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毒奶粉的根源

张海勤 原创 | 2011-02-16 14:1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香港媒体报道:大陆客为了购买到放心奶粉,大批量涌入香港,并向澳门蔓延。由于港澳通关有购物数量限制,成箱购买奶粉的大陆客担心被海关查获,提心吊胆。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去一趟香港也不是太容易,去一次大量购买奶粉的事实,说明大陆奶粉的严重程度。

  中央一则检验皮革奶的报告,给大陆奶粉业在寒冬里蒙上了一层霜。有人说,大陆的奶粉企业不诚信,大陆企业整体诚信度不高。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各大品牌奶粉企业再没有出现质量问题。说明我们的奶粉行业的诚信度还是比较可靠的,虽然各类事件总是给我们一些战战兢兢的感觉。既是出现了奶粉没有完全销毁和行业之间的恶斗,也没有涉及到很严重的质量事故。如果说奶粉企业诚信度不高?为什么奶制品、乳酸奶之类的产品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笼统说企业不诚信显然不合适。

  有人说:“我们国家食品业的法制不健全”,如果说法制不健全?那法制的漏洞在哪里呢?我想,说法制不健全的人,可能是因为不是很了解我们国家食品业的管理细则,发泄自己对奶粉事故的不满情绪而已。大陆的法制不健全,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成为民众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口头禅。不论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始终面临着法制完善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当然,如果说中国的相关法律和西方不一样或者说还有些滞后,也是有道理的。即使这样,也不是中国法律制造了三聚氰胺事故。相反,三聚氰胺事件的制造者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有人说,毒奶粉事件频发,是因为行业竞争太激烈,市场同质化严重?这个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因为竞争白热化,不良商贩就会铤而走险。前面已经提到:两大奶制品巨头之间发生了一些龌龊的事件,但是并没有影响食品质量安全。而市场同质化严重,对于奶制品的创新来讲是个刺激,也是个利好。而同质化不应该是“创造”毒奶粉种类的原罪,也找不到哪项罪名是因为同质化严重直接而引起的。不仅奶粉是这样,食品业其他种类竞争也是十分激烈、家电业的竞争应该比奶粉竞争还激烈,市场不应该成为制造毒奶粉的借口,市场本身是无辜的;没有市场,好奶粉也没有出生证。 

  制造毒奶粉花样翻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商业行为的本身就是利益驱动,利润的大小就成为动力的直接来源。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阶段就指出了利润越高犯罪的几率越大,还有美国辛克莱著名的畅销小说《丛林》所揭露的食品行业的罪恶表现,这些无不是因为利益所驱动所致。那毒奶粉的利益驱动从哪里来呢?行业垄断越来越严重,虽然终端销售利润已经很薄,但是原料供应却是数量加大。为了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品牌被吹的天花乱坠,品牌已经依靠广告把消费者给麻醉了,也把自己给娇惯坏了,于是三聚氰胺加进去了,原料的供应商依赖这种“麻醉剂”铤而走险增加了供应量,也增加了利润。

  三聚氰胺之后,毒奶粉的原料供应方面已经堵死。但是罐装类奶粉这一小的分类,事关婴儿的成长,非买不可,价格却是越长越高,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经济结构转型,cpi猛涨,通货膨胀日渐严重。奶粉在三聚氰胺的影响下,价格处于高位并有很大的刚性需求。于是“三倍利润就可以犯法”的逻辑又被不法商贩盯上。这就像烟酒一样,越是大品牌,被造假的越多。在奶粉市场高需求、竞争十分惨烈的情况下,提高奶粉的技术和降低成本就成为行业竞争的不二法则,这是市场的规律。而奶粉的需求量增加速度远远不及企业发展要求,而且奶粉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新产品的开发已经变得十分困难。正规企业加大变革工艺和制造方法的力度,改进产品销售渠道,期待降低成本,获得较多利润同样越来越艰难。一些二线企业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形势下,铤而走险或者技术把关不严成为毒奶粉出现的最大隐患。

  一位在台湾统一企业华南区从事质量总监十余年的林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你是食品企业负责人,出了问题是要坐牢的”,当时我和另外一位朋友,则是会心的一笑,而他则是一脸严肃。也许这就是食品饮料从业者最大的隐患。出了问题,人们更多愿意从宏观来阐述,微观似乎无罪?其实不然!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