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的学习机制

党双忍 原创 | 2011-11-19 13:0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因要赴海南考察,便去理发店收拾一下头发。无意之中,我了解到理发店学徒制的情况。我问洗头的小姑娘:老板一个月给发多少钱?小姑娘告诉我,每月500元,管住宿不管吃饭。我心理暗想,这报酬怎么这么低呀!我接着又问:那其他人呢?姑娘说,少的300元,多的3000多元。这更让我感到纳闷: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姑娘解释说,收入得看进店时间长短和手艺进展。刚进店时都是300元,手艺进展快,收入增加也就快。小姑娘进店半年了,由300元增加到500元。如果手艺进展快,春节前就能增加到800元。最高的能干店里所有活时,就算是出师了,能拿到3000多元。

  在我的记忆里,我刚来宝鸡工作时,这家理发店就在营业,所以也算是一家老店了。理发店老板兼大师傅是一位精明干练的中年妇女。她知道我是位领导,也是八年的铁杆顾客。所以,每次我来理发,老板都亲自上手,并非常精心。上次去台湾之前,也在这家店理发。老板曾风趣地说,这次一定得精益求精,向台湾展示宝鸡水平、领导魅力。今天老板照样一点也不马虎。说话间,有旁的顾客称赞说,老板是宝鸡的“女强人”。老板自谦道,我一个初中生,从小就没学上多少东西,好不容易开了这么家理发店,哪里还能算是个“女强人”!老板望望我:领导你说呢?这给我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说是“女强人”吧,这样的“女强人”宝鸡也就太多了,说不是“女强人”吧,未免当面伤及人家的自尊心。

  于是,我避开正面,绕道前行。我说道,老板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确实经过了一番打拼,来之不易,值得夸赞。我继续说,虽然说是初中毕业,但多年坚持学习发艺,继而出师授徒,既学有所成,又生意劲道,顾客络绎不绝,兴旺后势尚可期待,不知有多少人在羡慕,在眼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次我来理发,店里顾客盈门,有时得等上一阵子才能轮得到。加之,上次来理发时才知道,店老板在网上开了“理发沙龙”。还有一条,也非常重要,就是理发店店员,几乎清一色,都是从周边农村来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所以坚持学习发艺,就是期待着经过吃苦耐劳,潜心打拼,日后能有店老板今天的局面。可以说,店老板的今天,就是店员期待的明天。

  话到这里,老板借题发挥。她面对着店员,提高嗓门:领导的这些话,你们都听到没有?你们年纪还小,后面的路子还长着呢,要自己用心,要好好学习,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老板一字一句说得很认真,店员们竖起耳朵听得也很仔细。我心想,这老板真会找机会教育员工,这次把我都当枪使了。这时,我突然来了灵感:这理发店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学习型组织吗?这理发店的机制不就是一个活生生促进学习的机制吗?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理发店里学到一些什么有生命力的“东西”。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加速到来,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为此,各级组织也在付出努力,付诸实践。但是,总感觉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特别是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说教不少,具体实在的激励约束举措不多,主要依靠自觉自励行动。可以说,创建学习型组织遭遇“激励门”尴尬。假如职务晋升机制一旦失灵,在公家的组织内,完全成了“大锅饭”体制,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不少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浑浑噩噩,虚度岁月。笼子里的鸟飞不走,笼子外的鸟进不来。一方面,我们的事业发展需要大量与时俱进、勤学善思的人才;另一方面,在不少组织内充斥着不学无术、聊以度日的庸才。一方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人才稀缺”。这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在21世纪全面崛起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人比动物高明之处是人有一颗聪明的大脑,人有强大的思维能力,人通过学习能够获得实践知识、劳动技能。知识是发展进步的唯一源泉。大脑指挥着双手,与其说是劳动创造了人,还不如说是知识造就了人,学习创造了人。学习是知识自我建造的唯一途径。不管是初中毕业还是小学毕业,坚持在理发店学习发艺,相信总有一天会学有所成。如果在理发店养一只狗、一头猪,无论如何用心豢养,无论是多少个年头,恐怕都无法学会发艺。人与人的差别则是学多学少、学快学慢的差别。同样是在理发店学习发艺,有人一年就出师,有人得3年,也有人需要5年。也有个别人“心不在焉”,与发艺无缘,被逐出店门。只可惜公家的组织没有这样的机制!所以,一年出师的人很少,3-5年出师的人不少,总不出师的大有人在。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学习理发店的学习机制。

党双忍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党双忍,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先后在省农业厅,宝鸡市委、市政府任职。出版《秦岭简史》《中国秦岭》《林政之变》《中国树…
每日关注 更多
党双忍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