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类学札记4:生活是最大的文化

王学秀 原创 | 2010-05-18 11:2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一本小说里说到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女的怕男的不忠诚,男的说:

  “我要是一下子就不见了,就让我们家灶塌了!”

  让灶塌了是山里人最重的毒誓,家里灶塌了就生不了火做不了饭,就意味着家就灭了

  山里人家以吃饭为最大的事儿,他就拣最毒的说。

  是啊,吃饭是最大的事儿。如果扩展一下说,个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的需求,永远是他个人关注的最大的事儿。

  说这个事情,是想起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待文化的困惑与问题。比如,都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好,但是我们的日子却过得不如人家。不如人家自己甘于清贫也就罢了,还不行,还想一边学着人家建设物质,一边又批评人家的文化不好,出现了象“西方极度重利轻义,中华儒家文化则主张重义轻利”一类荒诞无稽的说法。说到这里,我自己经常很愚蠢地纳闷儿:为什么不好的西方文化却能够让国民过得较为富足?为什么咱们的优秀文化却常常让我们吃不饱饭?

  再说到企业文化,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大谈价值观和精神。好不好?自然好!但是如果企业不能够在物质的生活和精神的生活上让员工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感觉,你的文化就永远是没有出路的。如茅于轼先生所说:“当社会暴露出巨大的丑闻、一些伪善的把戏被戳穿时,大家就有一种被欺骗和被愚弄的感觉,这将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迅速降低。”

  因此,从生活的现实而不是从思想的说教上来建设文化,永远是核心的方向。一种文化的好与不好,关键不是看你提出了怎样的价值,而是看受这种文化约束的芸芸众生,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

  看看我们身边许多朋友你会发现,他们的名字中带着“平安富贵”的字样很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们通过给孩子起名来表达一种对未来的希望。正如我们许多人爱看武侠小说一样,是对我们活得郁闷、活得憋屈的现实生活的超越和梦想。

  从层次上,我们可以将文化分为理念的、制度的、行为的、物质及形象的等等,但是这所有的东西,归根到底,无一不和人们的生活实践相关;这所有的东西,都要通过实践化和生活化的过程来最终体现,其核心标准,就是人们在此种综合性的文化中生活的“图式”与“样法”;其最终的结果,就是看他们从此种文化和生活中得到了什么。

  美国著名文化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在其《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中说:“文化可以被认为是人们有目的的、实用性的实际行为的编码。或者反过来说,现实世界中人们行为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是受文化设计的调整作用的,文化设计具体构造了实践经验、习惯性实践及此二者的关系。”

      这段话,可以作为这一小文章的结论。

个人简介
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师”核心主讲教授,劳动部“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制订组成员、核心主讲教授,主持与参与多家企业企业文化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学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