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玻璃背后的信仰

曹德旺 原创 | 2011-10-17 06:4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我是白手起家的,14岁由于家贫辍学之后,我先卖水果,再卖果苗,后来给一家乡镇企业高山异型玻璃厂当业务员,推销水表玻璃。1983年,我承包了这家连年亏损的小厂,第一年就扭亏为盈,赚了20多万元。1984年我到武夷山游玩时,开车的司机告诉我,汽车的挡风玻璃价格要几千块,还是日本进口的,国内根本没有。我刚开始不相信,后来做了一下调查,发现当时的汽车玻璃确实全部依赖进口,而且价格奇贵。我很不服气,同时也看到了商机,决心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

  1987年福耀玻璃正式成立,从国内低端的汽车维修市场起步,依靠逐渐积累的市场经验、品牌和技术,将业务扩展到了配套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和汽车部件国产化,福耀的发展也得益于这一行业大趋势。在进军国际市场时,我们也是先打入美国的配件市场,然后通过与世界各大汽车厂在中国的合作,逐步发展到为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汽车进行配套生产。

  说心里话,做制造业实在很苦。自从创业以来,我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来,晚上十二点睡觉,连生病都没时间。二十多年来,我都是昏天黑地过日子,没有看过一次电影,没有休过一次周末。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玻璃主业,既不搞娱乐业,也不搞房地产,更不涉足眼下时髦的股权投资。为什么要扎根在这么苦的制造业?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我的“苦”没有白费,我们证明了“中国制造”一样可以成为世界一流产品、国际知名品牌。根据2010年的营业额计算,我们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了15%,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仅次于日本的旭硝子。世界八大汽车厂商,如本田、丰田、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都是我们的客户,而且宾利、宝马、奔驰、雷克萨斯这样的顶级汽车品牌也都选择我们为它们定制挡风玻璃。

  我一直认为,诚信是一种无形的竞争力。我认真研究过日本产业发展的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也曾经出现过很多贪图短期利润、不择手段赚钱的企业,但大浪淘沙,这类坑蒙拐骗的企业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存活下来的都是那些真正老老实实经营的诚信企业。福耀玻璃之所以成为被世界认可的“中国制造”品牌,首先一点就是因为创业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了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

  比如,汽车玻璃中最贵的成本就是挡风玻璃里的PVB胶片(挡风玻璃由两块玻璃压成,中间有薄薄的胶片相隔)。汽车玻璃用的PVB胶片厚度是0.76毫米,价格很高,每平方米约5美元。很多配件厂商觉得用户根本看不出来胶片的厚薄程度,于是在加工时,会把这个胶片拉成只有0.38毫米那么厚(这个厚度通常用于建筑玻璃),一平方米可以省两块多美元,价格也就便宜了一半,但是会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我们从来不做这样不道德的事。

  在我看来,企业间的竞争,不只是策略、技术和创新的竞争,最后决胜负的关键,往往在品德。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法量化的竞争力。企业家精神,在我看来,不仅仅意味着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地创造一番事业的精神,还包括了“诚信经营”这四个字。如果不能坚持把诚信作为经营底线,无论赚多少钱,也不能说具有企业家精神,最多只能算是个奸商。

  我一直认为,企业家的责任有三条: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做到这三点,才能无愧于企业家的称号。

个人简介
曹德旺是福耀集团主要创办人、主要经营者和主要投资人。自1991年6月起至今任总经理,自1999年至今任董事长。曹德旺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总商会常务执行委员、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协调委员会主任,中国平板玻璃协会副会长。
每日关注 更多
曹德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