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豪”

牛文文 原创 | 2010-08-02 14:16 | 收藏 | 投票

  海普瑞创始人李锂很憋屈:他只当了5天的纸上“首富”,却惹来了无数的质疑和困扰。其实,憋屈的不只是他,创业板、中小板上的很多新富,恐怕都有或都将会有类似的麻烦。

  这是因为,创业板新富都有一个共同点:规模只有几个亿的小公司,创始人个人的市值财富却骤然剧增;公司尚未过创业期还很不成熟,融资和个人财富却一步到了位——“小公司,大富豪”,身幼多金,已处危境;尚不自知,危而又危啊。

  《创业家》杂志的编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我们排出了一个“小公司,大富豪”榜,简称“小富豪”榜(详见本期《创业家》杂志封面故事)。单是直接持股,尚未统计间接持股,“小富豪”的市值财富就已经达到公司上市前营收的十几倍,这种强烈的反差,此前在中国企业界还不多见。

  反差有多大?让我们以第一代首富刘永好兄弟为参照来看看。前几天和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在一个论坛上,听他说这两年养猪不赚钱,突然想到新首富李锂是加工猪小肠的,可赚了大钱。第一,10年前刘氏兄弟被评为首富,公司规模和个人财富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10亿美元的销售额,资产恰好也是10亿美元,1∶1。第二,刘氏兄弟当首富时,他们的企业规模达到了80多亿人民币,那时就是很大的企业了,“大公司产生大富豪”,符合常识。到了李锂当首富,公司规模22亿人民币(前一年只有4亿多),个人财富最高时504亿人民币,接近23倍,典型的“小公司,大富豪”,反差强烈。

  如《创业家》专栏作家蒋德嵩分析,“小富豪”群体的产生,有特殊的原因。创业板的开启及受热捧,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创业板是中小创业者的福音,在企业很小规模较早阶段就能上市,而且爆发出巨大的财富效应,这对中国的创业者创新者是个巨大的鼓舞,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个无形的推动。

  问题在于,对别人有示范效应,往往却会对自己有迷失效应:

  ——“小富豪”是“一步到位”的富豪,创始人已经提前预支了企业10年20年的发展红利。想到个人财富时,他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否则就难以抵御各种追上门来的奢侈诱惑;

  ——“小富豪”是“一股独大”的富豪,创始人大多持有企业相当大的股份。考虑企业未来发展时,他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否则就可能制约外部人才的引进;

  ——“小富豪”是“一时暴发”的富豪,企业并没有真正创造与个人财富匹配的价值,发展后劲也没有期望的那么大。创始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一旦创业板热潮退去,水落石出,创始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很容易“失重”。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人生如此,企业也难免俗。早遭些憋屈,也许是成长的一笔大财富呢。
 

个人简介
1991年加入经济日报社,连续两届获得三项中国新闻奖。1999年任《中国企业家》杂志任副总编辑,2000年起任总编辑。负责杂志内容采编、会议、调查排行、出版、理事会等工作。兼任《中国企业家》书系编委会执行主任,中国企业领袖…
每日关注 更多
牛文文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