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现状:未来管理的发展方向

阎雨 原创 | 2010-07-01 12:0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易经》
       对管理概念的定义,西方管理学界虽无统一说法,但是“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的人力及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实行有效的组合而快速实现组织目标过程”的说法,则为多数人所赞同。如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指出:“管理就是实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们强调“目标管理”或“成果管理”,偏重于从管理程序和管理手段角度规定管理的本质。然而,从管理程序和手段规定管理的本质,则势必造成对管理主体的忽视。中国管理哲学不同于西方管理科学,它是一门大写的“人学”。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虽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这是中国与西方管理学的根本区别。
       现在,西方某些管理学家也认识到西方管理科学的不足和片面,十分赞赏中国的“修己治人”的管理哲学。如柯维[1]在《与成功有约》一书中指出:“唯有反求诸己,从观念和品德做起,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才能使你在人生各个层面表现出众”。杜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再版序中说:“一般的管理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则是有效地管理自己。只有那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哲学所讲的“人”,不只是“经济人”,还是有道德、有智慧、有理想的“全面人”。所谓以人为本的“人学”,即是孔子说的“政者,正也”[2],把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管理是始于“正己”,终于“正人”的历程。在“正己”与“正人”中,更重视管理主体的“修己”及其垂范作用。中国所谓管理学,也就是商道即人道的“修己治人之学”。这一命题,是从体用结合的高度来立论的。所谓“修己”,就是要求管理者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形象管理”。“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和基础。“治人先修己”,只有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在管理学上,这叫作自我管理。所谓“人”,是在“修己”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艺术实施有效管理的问题。“修己”是体,“治人”是用,这是管理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从这一意义上看,我们可以把中国管理学视为一门管理哲学。中国管理学要既能够包含西方科学管理的精神,又能汲取中国哲学管理的智慧,将理性管理和人性管理相互交融,实现管理学的涅槃更生!
       纵向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从横向看,管理则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这一结构由手、脑、心、道四个层次组成,涉及到管理的运作与组织等各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手的层次,这是管理的最基本的层次。实际上,西方语言中的“管理”一词,即Manage,本身就是来源于手(Manus)的动作,指手的运用、操纵、控制、驾驭等,后来才演化成管理、处理、经营、安排等涵义。以此为词根的词还有:Manipulation(操作、操纵、控制)、Manoeuvre(运用、运作)等。这些,都与手有关。管理就是一种布局的能力、操作的能力、控制的能力、指挥的能力、推动的能力,简言之,是手的运作能力。
       工具则是手的延长,人用手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操纵工具。管理就是运用工具来发挥效益,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管理的硬件设施。人类的发明,从简单的工具到复杂的机器,直到今天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办公室自动化、多媒体传播等等。
       但是,工具和机器都是由人来操作的,人通过手来操作机器,具有操作的技术、技巧、技能。因此,手(包括手的延伸——工具与机器)可以看作是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脑的层次。手的操作是由脑来控制的,需要脑来作出决定,进行指挥。脑这个层次的管理是更广泛的管理,它的发展性更高,灵活性更高。脑所具有的能力是一种知识的能力,它能够进行研究和探讨,开发知识,发展知识。脑可以自觉地掌握现实,计划未来。
       西方的管理哲学其重点放在脑和手上,从l9世纪末到现在,可以说都是脑和手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脑的发展,所以也可以说西方的管理是一种脑的管理,用脑来操纵手,用手来操纵机器。正因为有脑,才有手的提升、工具和机器的现代化。脑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脑之上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心的层次。所谓心的层次,就是要掌握人的主体性和主体之间的互动性。人不仅具有脑的理性活动,而且具有心的情性活动。这种情性活动,透过心灵的感受和经验,能够产生管理的能力,在行为上能够发生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脑的沟通、手的协作,而且是心灵的感应、情意的互动、相互的协调。心是一种历史经验和价值理念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的管理更广泛更具有整体性,很难脱离历史的经验和传统以及群体的文化精神。
       心的管理与脑的管理的关系,大致相当于哲学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哲学不仅可以包含物质,包含科学,而且可以包含精神,包含艺术,包含宗教,是具有整体性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因此,心的管理是一个更大的层次、更完整的层次。
       在心之上则是道的层次。“道”是一种本体的存在,它是自我圆满的、自我创造的。“心”可以把“道”作为模范,来发展管理,即可以通过吸收“道”的精神,来充实“心”,并用之于管理。从宇宙发生论来讲的话,“心”的原始根源就是“道”。中国的哲学,特别是《易经》[3]哲学、道家哲学,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道”对于“心”来讲,既是一个源泉,又是一种模范、一个理想,同时也是一个可以学习、吸收和借鉴的对象。
       道是管理的内在基础。虽然,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道不是一个管理的具体层次;但是,它是管理的一个理想境界。就此而言,道是管理的最高层次。达到了这样一个层次,这样一种境界,管理就变成一种不需要管理的管理了,“无为而无不为”,自然就做得最好了。
       对此,我们在法家与道家的比较中可以看得更清楚。在韩非子的法家哲学中,为君者即主政者自觉地建立法律,推行法治,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管理境界。但是,法家与道家有所不同。法家是以“法”作为管理的理想境界,强调法治的基础;而不能像道家那样完全放弃法,听任道本身自我的发展。如果真正达到了道的境界,人的因素应该减少,甚至完全放弃,无私无欲,道法自然,这就是管理的理想境界。
       上述手、脑、心、道四个层次可以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加以讨论与了解。
       从主观方面看,第一个层次的管理可以说是信息管理。主要是运用信息、运用工具、运用机器。信息管理可以自动化。不牵涉到思想的作用,完全是一种行为的安排。第二层次我们称之为技术管理,它主要是了解信息、组合信息、优化信息、发展信息。如果说信息管理好像是设计好的程序,技术管理则是创造新的程序。就像使用电脑,一般人只是使用设计好的程序;如果没有技术,已有的程序一改变或者发生了其他的情况,电脑就无法使用。而电脑工程师则可以创造新的程序,所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层次是知识管理,就是掌握知识的理论来改进技术、发展技术。就像电脑运用,可以建立基本语言并发展新的语言程序来改变技术,这就是知识的运用。它可以掌握更多的概念来达到技术的改进。第四个层次则是智慧管理,就是运用智慧来统领和更新知识。智慧管理是整体的,它能够统合不同的经验和知识来逐渐发展一个活动性的、开放性的、有效性的知识系统。它使知识能够合用,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具有推展性。
      主观的信息、技术、知识、智慧都是管理人的一种心知状态,是一种管理的主体结构。但它必须成为一套能够学习、运作的东西,别人能够遵循的东西,这就是管理的客体化。从这个方面看,第一个层次是程序,即可以把处理信息的方法变成程序。第二个层次叫规律,即能够把技术变成规律(规则),规律可以掌握程序,就像技术可以掌握信息一样。第三个层次是原理,即把知识变成原理,原理可以掌握规则,就像知识可以掌握技术一样。第四个层次是体系,这是智慧的运用,是客体化的可以遵循的根本性的持久性的法则,不但可以维护原有的法则,而且可以产生新的法则。
       从主客观的结合来说,体系和智慧是相配合的、原理和知识是相配合的、规律和技术是相配合的、程序和信息是相配合的,它们相互结合的基础是作为本体的道。道是宇宙人生最根本的真实,最后的依据,它来自于客观的宇宙和人的本性。
       从中国哲学来看,道的本体同时表现在宇宙、生命和人性上,这正是道之所以为道的特点。
C理论认为:
Dao                   本体体验
Heart                  价值判断
Mind                  知识体系
Hand                  操作技术
      道,被认为处于管理的最高层次。西方的管理分析理论和工具被认为分别存在于脑、手、机等各个层级,远不及“道”的境界。
      为了强调个人欲望的合理性,以人性的“真”作为评判标准,自然欲望由于是“真”,因而被大大推崇。道德因为“伪”,因而被贬低。当中国社会出现了高尚道德,一些“普世价值”的传教士,立即以“真小人”的姿态,把所有的道德都贴上“伪君子”的标签。
      道德教化有虚伪的成分的确不假,但是道德虚伪的存在并不是否定道德教化的理由。“普世价值”以“真伪”标准替代“善恶”标准,提倡以“真小人”为荣,以“伪君子”为耻,其理论来源就是卢梭主张的“自然人”。
      西方文明在反对西方宗教道德禁锢的相反方向,建立了一个鼓励和保障追逐利益的社会制度。教育除了传授固定知识以外,不再具有其他功能。从而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全部逼到必须做小人、必须自私自利的境地。没有道德教化,民主、自由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说,民主、自由只是“术”,而道德教化是永恒之“道”。“道”之下,可以用各种“术”;没有“道”,任何“术”都没有用。
      道德与民主并不相悖,有道德必然有民主,有民主未必有道德。道德教化之后的民主,才是有益的民主。没有道德教化的民主,往往是有害的民主,是一群真小人、衣冠禽兽的民主。

      在西方管理行将就木,中国管理蓬勃而出的时刻,让我们再次聆听那时代的最强音——民族复兴,文化先行!



[1]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影响美国历史进程25位人物之一。
[2] 《 论语•颜渊》
[3]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
    文化的结晶。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分院 执行副院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公室 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