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食品》杂志专访: 通货膨胀下,食品企业如何通过大考?

许广崇 原创 | 2011-01-25 09:01 | 收藏 | 投票

《中外食品》杂志专访: 通货膨胀下,食品企业如何通过大考?

作者:许广崇香港天商集团旗下高崇品牌机构国际创始人CEO)-原创-转载注明来源并署原作者

来源:香港天商集团旗下-高崇品牌机构国际-专家观点-首席专家-许广崇

首刊:《中外食品》杂志-2011年1月号-第1期

 

访谈媒体>>>>>>

《中外食品》杂志社

访谈主持>>>>>>

吴丹,《中外食品》杂志记者

访谈嘉宾>>>>>>

许广崇,署号许高崇。品牌中国年度10大品牌专家,品牌中国年度100位优秀品牌专家,第三届中国管理大奖杰出管理专家,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及系列活动评委,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房地产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全国500家领先民营医院决策者研修计划研修班讲师,《中外食品》杂志编委,中国广告协会网专栏专家时代光华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主讲《企业诊断》《营销诊断》课程],香港天商集团旗下高崇品牌机构国际创始人兼CEO,香港天等国际商业联合会创始人,香港天等国际商业联合会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兼CBO。著作《私营企业道和术》、《新基业长青》(合著)、《广告?品牌?》、《品牌营销管理解惑100》、《企业诊断》等。1965年3月19日来到人间,广西天等人,书法家,文案怪才,品牌咨询顾问,培训师,设计师。

文章散见《中国医药报》、《医药导报》、《医药经济报》、《中国药店》杂志、《21世纪药店报》、《粤港信息日报》、《市场周刊》杂志、《销售与市场》杂志、《华夏酒报》、《中国酒》杂志、《中外食品》杂志、《酒海导航》杂志、《酒世界》杂志、《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医药商业评论》杂志、《糖烟酒周刊》杂志、《经理日报》、《中国洗涤化装品周刊》杂志、《今日南国》杂志、《品牌时报》杂志、《网商》杂志、《南方企业家》杂志等。多家报刊和网站特约记者、撰稿人、专栏作家。

 

《中外食品》记者快速流通的市场经济,在今天给了很多人方便快捷的消费理念,但不能忽视的是,2010年,很多企业面对的却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寒冬。在这样大环境背景下,您认为通货膨胀对食品企业的影响会怎样?

许广崇:面对通货膨胀,给食品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层面去展开:

层面一:消费能力层面

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阴影制约,一定程度上,限制消费者的消费动力,比如:消费观望、消费收紧等。而这些层面问题的出现,将导致市场消费水平的萧条,甚至出现产品滞销的行为。

这些行为,都会给销售企业带来销售下滑的后果,进而影响生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当然,更深的层面,会引发相关机构的、组织的裁员,导致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和动因。

层面二:供应链条层面

因为通货膨胀,可能引发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当然也包括供应原材料的上涨。而这样一来,理所当然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促使生产企业不得已提升产品出厂价格。这一链条的脉动,自然引发产供销的渠道链条的反复变动。

《中外食品》记者:食品行业一直是个大口,它包含了酒类、饮料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方便食品类、休闲食品类、原料类等。您认为,此次通货膨胀对于上述哪种类别的企业影响最大?

许广崇:所有市场,任何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波及。但我想,如果说受影响比较大的,应该算酒类、方便食品类、休闲食品类等,因为这些行业企业,大多受到原材料的制约,比如粮食、包装、运输等不同环节的成本制约相对更大更明显。

《中外食品》记者食用油跟面粉,都是终端消费者的必需品,也会是一些食品企业必须的原材料。它们又会在这次通货膨胀中受到哪些影响?

许广崇:从食用油本身来讲,自然说到原材料供应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当然,一些大型企业,可能会依托资金链的稳固,采取一些储备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给原材料供应价格的影响,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观望、等待。

面粉企业也一样,要受到小麦供应价格以及运输价格的影响,导致面粉成品的价格拉升。

《中外食品》记者:虽然终端消费者有所需求,食品市场看上去总是一片繁荣,但在原材料价格猛涨的今天,对一些想进入食品行业的经销商与业外资本,您有哪些建议?

许广崇:面对通货膨胀,一些经销商会对进货、补货等有一定的观望或者说滞后,除非一些经销商在之前,采取屯货举措!

那么,作为业外资本,这个时候要进入行业,可能更加谨慎。或者说,如果之前有进入行业的意识和想法,那么这时会采取观望心态,等待合适的机会。

《中外食品》记者:现在已经经过三十年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面对此次来势汹汹的通货膨胀,受到影响的并不单单是本土企业,您认为外国政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中国食品做出怎样的关注和措施?

许广崇:外国政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食品应该更为关注。因为,这以为着中国食品出口价格的拉升,当然增加他们的负担和进口压力。我想,外国政府、企业当然也会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或者缩减进口中国食品,以减少压力。

《中外食品》记者:终端消费者的民生问题一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强令措施,但并不是消费者得到实惠才能让中国经济步入正轨,而是需要企业也在此次通货膨胀中生存下去。您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能达到终端消费者与企业双赢的目的,使中国食品企业摆脱通货膨胀的阴影?

许广崇:面对通货膨胀,本国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是国家中央银行采取的一些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总需求,并促使总需求更近于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比较稳定所需求的水平。同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削减政府预算,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税收等。

这些举措,能否带领中国食品产业摆脱通货膨胀的阴影,这要看这些举措的力度和实施层面的深浅。当然,食品行业是国计民生的行业,政府应该会推出更倾斜的政策性措施,以稳定食品供应。比如,粮食价格上涨,政府放出储备粮食等。

《中外食品》记者:国家出台的调控措施,使得企业夹在消费者承与居高不下的原料之间。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扭亏为盈,使自己走出企业困境?

许广崇:这确实两难抉择。当然,车到山前必有路。作为企业,必须挖掘企业潜力,开展节能减徘、收旧利废,加强内部管控,增收节支等举措。我想应该是可以应对膨胀危机的。

 

 

个人简介
许广崇,雅号许广醇,署号许高崇,别号慕鸿老子。启功弟子,易学书画第一人,江南竹怪。第三届中国管理大奖杰出管理专家奖,中国年度人物10大品牌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顾问,香港天商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香港天等国际商…
每日关注 更多
许广崇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