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之争与社会民主

张海勤 原创 | 2010-09-29 22:18 | 收藏 | 投票

 

结果大跌眼镜,可能只是跌落了我们这些经济文盲的眼镜,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不过今天下午补看了凤凰卫视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录制是在揭晓之前),叶檀和秋风两位的评说,才觉得陈晓获胜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陈晓得以留任,最大的好处就是陈晓度过了名誉危机。而从事件本身来看,大股东黄光裕似乎完败?其实不是这样的,本来就是个选择题,非你即我的问题。而从公布的数据来看,黄光裕在和小股东之间没有共同点,造成黄光裕的失败。其实只差3~4%,这就是小股东决定的事情。也就是说投资人方面,黄光裕是赢家;小股东方面黄光裕输了。

小股东否决黄光裕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叶檀说,这次小股东终于扬眉吐气,有了自己的投票权,大家好好的利用了一下小股东的权力。结果却使得财大气粗的中国唯一的三届首富黄光裕败北。从这个意义上看,民主占了上风。而从公司长远来看,这绝对是一大败笔。小股东们看重的是自己的权利、看重的是自己能在公司的发言权,甚至是更多的权利,虽然是非分之想,但是有权就的想,没有不想的理由。宁可在希望中灭亡,也要做个好梦。

谁都知道作为国美的第一要务实:稳定。虽然现在看来黄光裕和陈晓都是意气用事,但是事情发展到此,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如果两个大男孩如此发展下去,国美遭殃是一定的。因为这个公司在名义上就是黄光裕的。不论法律界、经济学界怎么理性看待此事,黄光裕绝对是国美的支柱。拆掉或者损坏了这根柱子,对所有的人都没有好处,更包括抱着民主、公众化管理、唱高调的陈晓和众多的小股东们。

在这里要插播一段关于中美人民币的之争。其实美国众议院的某些议员也是这个问题。一些小区域选出了的议员,在国会里人数并不少,但是他们对人民币的理解仅仅限于小地方(也就是说有很大局限性的),但是他们在众议院里一嚷嚷,可能就会成为气候,或者被某些有心人利用,而成为影响中国美国关系的因素。这也就是温总理好不客气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某些议员”的根本原因,就是指出他们对人民币的片面看法是有其现实环境所决定的。

国美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黄光裕似乎权力过大,而一部分人则是希望国美上市公司用公司法来管理。而由此产生的所谓“民主”就成了左右国美走势的因素。而今天的国美不适合集体所有制管理的,因为大部分资产和相关资产还在黄光裕手里。今天陈晓留任的结果,大家没有多少人认为国美有希望,都是认为陈晓早晚要出局或者国美完蛋。这正说明黄光裕对国美的重要性或者说决定性意义。

大家关注国美是因为他能给大家赚钱,媒体、社会人士关注是因为它的社会意义。贝恩资本也是因为他能够赚钱,小股东也只能是跟着“国美”的发展赚个小钱。不知道大家今天的投票决议是为了多赚钱,还是为了左右国美?民主固然重要,难道民主缺失的赚钱企业不重要吗?民主是在权力巩固的情况下才能谈民主,没有国家政权的保护,哪里还能奢谈民主。穷困潦倒的国美,还谈什么民主?国人的劣根性已经很久了,谁应该反思,谁应该承担责任?没有钱的时候想钱,还整天唠叨,生意不好做,公司员工难管理?等有了钱,他自己就发动了内乱,还浑然不觉,更是一大堆貌似有理的借口敷衍社会。这些人是民主的伪君子。

国美之战折射出小股东的心理脆弱、表明企业法律概念模糊、说明中国社会对上市公司认识不足。而从道德方面判读企业走势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国企业管理仍然纠缠在情感和关系之中。冷静思考,黄光裕和陈晓就像两个大男孩,竞争对手和共事一场,却因为摩擦而互不信任、个人心理倾向、互不服气、日积月累、到挽起袖子相互拆台、揭老底、互相报复……,从大处看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闹腾得全世界看笑话。

相视一笑泯恩仇!天下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正在中国教育富人如何慈善,大家都应该去学习一下,最好国美请他们过去讲一讲!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