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之惑

姚尧 原创 | 2010-09-15 01:24 | 收藏 | 投票

题记:自《狗日的营销真理》专栏开始以来,大家各抒己见,热闹非凡。关于营销的实战和理论争论的很热烈。其中道与术的争论最为火热,看了大家的争论之后,我感觉一些问题的争论把观众的兴趣引到了一个看热闹的去处,而不是静下心来真正认真的来探讨了。有些网友说越看越糊涂,以至于有观众把营销轻贱成为喝酒、吃饭、混日子的玩意。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除了国家战略之外,中国式营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什么国际市场上很多国家对于中国产品又爱又恨,既离不了,又围追堵截。就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中国式营销让他们坐不稳了! 


道术之惑
 
禅师神秀当年为接禅宗五祖的衣钵,做偈诗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来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而最终接了五祖衣钵的六组慧能虽然不会写字,找人代写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两人的诗都是经典,但是神秀的诗重术轻道,注重苦修,没有顿悟之境。六组慧能的诗重道轻术,一声棒喝,顿悟出无穷,自然境界高出许多。中国的佛教由六组开始真正中国化本土化。六组禅诗包含无穷之境界,小子不敢妄论,但两人禅诗的境界高下却是一目了然的。
 
企业经营也是一个苦修的过程,没有立地就成佛的。实际一点来看,神秀禅师的偈语比较适用于企业。但是还是有一个“道”作为前提。没有道,苦修的目的是什么?是修成正果成佛!六组之妙是直接就逍遥于无极,到达佛之境界。一个顿悟就立地成佛。这个显然是企业经营做不到的!其实我们分开来看,道和术是无法分开的。没有道,术也非正术。只是虚幻邪术!没有术,常人哪有道的顿悟?
 
“哲学”二字由希腊语变出,即爱智之意。所以西方人解释哲学,求的是最高的知识,统一的知识。中国知识则不然,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不如说是行为的学问。中国先贤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求知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道与术的统一。治国,平天下是道,修身,齐家是术。所以梁启超先生把儒家哲学称为“儒家道术”,并且认为这样最为贴切。
 
企业经营,战略为“道”,战术为“术”。同理,企业也只有道与术的统一才能够实现企业经营成功。有人说中国中小企业无战略,只有战术。其实不然,中国中小企业的战略之道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富起来,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中国中小企业的术就是曾经饱受诟病的中国式营销。中国式营销显然是重术的,但是绝不轻道。一段时期,很多专家指责中国中小企业无战略,但是回头看看,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以一个产业集群和巨无霸的跨国公司在竞争,并且最终集体走出去,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中国式营销的智慧,以弱胜强的智慧。
 
道与术,在企业经营过程里是绝不可分开的。如果非要把道与术分开来论,那么只有小企业与大企业之论。小企业符合国家战略而生,为生存而术。无论什么方法,只要不违法,能够活下来就是最好的方法。大企业已经生活的很好了,已经脱离生存的危险和尴尬了,再基于全球范围,行业特性,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如何修订。这个时候如果战略之道不清晰,就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由小到大,最终还是道与术的统一。
 
回忆自己第一份营销工作开始,从售后服务开始到业务员,区域经理,办事处经理,营销总监到后来的半年总经理。营销工作的每一个层级都没有落下。在做营销总监之前,一直是依靠战术生活着,发展着,以区域销售任务为第一。为了达成销售目标,想了很多点子,点子多了汇集到一块变成可以全公司推行的战术。至今当年创造的有些战术还在被广泛使用。做营销总监开始,因为要考虑整个公司的年度计划,战略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后来因为有了好业绩,做到了总经理。给老板递交了一份发展战略规划,几个月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老板在骨子里是只看眼前利益的。因为担心给客户和员工承诺无法兑现,道与术骨子里是分离的,干脆辞职了事。自己开公司做老板的失败,却是因为太重视战略。给自己描绘了一个伟大企业的蓝图,自我陶醉着而不屑一顾地错失了很多战术机会。最终败走麦城!这些是道与术不能统一的失败。到后来经营铁矿,要说根本没有战略也说不过去。战略就是符合了产业战略,战术就是找到了一个开过三个铁矿的好经理人,运气不错,经营前景非常好。
 
由此看来,企业经营道与术是不可分割的。把道与术分割来论,本来是没有必要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先后次序不同而已。有道无术,企业生存都困难。有术无道,企业最终突破不了发展瓶颈。
 
道与术在企业经营之中一句话概括的好:战略是成功战术的一致化!
 
2010-9-14南阳

个人简介
北京谦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mba教材《商战兵法》作者;北京大学特邀讲师;东北大学创业导师;影视制片人、编剧(新武侠系列小说《义薄云天》作者,影视制作中);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战略设计师,学术顾问;中国(香港)财产…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