大的品牌会散发真实的感觉,不像是出自营销部门之手。好品牌会让人感觉真实,但在实务上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是让消费者主动参与为品牌塑造意义。
 
以美国众多小成本电影为例,有时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只有区区几十万美元,最后却有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没有大牌演员、没有令人惊异的画面,也没有发行商。虽然电影普普通通,发行方法却极不寻常。他们通常采取了以下的手法:
         发行之前的两年时间,电影制作人透过媒体制造了一个新的神秘传说,例如某个恐怖片说有3名学生在拍摄女巫纪录片时在森林失踪了。为此还特地推出网站,讨论这个神秘事件,并放映看来是学生失踪前所拍摄的影片。
         让神秘事件在一小撮人之间延烧一一包括网络迷、恐怖故事迷和电影迷,都对这个传说大感兴趣。网站大受欢迎之后,相关讨论开始蔓延到有线电视、广播、周刊,最后到了无线电视台和各大报纸。
         不同于典型好莱坞式大肆张传的发行方式,电影先在大学或社区校园放映,让学生或一般民众先睹为快,而不让影评人先看。
         电影引发的兴趣日益高升,终于引起大家的注意,让一家发行商买下该片的发行权,并在少数几家戏院放映,维持「独家的感觉」以及保持神秘。
 
这项手法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最死忠影迷的实际参与,他们主动合力创造了某个电影的品牌精神、面貌和感觉,制造各种话题,最后把它从外围市场推向了主流市场。这些影迷得到的唯一报酬是,他们觉得自己享有某种信息的特权,能比一般大众早一步得到相关信息。这种特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部片子的一份子,不只是一般的消费者。
 
另一家与顾客共创品牌价值而大获成功的公司,是提神饮料厂商「红牛」。该公司采取整体的上市策略,是依赖在早期市场撒下种子(例如美国的流行酒吧和出租车司机,以及英国的卡车司机),然后让这群人将饮料推荐给同侪。红牛公司倾全力把自己融入顾客的生活,结果这群消费者愿意付高价一一比可口可乐贵八倍左右的价格,购买一罐营养学家仍在争论对人体不知是好是坏的饮料。红牛最后的成功,有一大部分是因为顾客参与品牌的塑造。
 
◎原则3:舍弃
别再透过「焦点团体」企图搞清楚什么产品设计才是好、什么不好。把那些宣称能追逐主流意见的人都解雇,雇用顾客来取代这些人,并且真正重视他们的需求。
 
精心安排的品牌绑架计划永远要善用真诚、有内涵的文化机会,而不是肤浅的表象。换句话说,真正又酷又炫的品牌之所以成功,绝不是因为做了些表面功夫,而是这些品牌满足了某种需求。营销人员的工作便是找出这样的机会。
 
好品牌的重要特质如下:
         不完美:这类品牌不是百分百政治正确,反而有各式各样的怪癖和特性。人们喜欢这些特征,因为这些特征让品牌看起来更真实、更容易认同。
         有愿景:这类品牌挑战社会的准则,促使人们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自我判断:这类品牌试图做出能感动自己的事,不会不择手段只为了赚钱,并且绝对不会出卖自己。
         不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会挺身捍卫自己的信念,反而不会改变自己以迎合大众市场。这类品牌随时在创造自己认同的经验。
         满足文化需求:这类品牌的作为符合社会的需求,即使这些需求通常是看不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品牌来说,又酷又好不见得就等于大卖。就定义而言,酷品牌吸引到的只是少数消费族群,不是大众市场。什么是酷、什么不酷,大家的看法会经常改变,所以这个月的大热门可能很快就过了时。大多数的人无法用言语明确说出酷有哪些要素,因此酷或不酷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判断。到头来,「酷」是无法衡量或量化的。每个品牌都会有一些主观的证据显示大家认为这个品牌酷,但这方面的进展是难以具体衡量的。
 
这些竞赛规则也经常改变。有些营销人员会寻求不同团体帮忙,这些团体理应能够说出什么是酷、什么不是酷,但结果往往流于肤浅、表面。说到好或酷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或技巧可以应用。
 
精心安排的品牌绑架计划永远要善用真诚、有内涵的文化机会,而不是肤浅的表象。换句话说,真正又酷又炫的品牌之所以成功,绝不是因为做了些表面功夫,而是这些品牌满足了某种需求。营销人员的工作便是找出这样的机会。

相关文章:

个人简介
3年的网络营销从业经验,网络营销研究者,致力于做一名资深的网络营销顾问!
每日关注 更多
甘贤善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