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水滴定价”

张海勤 转载自 金融时报 | 2010-08-31 12:52 | 收藏 | 投票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蒂姆•哈福德

我曾在近期的一篇专栏中暗示,行为经济学有一定的价值。读罢此文,一位行为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你在慢慢滑向黑暗面”。这句一语双关的话让我深思,因为行为经济学的确有其黑暗面。行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经济决策的心理;他们只要擅长自己工作,就会发现某些毫无廉耻的推销员会籍以牟利的伎俩。

一个从行为经济学家转行的无赖会利用“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这是一种人们将更高价值赋予感觉自己已拥有物品的趋势。他(或她)同样会试图制造出一种感觉:即如果消费者不购买,他们就会吃亏。因为人们对于失去5英镑的痛恨,似乎要远甚于获得5英镑的欣喜。

第三,我们那些无赖经济学家会尝试提出一种比索价高出许多“锚定”价值,这使得产品看上去十分廉价。创造这样的锚定价值看上去并不难:可以邀请体验者写下他们社会保险号码的最后两位数字。

第四,他(或她)会尽可能让定价复杂化,使得人们难以将其与竞争对手的价格进行比较。第五,他(或她)将努力创造一种社会认同感——所有人都在买这种产品。最后,无赖经济学家会抛出一些赠品。

许多寡廉鲜耻的推销员自己自己想出了这种办法。不妨想想那些电视购物节目。“TimCo抽油烟机的售价不是200英镑,不是100英镑,也不是50英镑……”(将价格锚定在200英镑)……“如果我们线路繁忙,请稍候再拨”(社会认同)……“本产品不在常规商店出售”(损失厌恶感)……“但请等等!当你购买TimCo抽油烟机时,会免费获得TimCo汤匙”(复杂的定价方式以及“免费”赠品)。

英国公平交易办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ing)一直在向行为经济学家求助,寻求应对此类伎俩的建议。他们发现,最缺德的花招要算是“水滴定价”。在这种招数中,消费者同意支付一个价格,但不成想随后送货要收费;使用信用卡支付也要收费,另外还有保险费。水滴定价利用了禀赋效应,因为客户觉得自己已做出了购买决定;它形成了损失厌恶感,因为在遭遇额外收费前,消费者已经在求购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同时这也是一种复杂的定价方式,使消费者难以对价格进行比较。

由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顾问和学者进行的OFT研究基于实验室试验,在实验中,一些学生坐在一台电脑前,面对2家虚拟的零售商提供的假想交易。学生们要面对各式各样的营销花招,必须决定在付出多大代价的搜索后,从哪家购买,以及购买多大的数量。在让学生们上当方面,没有哪种花招像水滴定价那样十拿九稳。在实验中,他们先是遇到了处理费用,然后是运费。(由两部分组成的水滴定价招数还算是普通的:OFT表示,一家旅行社提供的方案包括4颗无法避免的“水滴”;而2家电脑零售商则附加了7个可选项)。

OFT一直在警告人们提防水滴定价。但要对其加以监管,OFT需要下一番力气——水滴定价者通常都有一些空子可钻。买家应该记住,如果他们在“水滴”开始下落时离开,就不会被淋湿。

译者/杨卓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