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失败案例之:韩信功高震主

李文武 原创 | 2010-03-22 15:32 | 收藏 | 投票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定律“彼得定理”,当一个人提拔到一定高度与高位时,会出现无法胜任新职位的现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招聘广告,例如国企高管的职位,政府的职位,私企的职位,一定要达到什么厅处级别多少年,什么具有高级职称,或者什么相关职位工作经验多少年?给人感觉,不是把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与重要职位上。而是把当过高管或者当过领导的人放在岗位上与职位上。当然,招聘方有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应聘方要有做官经验。做为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经验丰富者守成者多,开拓者少;保守者多,创新者少;腐朽的多,新锐的少;害怕变革者多,勇于改革的少。这跟一个国家的背景文化与历史根源有关。我们可以这样分,这世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天才,是敢于把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活学活用。没有经历过任何体验,照样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创造事业神话。二种是实干家,没有知识,没有经验,却会在不断的体验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学习成长。多数成功人士属于这一种。还有一种是表面上满腹经纶,口若悬河,却头脑中实无一策,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书呆子型或者赵括类的纸上谈兵者。
 
在中国历史长河上有这样一位军事学家,在军事上是叱咤风云,建功卓著,可用“用兵如神”来形容。他就是受过跨下之辱的军事奇才韩信。他出身布衣,从没有做过三军总司令。但他掌握了兵权,却能天下无敌,打败任何军事竞争对手。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说法是,韩信是从员工一步到位成为总经理。没有总经理的经验,却把总经理的工作做得很好,很优异。汉朝一大半的江山,可以说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韩信是淮阴人。刚开始是普通老百姓时,家里太穷了。个人既无政治背景,也没有什么道德高尚的品行使其扬名天下。只是一个读了很多兵书的贫寒的知识分子。因为韩信的现状,所以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他又不会去打工、种田、经商。为了生存,只好寄食在别人家里。世态炎凉,人情冷暧,很多人瞧不起他,甚至于厌恶他。他经常在一个亭长家里寄食,亭长相当于现在乡政府的官员。连续吃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很反感他,不给饭给韩信吃。韩信很生气,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离开了寄食的地方。
 
一次,由于肚子很饿,韩信在城下的水池里钓鱼,想搞几条鱼充饥。有很多妇女在水里洗衣服。其中有年长妇女漂母,见韩信很饥饿,给饭给韩信充饥。这样持续了几十天。韩信很感激漂母,就对漂母说,将来自己发达了会重谢她赠饭之恩。漂母发脾气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同情你是知识分子而给你吃点饭,那里希望得到你的报恩!
 
淮阴有个杀猪的混混无赖,没事找事干,侮辱韩信。说,韩信长这么大了,喜欢带刀剑,其时骨子里胆小如鼠。旁边看热闹的人都起哄,杀猪的混混又当众羞辱韩信,“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这些没见识的泼皮混混,不知道带剑是知识分子身份象征。韩信不想犯罪,只好忍辱负重地从混混的胯下钻过。整个市场的围观的人,都耻笑韩信怯懦。
 
韩信在秦未陈胜吴广起义的浪潮中,投军加入了项梁的起义军。项梁死后,又做了项羽军团的一名普通军队干部。经常向项羽提出合理化地军事建议,项羽没有采用。更没有重视韩信与重用韩信。这名普通的军队干部,后来成了项羽的掘墓人。韩信在项羽的军队里没有施展才干的机会,就转投向汉王刘邦。职位是连敖。连敖,楚国官名,《左传》载楚官有连尹、莫敖,其后合为一官名。韩信任的连敖只是个小官,并不是楚国所讲的连尹与莫敖合为一官名。连敖既没有多大的级别,也没有多大的权力,只是个小官职,名字很好听而已。不然韩信,也不会去逃兵的。韩信有次,与其他13人违反汉王的法律,要被处死。执行刑罚时,已杀死了其他的13人,准备杀韩信时,韩信看见刘邦的知心朋友夏侯婴经过,于是说,刘邦难道不想得天下,为何要杀人才。夏侯婴觉得韩信很特别,讲这样的话,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于是释放了韩信,并跟他沟通了一下,觉得此人确实有才。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掌管生产军粮等事。
 
韩信经常跟萧何沟通,萧何又觉得韩信不是一般的人才。当刘邦的军队到南郑的时侯,诸将在路上逃离的有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向刘邦建言重用他,刘邦没有这个想法,韩信只好也跟着逃亡。萧何听说韩信逃亡了,忙去追赶他。有人跟刘邦汇报,说萧何也当逃兵了。刘邦很气愤,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回到刘邦身边。刘邦又怒又喜,骂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跑,我只是在追回一个人。刘邦问,追谁?萧何说追韩信。刘邦不信。萧何说起了韩信人才的重要性,是国士无双。刘邦要想统一天下,必须要有韩信辅助。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任命韩信为将军如何?萧何说任韩信为将军,官太小了,他一样的会逃跑。刘邦说我任命韩信为大将吧。萧何说,“幸甚”。后萧何又出主意要刘邦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来封拜韩信为大将。大将相当于三军总司令。刘邦依萧何的主意,刘邦阵营的诸将军,都各自以为自己会封大将,都很高兴,等到封大将的是韩信,才大吃一惊,大跌眼镜。大将是汉军中的一个小官吏,一个曾受过胯下之辱,被世人耻笑的懦夫。
 
韩信受命为三军总司令,刘邦马上向其讨教今后的战略方向与决策目标。韩信把刘邦与项羽做了分析比较:勇悍仁强,刘邦不如项羽。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重亲疏远,不守信誉,残害百姓,使诸侯心中不平,百姓不亲附,失天下心,再加上不能任贤信能。刘邦只要与项羽反其道而行就可以了。要刘邦任天下武勇,以城邑封赏功臣,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刘邦的有得民心之处是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苛法,法律只有约法三章。刘邦先入关中当王关中,是项羽不守诚信。比较而信,刘邦比项羽更得民心些。刘邦听了韩信的话,大为高兴,自以为得信晚。于是听从韩信的军事安排,准备全面反攻西楚霸王项羽。
 
八月份,刘邦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三秦地区是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西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地区。韩王韩成与殷王司马印投降。合齐国与赵国共击楚国。到四月,到彭城,汉兵失败而还。韩信复收兵与汉王刘邦在荥阳会合。然后纵兵在楚国京、索之间,使楚军无心西顾。
 
由于汉军在彭城失利,原先投降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齐国与赵国都背盟反汉降楚。刘邦派使者郦生游说魏王豹,没有结果。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国。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韩信设疑兵,兵分两路,一路做个样子在岸边陈列船只,欲渡临晋,迷惑魏军。另一路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俘虏魏王豹。刘邦后又派常山王张耳与韩信引兵东向,攻打赵、代地区。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赵 歇与成安君陈余听说刘邦汉军来犯,聚兵在井陉口,号称有20万。广武君李左车向陈余提了个军事建议:韩信太厉害了,但是有缺点,我们可以利用地形方面的优势,井陉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使得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打仗最重要的是打击敌人后勤保障。给我30000精兵,我从小路绝其辎重。你就深沟高垒,坚营勿战。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能还兵。我的兵守在韩信军的后面。使他们没有抢掠的粮食。不要10天,就可杀了韩信与张耳。军事战争,后勤保障特别重要,如果切断敌方的后勤,就等于是断了敌人的命脉。成安君陈余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这个儒家学派的知识分子,常说什么时候正义的军队是不玩阴谋诡计。他跟李左车说“兵法说,如果兵数大于敌方十倍就围攻敌人。是敌人的两倍就进行对战。今天韩信兵号称有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能大老远地来攻打我,已成为到了用兵的极点。今天如果我害怕避而不战。后有更多的军队攻打我,怎么办?其它的诸侯会认为我怯懦,而轻易侵犯我。于是没有听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派出间谍了解情况,知道陈余的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策。很高兴!这才敢把军队向井陉口进军。这是韩信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经典案例:背水一战。
 
在离井陉口30里时,停止进军。晚上布置军事任务选轻骑军2000人,每人手持一红色汉军军旗,从小路萆山守侯等待机会。韩信告诫说,当赵军见我军撤退时,必会全军出动追我军,你们2000人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入赵壁,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同时还命令裨将传命令安排全军官兵的伙食。说,“今日破赵会食”。诸将都不相信。只好假装听命令,“诺”。同时,还反兵法而行,安排1万多人背水列阵。赵军都耻笑汉军。天明时,韩信立韩信的大将旗帜,打鼓行军至进陉口。赵军打开壁门与韩信军队作战,大战良久后,韩信与张耳佯弃鼓与旗,走向水上军。赵军见此,以为打败汉军无疑。全军出动追韩信与张耳。韩信的背水的军队因没有退路,只好奋力死战。赵军怎么也打不败汉军。而埋伏的2000轻骑兵乘机完成工作任务,把赵旗都换成汉旗了。赵军既打不败韩信的军队,想要退还坚壁。那知道回过头地看都是汉军的旗帜。于是,赵军全部大惊,军心大大的动摇了,以为有大量的汉军在壁内等侯着他们。赵军大乱,赵将杀逃跑的士兵都制止不了这种情况。汉军夹击赵军。大破赵军,杀成安君,擒赵王歇。韩信,命令生擒李左车,优待他,并请他当他的参谋顾问。诸将对韩信是心服口服。
 
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我想向北攻打燕国,东讨伐齐国,该怎么样展开军事行动?李左车很感动,为韩信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说硬攻力不能自拔,不如先休整军队,稳定赵地局势,然后游说燕国,燕国归顺了,齐国也会跟着归顺。韩信听信了李左车的建议,果然,燕国归顺了。把这些战争情况派使者向汉王刘邦作了汇报,同时,请立张耳为赵王,镇抚其国。刘邦立张耳为赵王。
 
韩信这边节节胜利,刘邦却被项羽的军队逼得喘不过来。楚军急围刘邦于荥阳。后刘邦逃到成皋,楚军又急围之。刘邦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生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70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50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生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楚国使项羽亲信大将龙且为将,领号称20万军,救齐。龙且这个人一向看不起韩信,有两点;一是韩信曾受到混混施予的胯下之辱。二是韩信曾是项羽手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有人劝龙将军,不要轻易跟韩信打仗,要以逸待劳,以坚壁防守为主。等韩信军粮不继时,自然而然地使汉军不战自乱。龙且输在轻敌。韩信与楚军对垒时,命人搞了万多个装沙子的盛具,阻塞潍水上游,引诱敌军追击。诱至于潍水时准备渡水时,决水冲垮楚军。然后回军攻打。这次战役的结果是,龙且被杀,田广逃之夭夭。追楚军到城阳地区时,尽虏楚军败兵。
 
汉四年,韩信遂平定了齐国地区。随着功劳的增长。韩信的权力欲望逐长,想要刘邦封他做代理齐王。当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气愤。因为楚军主力部队围攻刘邦于荥阳,而韩信只想到自己的官职与待遇,只想到自己的荣华富贵,并不关心刘邦的死活。当刘邦想要发作的时侯,站在旁边的张良暗示刘邦。刘邦才醒悟过来。如果不答应韩信的要求,韩信可能会很不满,有可能就会反汉,自己创业,自己封王。刘邦是没有能力控制的。于是刘邦就封韩信为齐王,而不是代理齐王。这样做是要稳住韩信的心。
 
楚项羽死了得力大将龙且,这位自负的楚王才认识到这个昔日向自己提合理化的下等兵士已经是自己的劲敌。于是派使者游说齐王韩信,要韩信投靠自己或者与之三分天下。韩信认为项羽以前待自己很薄,官不过郎中,科级干部。位不过执戟,跑腿的。讲的话,项羽不理睬。出的主意,项羽不采用。所以跳槽到汉军。刘邦待项羽很好,又是封高官,又是礼敬有加,又是言听计从。比较起来,还是刘邦对我好些,背叛汉王刘邦的话,有违道义,不吉祥。齐人有个叫蒯通的知识分子,想要找个老板打打高级工。想要说服齐王韩信自己创业,为自己打下江山。蒯通以看相为名,游说齐王韩信。主要目的是说服韩信脱离汉王刘邦,自己君临天下。韩信认为自己有功于汉,而且功劳大,汉离不开他。再加上刘邦给予他的小恩小惠蛮多。不忍心叛变。于是感谢蒯通的好意,没有听取合理化建议。如果韩信听了蒯通的话,而采取行动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就会要改写。那么统一中国的就会是韩信。蒯通知道说不动韩信,就假装神经病,扮神棍,为自保命之计。
 
刘邦,这时已经不在真正信任韩信了,在围攻项羽于垓下,除掉了敌手项羽的势力后。就剥夺了韩信的兵权。过了一向,还把韩信从齐王变更为楚王。
 
身为楚王的韩信,感恩图报。报答三个人。第一个人是漂母,这是真心要感谢的对象。漂母在他挨饿的时侯给他饭吃。赐千金。第二人是下乡南昌亭长,这个人曾让他寄食过。虽然受他妻子白眼与侮辱,但是毕竟在他家吃过饭。赐百钱。第三个是那个混混。本来韩信可命人把这混混的脑袋砍下来。但是不能这要做。韩信对诸将说,这位壮士,侮辱我时,我怎么不能顺手杀了他?但是杀了他是杀之无名。我还要受牢狱之灾。如果我一命抵一命的话,我韩信就没有今天。所以,我是忍到了今天。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心胸狭窄的人,韩信封这名混混做了楚国中尉。
 
韩信跟项羽阵营的一名将军钟离昧关系很好。项羽死后,钟将军投奔韩信。刘邦跟钟离昧有个人过节,听说姓钟的在楚国境内,于是发诏书要韩信逮捕归案。韩信喜欢陈兵出入。被有人诬陷,诬告韩信谋反。刘邦听从了陈平的计策,到云梦巡狩会诸侯。其时,真实的目的是诱捕韩信。韩信还蒙在鼓里,但是内心很犹豫,并且对刘邦的来临不安。想要造反,又觉得自己无过错,刘邦应该不会对付自己。想要去见刘邦,又怕被刘邦逮捕。有谋士就出馊主意,要韩把钟良昧这位朋友的人头献给汉王刘邦,因为钟离昧是刘邦的仇人,这样做可取悦刘邦。韩信跟钟离昧商量这件事,钟将军很气愤,说“汉所以不击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然后骂韩信“公非长者”,自杀了。韩信持钟离昧的人头向刘邦邀功。那知道刘邦把他的五花大绑起来。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平定,我这条良狗当烹!”刘邦回答说,有人告你谋反。把韩信押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死罪,只是降了爵位,从王爵降为侯爵,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利用被软禁的时间,与张良一起干了一件工作,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韩信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象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一样被刘邦困着。有一次,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叛。韩信故意称病,不跟刘邦出佂。同时,派人到陈豨的住所丢信息,“弟举兵,吾从此助公。”韩信与家臣亲信密谋在晚上假传皇帝命令赦免囚犯奴隶,组织成军队攻打吕后与太子。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一代军事天奇才韩信死时33岁。刘邦听说韩信死后,是又喜又同情他。喜的是,自己的刘氏江山,没有权臣劲敌,可以安稳一代传一代地接替下去。为自己的后世子孙扫除了权力的障碍。同情的是,可怜这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学家、天才、奇才、大功臣与世长辞了。刘邦本来想要迁怒于蒯通。想要烹杀蒯通。蒯通喊冤为自己辩护。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韩信并不想反,只是被刘邦不信任,并且被打压的情况下,才遂生反心。也可以说,韩信是被刘邦逼反的。其实,韩信要学王翦将军向秦始皇一样向刘邦多要田宅与金银财宝,或者又象张良一样修道学仙,再或者象范蠡一样泛舟商海,这样才能让统治者皇帝放心。这样才能明哲保身。
 
我们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可从韩信的故事从总结如下经验教训:
 
一是管理者要有创业精神。个人与团体要善于利用所拥有与掌控的资源,不断地通过创新追求事业成长与创造价值的活动,来达到事业成长的目的与意义。要有能努力寻求机会的组织,以理论联系实践为重点,以社会责任与效益为核心。
 
二是要会利用获取竞争情报手段。无论是那方面的管理,处理什么样的问题,情报系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系统。当然,在获取商业情报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解犯法律。有很多手段可以用,比如假装记者,向管理者套取信息。派员工到竞争者那里去工作,了解情报。收集竞争者废料与垃圾,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信息。购买竞争者股票获取年度报告与公司其它信息等等。
 
三是要善于识别环境机会与竞争优势。管理者要识别几种潜在的机会来源。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几种机会来源:意外之事、不协调之事、过程的必要性、产业与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变化、新知识。
 
四是要善于与上司相处。工作的完成情况,有时也在于上司的支持度。上司在各种资源的支援下,员工们的工作就能完成得好。没有支援,员工们的工作有时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司升上去了,你就有可能接替原上司的位置。
 
五是做决策时,要果断不要优柔寡断。果断的决策,虽然有冒险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往往抢占先机。及时的果断决策,就是在把握机会,本来这世上的机会并不多,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优柔寡断往往浪费时间,错失良机,得不偿失。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国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的作家。研究领域:历史、经济、管理。

李文武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顶尖学者。《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的作家。研究领域:历史、经济、管理。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文武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