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他们! 官员开微博需摆正心态和语态

胡泳 原创自 搜狐博客 | 2011-02-12 11:32 | 收藏 | 投票
官员微博,是否会和过去的电子邮箱和博客一样,承载着民意沟通渠道的期许出世,最终却陷入无所作为的尴尬?

http://nf.nfdaily.cn/epaper/nfds/content/20110122/ArticelA32002FM.htm

Follow他们! 官员开微博需摆正心态和语态

 

官员微博承载着民意沟通渠道的期许,他们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回应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0122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当奥巴马、梅德韦杰夫在Twitter上互相follow,以至于奥巴马认为白宫与克林姆林宫之间已经不再需要红色电话专线时,中国的官员也开始尝试注册一个微博帐户。由于真正的活跃用户少得可怜,一个官员微博被公开通常都会被当做新闻来报道,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也没有多少通过微博提升公众形象、加强与公众沟通的动机。官员微博,是否会和过去的电子邮箱和博客一样,承载着民意沟通渠道的期许出世,最终却陷入无所作为的尴尬? 

 

南都记者 张东锋

  111,“潜水一年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的腾讯微博浮出水面。副省级干部,前杭州市长,负责浙江省委组织部这个要害部门,蔡奇身上的这些标签引来网民的关注。

   以个人身份开通微博的官员并不少,人民微博中甚至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ID,但在主流微博中公开亮相并正常更新的,蔡奇算是级别最高的了。20099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开通新浪微博,廖的博客一直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开通微博后,依然受到热捧,如今粉丝接近10万。官员中经营微博最成功的当属 前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云南省红河州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的伍皓,2009年底,伍皓的新浪微博出现在网民面前,“粉丝短短几天就1万多了”,引发轰动。伍皓的微博更新频率高,发言常引发争议,现在粉丝已经超过13万。

  此后,陆续有地方官员加入到微博主行列,惹人注目的还有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章去年922日开通新浪微博,目前粉丝数超过6万。

 

  对微博的热衷算得上是国际潮流。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开通Twitter(国际主流微博客服务网站)的至少有数十位,Twitter已经成为政客与选民沟通的重要渠道,这些政客纷纷施展微外交”,以巩固选民基础,甚至一些领导人还聘请专业团队打理微博。Twitter还成为一个外交关系渠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成为Twitter用户后,奥巴马甚至表示:白宫与克林姆林宫之间已经不再需要红色电话专线了。

  而在国内,从廖新波、伍皓、蔡奇到章剑华,官员实名开微博似乎也正在呼应这种风潮。但与此同时,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有关的争辩也一直未有间断。

技术能否影响官员的表达方式

  我原以为我很‘in’,因为我写围脖了。但我不知道给力是什么意思,心里真有点纠结。纠结是什么意思?我也说不太清楚。哎!”这是去年1031日章剑华所发的微博。这条一句话四个网络热词的微博,被认为出了这位宣传官员的个性。

  章剑华此前对媒体表示,自己会多用些有人情味的语言,多表达一些个人的观点。微博其实就是可以公开的日记。官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喜好,表达出来没什么可怕的。

   避免官话、套话、大话,表达个性,这几乎是每位开微博官员都要强调的一点。比如,相比于伍皓乐于在微博上藏头诗,蔡奇的微博中还多了一些个人化的时事点评,其中最为网民乐道的是在美国“Facebook”网站创建者扎克伯格访华时的点评:“Facebook是这几年美国硅谷成长最好的社交网络……扎克伯格访华显然表明了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兴趣。遗憾的是,Facebook在国内还无法访问

  此外,还有很多生活化的内容。在《让子弹飞》热映期间,章剑华就在微博上记录说:“我很少看电影,但妻子听说《让子弹飞》非常好看,非看《飞》不可,我只好陪她去看。看毕,我问她好看吗?’她却问我你说呢?’我说我不敢说不好看

  而作为苹果控的蔡奇,则创建了一个分享ipad使用心得的疯友会的微博名单。

  这种平民化的路线很容易理解。按照蔡奇的说法:“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听懂的话,否则谁听你的?最重要的是,拉近与网民的距离。毕竟现在不是权势而是粉丝时代。

  针对这一现象,有文章评论说:“过去中国党政官员给人的印象总是严肃,略显刻板,越是公开场合越显得格式化’‘程序化’,鲜少表达自我个性。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发展日益影响到官员的表达方式,越来越熟练地使用网络语言就是一个表现。

  显然,很多网民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南都网此前一项围绕你怎么看官员开微博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投票者认为,即使官员开微博有作秀的成分,也是难得的进步。

  敢于在网上晒太阳的官员,至少心里是阳光明媚,否则官员最怕晒太阳。在评论官员开微博的现象时,有网民这样表示。

官员们需要摆正心态和语态

   然而,也有很多网民并不这样认为。作为微博界最知名的官员,伍皓曾多次陷入争议漩涡。比如,就在伍皓的微博开通后不久,就曾因即时发布首次登上泰国最高学府法政大学的演讲台、泰国负责招待的上将夸奖中国团长年轻等活动内容而备受网民质疑,以致他一度想将微博自愿自动自杀式关闭

  或许是有感于伍皓的遭遇,蔡奇在注册了微博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公开身份,甚至最后选择落户腾讯微博,理由也是考虑不想太张扬,安静些好

  事实上,对于这些开微博的官员而言,多重身份认同的尴尬是始终不可避免的。一方面,作为官员,他们的一些微博会被解读为代表着体制内的意见或声音;另一方面,过多地展现个性又有可能被质疑是在作秀。

   这或许可以从闹得沸沸扬扬的伍皓打算告李鸿文事件中体现出来。尽管他在微博中反复强调要打这场官司的理由是李鸿文的评论是对自己微博言论的故意歪曲和断章取义,侵犯了他作为公民个体的名誉权”,但批评者的意见却认为,即使李断章取义了其观点,作为官员,也应该采取宽容的姿态。

  有意思的是,这场官司最终在伍皓上级的劝告下作罢。换言之,这也是微博上的纠纷在体制内的干预下做了了结。

  对于这种现象,国内较早从事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对南都记者表示,重要的是开微博的官员要摆正两样东西:一是心态;二是语态

   在网络社会里,身份的纠结是普遍现象,当然对于官员而言,也许比其他职业者更厉害。胡泳分析说,具体到心态方面,官员要学会应对互联网的个人化趋势,个人互联网的兴起意味着:首先,更多非政府行动者通过各种方式介入公共决策过程,影响民意,分享权力;就语态而言,既然鼓足了勇气和网民对话,就要做到用人声说话。

会不会又只是一阵风而已

  不久前的2011年深圳两会期间,突然出现几十个代表委员一起开微博的现象,很多代表委员的微博大都只发几条甚至一条,部分内容完全一致。南都记者看到,直到本次两会结束,很多代表委员的微博始终再无更新过,这也是很多网民纳闷的地方:这样的微博存在又有多大的意义?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类似的现象。当时也有很多代表委员应邀在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开微博,很多博主还与网民你来我往地做了不少互动, 甚至将一些提交大会的建议提前在微博上公布,征求网民意见,但同样的,网民们很快就发现,相当一部分微博在会议结束之后就归于平静,不再更新。

  由此,伴随着越来越多官员开微博,质疑之声始终存在:“官员微博热,又会有多少实质性的互动?又能热多久?”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本世纪初蓬勃起来的互联网技术,被认为是官民沟通桥梁的应用并非只有微博,领导电子信箱和官员博客都曾被人们寄予过期待,但结果往往是忽然热了,迅速冷了

   官员博客……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被外界美好地解读为开启官民互动的全新模式,也是展示官员人格魅力的绝佳舞台。然而,博客开通时轰轰烈烈,与如今的微博开通时没有两样,都号称要打造网上直通车、零距离倾听民声,官员博主们的表态情真意切、言犹在耳,但那些空壳博客、文件博客的民生诚意却早已经荡然无存。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工人日报》去年1030日曾发表文章悲观地预测,这或许就是官员微博的将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官员的微博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明显的例子是,时常有网民将一些地方性公共事件转发给开微博的官员,希望得到关注。

   在中国的语境下,中国网民对官员微博的期待确实比国外更高一些。胡泳对南都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在中国,微博的媒体属性被无限放大了,“国外的媒体主要承担的是传递信息和舆论监督的传统功能,而中国的媒体同时还承担着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功能,像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确实一下子拉近了百姓与官员的距离”,加上一部分民众的青天情结”,很容易让人对官员微博产生更高的期望。

  其实存在反差也很正常。胡泳表示,这会促使官和民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至于能否经久不衰,他认为,“只有大多数代表委员和官员都在使用微博这种工具,并且习惯于微博的运作模式、思维方式和游戏规则时,微博时代才真正来临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